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截至昨日收盘,全国碳市场成交均价为51.23元/吨,根据交易规则,这也是当天的收盘价,较开盘价上涨6.73%,全天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中石油、中石化、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投、国家能源等央企以及申能集团、浙能集团等企业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

八年试点、四年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昨日正式开市。上午9时30分,全国碳市场启动首日交易,开盘价定格在48元/吨,这也是全天成交的最低价,盘中最高价至52.80元/吨。

截至昨日收盘,全国碳市场成交均价为51.23元/吨,根据交易规则,这也是当天的收盘价,较开盘价上涨6.73%,全天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中石油、中石化、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投、国家能源等央企以及申能集团、浙能集团等企业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

一位电力行业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之前市场普遍预计全国碳市场价格约在40元/吨,“首日50元/吨左右的价格有点贵了”。

“全国碳市场开市首日价格确实略超市场预期,此前认为会落在试点区域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40元/吨附近。”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昨日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价格仅低于试点区域北京的价格。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全国碳市场开市首日的价格释放了一个信号,长期来看碳价呈现走高趋势。”齐康预计。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教授马文杰此前表示,碳排放权交易是市场化手段激励企业进行碳减排的方式,企业如果减排做得好,剩余的碳配额可在市场上出售获得盈利。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日前表示,碳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这是碳市场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因此碳价非常重要,“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随着全国碳市场开市,我国碳交易体系从地方试点走向全国。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试点区域的发电企业将直接划入全国碳市场,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将不再参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区域碳交易试点地区将在其他行业继续发挥现有作用,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