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艾凯咨询集团对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行业公开信息;
  • 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2006-2007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研究领域:MCU,消费类MCU
涉及厂商:东芝、瑞萨、NXP、飞思卡尔、Microchip、意法、凌阳、Atmel、华邦、义隆电子等
报告推荐
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依旧保持快速成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电子制造产能继续向中国转移,以及中国内销市场旺盛增长对消费电子产业形成的巨大拉动。但与前几年相比,中国消费类MCU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从整体市场来看,数字消费类产品依然是MCU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带动了对高端MCU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导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产品结构升级。在产品领域,8位MCU产品仍是市场的主流,但4位和32位MCU市场的增长却最为抢眼;此外,MCU的集成化趋势尤其是整合USB以及Flash MCU应用的快速增长都是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面对竞争与市场的变化和挑战,赛迪顾问发布的《2006-2007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研究年度报告》,将从以下方面帮助业界厂商、投资者、产业链条更精确地把握中国消费类MCU市场发展脉动、更深入地梳理细分应用价值变迁轨迹——
翔实的市场描述数据,从产品结构、应用结构、品牌结构等多个角度刻画年度发展变化,洞察行业发展动向。
精炼主要品牌2006年竞争表现,从细分市场份额、竞争格局、竞争策略评述等多个维度总结企业成败得失,评点市场领先要素。
对未来市场的深度量化预测,就整体和细分市场展开建
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得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结果。
细分市场的驱动力与阻碍因素,以及用户需求的多维剖析。
报告框架
主要结论
重要发现
一、2006年全球消费类MCU市场概况
(一) 市场规模与结构分析
1、2006年市场规模
2、2006年市场结构分析
(二) 主要国家与地区
1、美国
2、欧洲
3、日本
4、亚太(除日本)
二、2006年中国MCU市场概况
(一) 市场规模与特点
1、2006年市场规模与增长
2、2006年市场特点
(二) 市场结构分析
三、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概况
(一) 市场规模与特点
1、2002-2006年市场规模与增长
2、2006年市场特点
(二) 市场结构分析
1、产品结构
2、应用结构
3、品牌结构
四、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细分市场概况
(一) 4位MCU市场
1、市场规模
2、应用结构
3、主要特点
(二) 8位MCU市场
(三) 16位MCU市场
(四) 32位MCU市场
五、2007-2011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预测
(一) 2007-2011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趋势
1、产品与技术
2、价格变化
3、用户需求
(二) 2007-2011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规模预测
(三) 2007-2011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结构预测
1、产品结构
2、应用结构
六、中国消费类MCU市场竞争分析
(一) 整体竞争格局
(二) 重点厂商竞争策略分析
1、Toshiba
2、……
七、建议
表目录
2004-2006年中国MCU市场规模
2004-2006年中国MCU产品市场规模
2004-2006年中国MCU应用市场规模
2004-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规模
2004-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产品市场规模
2004-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应用市场规模
2004-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品牌市场规模
……
图目录
2004-2006年中国MCU市场规模与增长
2006年中国MCU市场产品结构
2006年中国MCU市场应用结构
2004-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规模与增长
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产品结构
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应用结构
2006年中国消费类MCU市场品牌结构
以上仅为简单目录,欲了解包含页码的详细目录
请与我们联系 010-64986059

消费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