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0年服贸会已进入会期的第4天,今年服贸会康养版块的重头戏2020全国智慧康养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也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大会的主论坛之一,9月7日上午召开的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由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商报社主办,北京经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据悉,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创新康养服务模式,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2020年服贸会已进入会期的第4天,今年服贸会康养版块的重头戏2020全国智慧康养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也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大会的主论坛之一,9月7日上午召开的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由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商报社主办,北京经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据悉,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创新康养服务模式,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市老龄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小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会长吴世民;西城区统计局局长刘爱中等领导和权威专家,以及多家老龄健康行业研究机构、企业代表、媒体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在致辞中,雷海潮提出,北京、全国乃至全球,均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阶段,“如果从常住人口角度计算,北京老龄人口比例已超过17%,而从户籍人口角度来看,这一比例更超过了26%。”雷海潮表示,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有着生活、健康、旅游、学习、娱乐、健身等多方面需求,如果能够把老年人这个群体更多地留在社会、集体,留在社区的环境当中,除了能保持市民活力,也能让社会公众分享更多老年群体的智慧和经验。

雷海潮强调,老年群体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群体。“现阶段,60岁、65岁的老年人退休后,精力、体力、心力、活力仍然很好,对多数人来说,在70岁之前仍然是可以大有可为的阶段。特别是从60-70岁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叫做‘小老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仍然有活力、仍然有贡献、仍然能够为社会为公众做出很多有益活动的年龄阶段。同时,这部分群体规模又非常大。随着老龄产业的发展,如何用好这部分人群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雷海潮提出:“我们也要注意到,老龄健康产业发展仍需各方有效协调衔接。老龄产业正处转型探索期,希望借服贸会之势,本次大会能够成为一个成果发布平台、分享交流平台,让大家的智慧在这里充分碰撞。并且,通过会上专家的深度讲解,优秀企业的经验分享,行业各方的案例展示,让大家把更加精准的康养服务推向市场。”

而在进行主办方致辞时,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彭宇也指出,老年人的健康既是社会发展的刚需、社会文明的刚需,也是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刚需。“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预计,我国大陆地区60周岁以及以上人口在2025年将达到3亿人,2033年突破4亿人,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峰值,届时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彭宇指出,“简单的公共卫生投入,肯定无法满足4亿人的健康养老需求,但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势必要通过硬件软件的多元供给,差异化供给。”但他也表示,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还不是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阶段,而是加大市场供给、提供足够的选择余地。让老年人的存款不要流向第三方理财、P2P的无底洞,而是流向更高品质的健康养老生活。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进一步就如何深入推进医养康结合分享了经验与看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提出,目前老龄社会的健康需求与年轻社会建构起来的健康供给之间仍存错配现象,应加快老龄健康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快培育老龄健康人才特别是关键健康医疗人才,加快健康制造业发展,如初级健康产品、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高值耗材、智慧养生医疗服务等。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在演讲时提出,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基础,推进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医养结合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照护、医疗保健康复、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服务。“未来,我国的医养结合将从机构向社区居家拓展,从单环节向全链条渗透。养老产业将打通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实现三者融合协调发展。”刘维林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石松看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健康养老服务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老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或将向强化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社会参与;强化家庭成员(特别是义务赡养人)的义务;强化院内、院外的双重管理和沟通协调;强化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融合发展;强化医养、康养的协调发展;强化智慧技术的康复辅具、机器人等的应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联防联控等方向发展。

聚焦北京市场。论坛上,刘爱中还发布了《北京市西城区健康养老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而这也是北京首个聚焦健康养老的区域调研白皮书。刘爱中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以“9073”“9064”模式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越来越多老年人在居家养老。“在西城区有8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9%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7.7%的人选择公立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目前西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以满足近7成的老年群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也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根据《白皮书》,西城区6成左右老年群体更关注收费标准和服务水平,同时,超半数的老年群体认为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同样重要。此外,《白皮书》还从医养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上门护理、老年餐桌等维度,分析了西城区康养建设的典型案例,给全国其他地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提供借鉴。刘爱中称,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其中,“高科技化”、“精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将是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论坛现场,还有多家企业根据自身的经验,分享了其眼中老龄健康产业还有哪些新途径可循。美大控股集团董事长郑美大提出,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瞄准内循环下的新机遇,让科技为健康产业赋能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北京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材市场协会适老产业分会会长鄂俊宇也表示,居家适老化改造则是居家养老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适老化改造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将成为老龄产业新增长点;爱心人寿首席产品市场官CPMO严勇则以具体事件为例,介绍了爱心人寿的相关养老产品。

而在题为“疫情下的老龄健康产业供需之变”圆桌对话环节,老龄健康领域的多家企业负责人也从各自所在领域出发,分享其眼中疫情之下老龄健康产业供需两端的新特点、新趋势。中国光大养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泽辉提出,疫情对我全国养老机构影响较大。经过此次疫情,各养老机构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智慧化养老,医养结合成为未来主要趋势。

同时,北京诚和敬养老健康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仰?也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多老年人开始回归家庭,另外,老年消费者对新媒体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龙则提出,疫情期间,老年人及养老机构员工的心理压力也很关键。他表示,未来如何让老年人、家属、员工在心理上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各机构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北京优护万家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萱看来,疫情期间医养结合机构利用自身医疗优势,起到了非常大的保障作用。此外,疫情也进一步放大了护理员短缺的问题,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面对上述情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表示,疫情带给康养行业的,除了挑战也有机遇。“疫情使得全民对健康的关注大大加强,智慧康养、健康产业都是接下来发展的重点。”陆杰华称。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兼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成海军也提出,疫情改变了老年人寻求娱乐的方式,从走出家门、旅游等到智慧养老、大数据、云平台;消费方面,老年人通过网络来购买服务的需求旺盛生长,智慧养老成为新风口。

养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