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艾凯咨询集团对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行业公开信息;
  • 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2005-2006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报告推荐
  从全球范围来看,协同软件产业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产业。继2004年6月IBM推出WORKPLACE后,2005年Microsoft收购Groove,正式进入了协同领域。IBM、Oracle、SAP等厂商也不断收购和兼并中小型协同软件企业,扩展产品功能,覆盖更多的行业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少数领导厂商垄断市场的竞争格局。
  2005年,国内协同软件市场群雄并起,国外厂商跑马圈地的同时,国内厂商针对协同市场的热度和关注度也明显提高,浪潮等国内厂商也正式进入协同市场。2005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用户对协同软件的需求逐渐走向明确化和迫切化,另一方面是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协同软件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化努力,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协同软件产品功能逐步增强,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
  《2005-2006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总结了2005年全球(美国、欧洲、日本等)与中国的协同软件市场发展情况,详尽分析了该产品市场结构、品牌结构等,从产品、价格、渠道、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对主力厂商市场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2006-2010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对协同软件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预测,并对厂商制定市场竞争策略提出建议。
  报告亮点
  在丰富数据库和多个大型项目成功实施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构建全新厂商评价模型,从价格、渠道、营销、服务和产品等方面对协同软件主力厂商进行策略分析并作出总体评价。
  通过主要行业用户、厂商和渠道等方面获得市场数据,通过赛迪顾问数据处理模型,对不同来源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得到最贴近市场的最终数据。
  报告框架
  主要结论
  一、2005年全球协同软件市场现状
  (一)市场现状
  1、市场规模
  2、市场特点
  (二)主要国家与地区发展概要
  1、美国 2、日本
  3、欧洲 4、亚太(除日本)
  二、2005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现状
  (一)市场规模
  1、总量规模与增长 2、各季度市场情况
  (二)产品结构
  1、产品类型 2、价格段
  3、其他
  (三)市场结构
  1、垂直市场结构 2、平行市场结构
  3、区域市场结构 4、销售渠道市场结构
  (四)品牌市场结构
  1、总体市场品牌结构 2、垂直市场品牌结构
  3、平行市场品牌结构 4、区域市场品牌结构
  (五)市场特征
  三、2005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主力厂商点评
  (一)泛微软件
  1、总体评价 2、产品策略
  3、价格策略 4、渠道策略
  5、营销策略 6、服务策略
  (二)点击科技
  (三)用友致远
  四、2005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用户需求分析
  (一)品牌倾向 (二)产品功能
  (三)价格期望 (四)促销手段
  (五)采购渠道 (六)服务需求
  五、2006-2010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一)市场趋势分析
  1、产品发展趋势 2、价格变化趋势
  3、渠道发展趋势 4、服务发展趋势
  (二)市场规模预测
  (三)市场结构预测
  1、产品结构 2、价格结构
  3、区域市场结构 4、垂直市场结构
  5、平行市场结构 6、销售渠道结构
  六、市场发展策略建议
  (一)产品策略
  (二)价格策略
  (三)渠道策略
  (四)销售策略
  (五)服务策略
  (六)品牌策略

软件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