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节 合同能源管理概念及前景 1、合同能源管理(EMC-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基本概念 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于高耗能企业,能源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已经相当大,如何降低能耗费用
第一节 合同能源管理概念及前景
1、合同能源管理(EMC-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基本概念
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于高耗能企业,能源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已经相当大,如何降低能耗费用,如何开源节流,也因此成为各个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MC)在逐步发展起来,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投资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EMCo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节能产业。
2、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作模式
节能服务公司(EMCo)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运作、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的节能效益获得利润。
3、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推广前景
国家基调:中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将有力的推动中国节能/环保事业
在中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节能、环保事业,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确保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自愿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
无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企业运营的角度,能源都是最大的运营支出项目之一。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的开发成本又居高不下,导致能源成本必然呈现上涨趋势,同时难以估算的能源成本也使企业的运营发展和预算管理等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中国是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效率低、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典型案例研究和市场调查分析表明,大量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EMCo来实施。
过去,中国的节能工作主要是通过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各级节能服务机构和企业节能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机制运作。这一节能体系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面向市场的转变,原有的节能管理体制和社会的节能机制,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也必须随之转变。
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新机制比较适合中国企业的情况
在新形势下,企业的自主权扩大,节能已由原来的国家投资转变为企业的自主行为。从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节能事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新机制比较适合中国的情况。
在中国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原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6月30日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告》,随之涌现出许多新兴和潜在的EMCo。
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的EMCo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客户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项目,不仅可以帮助众多企业克服在实施节能项目时所遇到的障碍,包括项目融资障碍、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信息不对称障碍等,还可帮助企业全部承担或者部分分担项目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另一方面,EMCo帮助客户企业克服这些障碍,可以加速各类具有良好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的广泛实施;更重要的是,基于市场运作的EMCo会千方百计寻找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努力开发节能新技术和节能投资市场,从而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终将在中国形成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服务产业大军。
第二节 国内EMC发展现状
国内EMCo企业和目标客户开始逐渐形成互利互惠的双赢态势
在中国,初期的EMCo多数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它们有的是凭借自身专利技术起家,有的是代理国外品牌的过程中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创新技术以及市场规模。
国内EMCo都能凭借自主技术创新、和国际接轨但同时深具中国特色的营销理念创新、行业内的团队精神,和自己的目标客户以及同行企业之间达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态势。
有越来越多的在建筑智能和节能领域优势企业纷纷进入EMC服务领域
另外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在建筑智能和节能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也纷纷开始采取EMC模式开展节能业务,如霍尼韦尔、清华同方以及达实智能等,其中,达实智能在2007年末在华南地区所中标的约3000万的建筑节能服务合同将全部以EMC方式实施。
我国节能服务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它具体表现在:
一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建筑节能供求机制,很多有节能愿望的业主,找不到相应的节能服务;
二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现阶段的节能服务公司大部分都是政府扶持的示范项目,真正经历市场优胜劣汰的企业还很少;
三是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规则,建筑节能服务活动还不规范;
四是建筑节能服务缺乏融资保障,多数节能服务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目前金融市场不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完备的融资平台,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单一,阻碍了建筑节能服务的发展;
五是建筑节能服务的激励和约束经济政策缺失。
一、2005-2010年建筑节能服务EMC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建筑节能服务EMC领域的市场将在20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年均50%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4亿,是2005年的8.45倍。而建筑领域EMC在整体市场中的比例将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17.49%上升到38.74%,比例增长一倍以上。
二、EMC模式节能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分析
经过对EMC模式节能服务企业的收益情况计算, EMC模式节能服务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是29.86%。
第三节 EMC的模式在既有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节能服务公司(EMCo)通过与客户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EMCo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它销售的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也就是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这种项目的实质是EMCo向客户企业销售节能量。EMCo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一条龙的服务内容:
1.能源审计(节能诊断) EMCo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对各种企业目前的购进和消耗能源的情况、各项节能设备和措施进行评价。测定企业当前用能量,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进行预测。
2.节能项目设计 根据能源审计的结果,EMCo向客户提出如何利用成熟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的方案和建议。如果客户有意向接受EMCo提出的方案和建议,EMCo就为客户进行具体的节能项目设计。
3.节能服务合同的谈判与签署 EMCo与客户协商,就准备实施的节能项目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客户不同意与EMCo签订节能合同,EMCo将向客户收取能源审计和节能项目设计等前期费用。
4.节能项目融资 EMCo向客户的节能项目投资或提供融资服务,EMCo用于节能项目的资金来源可能是EMCo的自有资金、银行商业贷款或者其它融资渠道。
5. 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及调试 由EMCo负责节能项目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以及施工、安装和调试工作,实行“交钥匙工程”。
6.运行、保养和维护 EMCo为客户培训设备运行人员,并负责所安装的设备和系统的保养和维护。
7.节能效益保证 EMCo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的节能量保证,并与客户共同监测和确认节能项目在项目合同期内的节能效果。
8.EMCo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 在项目合同期内,EMCo对与项目有关的投入 (包括土建、原材料、设备、技术等)拥有所有权,并与客户分享项目产生的节能效益。在EMCo的项目资金、运行成本、所承担的风险及合理的利润得到补偿之后(合同期结束),设备的所有权一般将转让给客户。客户最终将获得高能效设备和节约能源成本,并享受全部节能效益。
EMCo与客户就节能项目的具体实施达成的契约关系称之为“节能服务合同”。EMCo的这种经营方式称之为“合同能源管理”。
由此看出,EMCo是市场经济下的节能服务商业化实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我国目前从属于地方政府,具有部分政府职能的节能服务中心有根本性的区别。
第四节 建筑节能行业竞争状况
节能服务产业队伍将基本形成,节能服务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明显加强
在2006年超过70%的公司实现了从过去‘追着项目做’向现在‘挑着项目做’的转变,市场机会明显多于往年,这与政府全面推动节能工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预计到“十一五”期末,节能服务产业队伍将基本形成,节能服务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明显加强。
建筑领域活跃着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深圳达实智能、贵州汇通华城、杭州华电华源、北京奥天奇等
在节能服务产业领域,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在建筑领域活跃着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深圳达实智能、贵州汇通华城、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华电华源、北京奥天奇等;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如果其中有一家公司获得资本的支持,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性扩张以及参与跨区域竞争。
目前发展较好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节能改造一般会涉及到硬件设施的更换、软件设备的升级等,如果节能服务公司技术、设备不过关,轻则达不到预期节能效果,重则影响到被改造的企业的正常运营。
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受到投资公司关注
EMCA已经承担了起草《加快建立节能服务体系,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指导意见》的任务。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节能服务产业将走向投资多元化,将会有来自各方面的投资主体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包括金融担保、金融租赁、银行、基金、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等。
建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