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受双黄连口服液抢购影响,目前市场黄连价格涨至125元(单支),春节前为115元。其他受疫情影响的还有知母、陈皮、白术等品种,价格波动较大。

“少了是宝,多了是草”,中药材市场近日的表现又一次诠释了“物以稀为贵”这一亘古不变的价格原理。从四年涨了4倍的天然牛黄到一个月价格翻倍的广藿香和板蓝根,一些中药材品种出现了价格上涨、部分品种涨幅惊人的局面。

受需求大增、物流受阻、进口减少等因素影响,近期中药材市场上行趋势明显,但受延迟开市影响,目前价格主要为报价而非实际成交价格。

中药材价格普涨

药材价格运行一般遵循“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的周期性规律。按照这一规律,2015年-2017年本应为药材市场盘整的三年,但2016年药材价格提前步入上涨周期,随后原本过剩的生产压力加剧,行业出现二次探底。2019年11月开始,中药材价格重新进入上行轨道。

2019年11月部分中药材品种出现集中涨价,涨幅在10%-50%之间不等,一个月内价格翻倍的品种亦不鲜见。2006年价格还在9万-10万元/公斤的天然牛黄,目前已涨了4倍至50万/公斤。

中药材天地网信息显示,截至2月14日,综合200个主要中药材品种的产地价格变化来看,月涨幅前三分别为金银花(山东平邑县)、山银花(湖南隆回县)、连翘(河南卢氏县),月涨幅分别为62.50%、60.00%、40.48%;白花蛇舌草(河南确山县)、黄岑(山西新绛县)月涨幅均在20%以上;广藿香(广东阳春)、半枝莲(湖南新宁县)、防风(河北行唐县)、桔梗(安徽太和)、荆芥穗(河北安国)产地价格涨幅则在10%-20%。

此外,从市场价格变化来看,广藿香(亳州)、板蓝根(玉林)、山银花(玉林),分别以100%、93.55%、83.33%的涨幅列综合200品种月涨幅前三位。

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背后,主要是药品需求增加、药品物流受阻、进口药材口岸来货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其中,疫情背景下对部分中药材需求增加是其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

整体供需平衡

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2020年中药材供应总体是可以保证的,比如黄芪、党参、枸杞子、麦冬、山药、百合、丹参、甘草、草果、瓜蒌等。大批中药材供需平衡,这些品种应能占所有品种的50%左右。供过于求的品种也不少,如丹皮、白芍、白及、白术、栀子、槟榔、吴茱萸、山茱萸、蔓荊子、浙贝母、防风(家种)、太子参、大黄、三七、杜仲、厚朴等,这些品种约占所有品种的40%左右。但有些中药材本身库存不足,现在疫情暴发用量猛增,这些品种供应趋紧也属正常,个别品种将出现供求矛盾,如苍术、连翘、薄荷、广藿香、板蓝根等。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卫健委2月5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提出的中药方剂涉及的中药材有苍术、陈皮、厚朴、藿香、甘草、草果、麻黄、羌活、生姜、槟榔、杏仁、石膏、瓜蒌、大黄、桃仁、人参、附子、山茱萸、半夏、党参、砂仁、黄芪、茯苓等20多种。

受双黄连口服液抢购影响,目前市场黄连价格涨至125元(单支),春节前为115元。其他受疫情影响的还有知母、陈皮、白术等品种,价格波动较大。

对于市场“囤积居奇”的疑虑,药材是特殊商品,大部分是一季产出供全年使用,价格变化相对频繁。产新季节存货商往往要存够一年的库存,然后慢慢销售。

虽然2003年“非典”期间很多相关中药材价格大涨,但随着监管措施出台,价格下跌幅度很大,因此药材商对此有所警惕。且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药材市场延迟开市,目前主要是报价为主,而非实际成交价格。

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