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通过分析陆续发布的城市群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城市群在整体上与国家战略充分对接、协调统一,在各自发展方向和定位上又各有特色、错位发展,在战略和空间层面构成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发展的骨干支撑节点。

中国城市群行业发展特色

通过分析陆续发布的城市群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城市群在整体上与国家战略充分对接、协调统一,在各自发展方向和定位上又各有特色、错位发展,在战略和空间层面构成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发展的骨干支撑节点。

一是充分对接国家战略,开放步伐坚定不移。在空间战略导向方面,所有城市群规划有机体现了国家内外战略的一体性,每个城市群都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向,并都将“开放”设定为自身核心战略定位之一。3个国家级城市群力争努力扩大全球影响力,中西部、北部、南部城市群均明确了西亚、北方、东盟等优先开放的战略方向,中部城市群则把“内陆开放”作为重点发展目标。从国家至城市群层面全面贯彻“开放”政策,这说明在世界仍处于缺乏颠覆性创新引领经济增长点的阶段,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带来的经济活力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未来在对内对外促进贸易方面将会得到从上到下更多的资源倾斜和政策聚焦。

二是突出加强省际协调,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根据城市所属省份,可以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省际和省内两种发展模式。隶属于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间由于空间距离较近,交通、通信、历史及文化等各个方面联系较为紧密,且由同一省级机构统筹协调,一体化所面临的自然与行政障碍较低,因而省内城市群相对于省际城市群更易于形成和发展。然而相对省内发展模式,省际城市群往往包含更多的城市,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更加充分自由流动,更易于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实现扬长避短、互补互强。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确定的24个城市群中仅有约1/3为省际城市群,之后部分城市群覆盖范围和内容等经过调整,至2019年“3+8”骨干节点城市群发展已经确定均为省际城市群。这说明,通过引导城市群发展打破行政边界束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土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可期支撑。

三是城市群能级梯度排列,中远期目标明确且实际。在城市群各自出台的规划中可以看出,“3+8”骨干节点城市群均对自身能级和发展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和方向,从能级分布上可以明显看出自东向西依次降低的梯度排列。从能级定位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级主要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等东部地区三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将承担体现国家实力和发挥国际影响力的作用;第二层级主要包括成渝和中原城市群等中部城市群,均在规划中提出2020年建设国家级城市群的短期发展目标,已经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够对周边区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在促进国内市场双向开放方面潜力较大;第三层次主要包括北部湾、关中平原、哈长、兰州-西宁、呼包鄂榆、长江中游等中西部城市群,均在规划2030年后远期目标中提出建设国家级或区域重点城市群,属于区域性经济发达地区,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四是产业导向错位发展,生态文明成为共识。在产业定位上,骨干节点城市群均根据自身现状特色确定了发展导向,在领域上相对错位。3个较为成熟的东部城市群将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确定为产业导向,并特别强调了创新驱动;8个中西部城市群则以特色制造和商贸物流为主要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所有城市群在战略定位方面均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在未来中长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环保理念将始终贯穿其中,环保相关产业也会受到政策的持续支持,得到长足的发展。

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