导读: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共有医疗卫生项目251个,投资额1940亿元;国家示范项目25个,投资额130亿元;累计落地项目140个,投资额890亿元。其中,医疗养老入库项目32个项目,处于项目执行阶段的有19个,采购阶段的有10个,准备阶段的有3个;国家级示范项目有10个。
医养结合,顾名思义是为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料结合到一起,应从本质的服务内容理解,注重“医”、“养”相结“合”,其连接着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以及创新性的医疗机制,从本质上看,其目的都是为保障老人老年生活服务,但在主体和内容上却不尽相同。医养结合应该创造性地将养老结构与医疗机构相融合,将更为专业的医疗技术和设施带到老人身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缓解老龄化问题。
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主动解决现有养老模式存在的不足,让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只依靠医院途径解决,而力求能在养老院甚至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共有医疗卫生项目251个,投资额1940亿元;国家示范项目25个,投资额130亿元;累计落地项目140个,投资额890亿元。其中,医疗养老入库项目32个项目,处于项目执行阶段的有19个,采购阶段的有10个,准备阶段的有3个;国家级示范项目有10个。
截至2018年12月末,管理库中消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落地项目702个、投资额5,651亿元;其中,健康落地项目150个,居第二位,落地项目投资额953亿元,居第三位。
2019年5月,《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发布,为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三份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实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居民对于医疗机构提出更高需求。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同时,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多元化的快速增长为PPP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基本医疗服务是一种刚性需求,产品价格弹性弱,投资回报稳定,对于社会资本有较强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本自身实力的增强为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了可能性。由以上数据可见,社会资本具有相当雄厚的投资能力,为PPP模式参与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提供更多机遇。
PPP模式对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手段。在PPP模式下,PPP项目的运作模式主要有特许经营如BOT、BOOT等,私有化如BOO等以及管理外包如MC等模式。在养老服务领域,大多数养老PPP项目在运作模式上都是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运作模式,还有BOO(建设--拥有--经营)运作模式。
在BOT模式下,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投资主体,政府指定的出资主体与其共同进行医养结合机构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对于机构提供的日常照料、心理疏导、医疗康复等服务,采取使用者直接付费的方式获得补偿。在此过程中政府还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使得机构得以顺利运转。合同期限满后将机构移交给政府。
这种模式改变了之前政府和社会资本分离的状况,有效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增加了社会资本投资的信心,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了投融资体系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发展,实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共赢。
医养结合PP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