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四)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构建   中国学者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构建的研究有不断深化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法律体系、制度体系、经济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等。明庆忠(2006)指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要树立新系统观、新经济观

  (四)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构建
  中国学者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构建的研究有不断深化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法律体系、制度体系、经济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等。明庆忠(2006)指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要树立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伦理观、新生产观、新消费观等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构建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动力系统,由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行业协会、环保组织、相关产业支持的多层面共同运作系统,以及由政策法规、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监督评估等组成的支撑保障系统。陈向红(2006)指出了生态旅游区管理与循环经济理论结合的必要性,并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全新生态旅游区目标管理运行模式,包括:(1)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总体目标体系,由要素目标以及目标体系的均衡构成;(2)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管理体系,由生态旅游区管理体系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对管理体系方案效用的评估检验和反馈机制的运行以及管理目标的实现构成。王华(2006)提出提高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构建政府主导型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大力倡导“绿色旅游”;构建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李庆雷等(2(307)指出,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存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第一,企业层面,即旅游企业内部的微观循环;第二,区域层面,即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中观循环;第三,社会层面,即旅游经济子系统与其他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宏观循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以旅游企业内部循环为基础,大力发展微观层面循环;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耦合,积极拓展区域层面的中观循环;利用旅游业的广泛关联性,争取融入社会层面的宏观循环。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也进行了旅游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的研究。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构建的研究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建构了体系骨架,是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该部分中,学者为了直观表达研究内容,采用建构模式图形式者居多。
  (五)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中国学者纷纷结合当地旅游发展情况,根据现状提出旅游循环经济切实可行的战略、模式和途径。刘青松等(2006)从生态旅游定义入手,结合吴县市旅游业的现状、特色和优势等,提出了该市旅游业应以丰富的吴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即以生态化为线索,建设一个与之配套的生态服务体系,融生态于衣、食、住、行及购物、娱乐、交通、教育之中,使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成为有机的整体,促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以推动其循环经济的发展。隋春花(2006)在对韶关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对策:从社会层面,重视旅游可持续发展伦理教育,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从政府层面,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体系;从企业层面,建立旅游绿色技术的支撑体系;从景区层面,完善基础设施,以生态教育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林刚等0006)对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现象,结合环境保护中的循环经济理论,提出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于西部生态旅游县域的建设之中,并通过分析“恭城模式”,指出建设循环型生态旅游县域是解决西部地区现有问题的最佳模式。朱东国、阎友兵(2e06)从中国西部发展生态旅游这一具体实践出发,客观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其科学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建设西部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王利朋、李茂青(2006)在对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分析基础上,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六)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
  旅游企业资源使用多元化,资源消耗量大是其基本营运性质决定的,如何使旅游企业节能降耗、实现旅游循环经济这一议题已经迫在眉睫。邹统钎(2005)以北京蟹岛度假村为例,总结了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了它的生态链结构、“农游合一”的经营模式、问题与对策,论文指出,绿色与农游合一是休闲农业成功的关键。薜东辉(2006)以鼓浪屿为例,阐述建设鼓浪屿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主要指标。陆海等(2005)从循环型旅游的内涵入手,结合中山陵园风景区旅游业的现状、特色和优势等,提出景区循环型旅游建设的目标及主要发展模式,并在此指导下就其环境功能分区、环境容量、生活垃圾、生态厕所、水环境、大气环境、周边环境等7个方面进行初步规划,最后提出了保障措施与建议,促使景区可持续发展。李琳桂(2005)结合循环经济理论与“农家乐”旅游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循环经济对“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了运用循环经济促进我国“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谢朝武(2005)探讨了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饭店能耗管理的战略指导价值,分析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饭店能耗管理范式以及运作原则。文章认为,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的饭店能耗管理范式将在成长动力、竞争方式、污染治理方式和经营形态等四个方面发生改变。文章在指出传统饭店能耗管理方式的种种与循环经济思想背离的现象之后提出,饭店在能耗管理中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应该注重从技术、管理和二者综合的方向上进行。于千千(2006)指出中国餐饮业总体上仍按照传统“单向线性”模式运营,其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理论,餐饮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新动力,而且也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企业成本、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推进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李庆雷等(2007)指出餐饮业应树立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在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多方参与的发展模式下,抓好餐厅及附属建筑的生态设计、原料和能源绿色采购与存储、绿色食品的清洁生产、面向客人的绿色服务、废弃物处理等关键环节,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减少污染、造福社会。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旅游企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七)科技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要依靠科技,科学技术在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起核心作用,应从基础理论研究、技术领域研究等方面加强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明庆忠、舒小林(2007)认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因地制宜的科技支撑体系,从他国经验中,找到适合我国的内容,为我国实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主要实施垃圾回收和利用;建设绿色旅游设施;建设依赖于自然的旅游住宿设施,保存典型的建筑风格,采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建筑风格,应尽量利用当地的可回收的建筑材料;节约能源(使用绿色能源)、节约资源;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构造绿色旅游交通等。另外,一些学者围绕清洁生产、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如何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来研究。柯春英等(2001)通过对大中型宾馆饭店生产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种类分析,提出清洁生产方案。朱菲等(2007)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利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旅游循环经济系统中的旅游区(点)、旅行社、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旅游企业进行了研究,提出应采取观念更新、政府支持、技术支持等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中的研发、推广与运用。另外,在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旅游产品规划应采用环境友好型评价技术、生态设计技术、环境教育等技术,这些规划技术在何昆霞等(2007)《循环经济视野中的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规划技术》中有所涉及。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是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八)其他方面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对目前旅游业中法律制度的缺失提出质疑,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下对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周风翠(2006)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开发生态旅游循环系统。李庆雷等(2007)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肩负的新的责任,提出新时期的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协同规划、地方控制、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产品升级、生态保护等战略,倡导乡村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李琼等(2007)提出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模式,应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采取观念更新、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技术支撑、公众参与等措施,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吴刚(2006)通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旅游项目开发管理进行研究,韩哲英(2006)通过循环经济理论对旅游产业整合及竞争力提升进行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率先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系统探索和研究,目前已承担旅游循环经济方面的多项国家社科、云南省科技发展政策与战略研究多项课题,与云南省环境研究院合作完成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研究》、《旅游循环经济学》、《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等专著,并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论文。
  三、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有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近4年来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进展迅速,成果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体现出基础研究和应用双管齐下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研究存在高度分散性与独立研究性,缺乏各学者间研究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2.研究方法以描述性为主,建构模式方法使用较少,尤其是数理分析和实验观测性研究少。对于旅游循环经济概念的研究尚处于讨论阶段,而且一般由循环经济的概念引申而来,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随着研究的加深,将逐步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和形成较为系统的概念体系。
  3.中国对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随时间变化而各有侧重。2004年初始期注重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战略的研究,2006年以后研究领域拓宽,注重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构建研究、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研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后三个方面的研究也将成为主要研究趋势。
  4.未来有关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分支将更加细化,研究涉及的领域将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准确、多样,且涉及的学科会进一步扩大。
  5.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增强其基础理论、方法的研究,将会逐步形成旅游循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将齐头并进,以更好地指导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旅游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