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等离子行业渐现暖色 中小尺寸市场将发力 2008年1~5月份,等离子电视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1%,等离子电视市场出现回暖。 随着37英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启动,等离子电视已在32英寸到150英寸的产品范围内全面开花,这在无形之中给液晶
等离子行业渐现暖色 中小尺寸市场将发力
2008年1~5月份,等离子电视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1%,等离子电视市场出现回暖。
随着37英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启动,等离子电视已在32英寸到150英寸的产品范围内全面开花,这在无形之中给液晶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据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2008年1~5月份,国内彩电市场销量为1595万台,与2007年的同期相比下降1.3%,但是我们看到等离子电视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等离子电视1~5月份国内市场销量52.8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49.6%。在销售额方面,等离子电视1~5月份国内市场的销售额为4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1%。2008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出现回暖。
可喜的是,等离子电视在产品线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今年6月,海信自主研发的37英寸等离子电视在全国市场批量上市,填补了中国等离子电视在37英寸这一尺寸的空白。日立也将于今年7月和8月推出32英寸及37英寸等离子电视。随着37英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全面启动,等离子电视已在中小尺寸方面获得突破。加之原先在大屏幕方面的优势,等离子电视已在32英寸到150英寸的产品范围内全面开花,这在无形之中给液晶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49.6%
中国的彩电现正处在一个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看到,整个彩电市场的特征是量的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而由于平板电视的份额大幅度提升,整个市场在金额方面保持了快速的增长。
2008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出现回暖现象。从年初至今,等离子电视虽没有给液晶电视造成致命伤害,但是其增长的速度还是给液晶电视带来巨大的威胁。
奥维咨询数据显示,等离子电视今年1至4月份销量分别为20.9万台、12.3万台、10.7万台、14.1万台,而去年同期分别为5.2万台、4.5万台、2.4万台、2.5万台。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等离子电视市场迅速回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32英寸小尺寸等离子电视的迅猛增长。
根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推总数据显示,2008年1~5月份,国内市场彩电销量1595万台,与2007年的同期相比下降1.3%。但是我们看到等离子电视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等离子电视1~5月份国内市场的销量52.8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49.6%,液晶电视是511.9万台,CRT销量是1028.9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18.5%,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2005年的时候等离子电视占整个国内电视市场的比重是1.4%,到了2008年1~5月份累计上升到3.3%。
就销售额而言,2008年1~5月份国内彩电销售额达到592亿元,比2007年1~5月份同比增长22.9%,其中等离子电视增长了62.1%,达到了42.9亿元,液晶电视是405亿元,增长51.4%,CRT(显像管)143.6亿元,下降22.3%。按照金额来看用户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液晶电视已经是整个彩电市场份额最大的部分,但通过大家的努力等离子电视有一个更强发展,也赢得了更好的发展趋势。
当然,2008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的回暖与国内品牌的崛起有着紧密的关系。很多国内品牌加入到等离子电视阵营,他们通过32英寸和42英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使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量成倍增长。
此外,2008年关于等离子电视的好消息不断,除松下与先锋的内部整合以及投资几十亿元的长虹等离子电视面板工厂顶住地震压力,计划年底投产之外,海信、长虹、日立等厂家欲推37英寸等离子电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亮点。
品牌:国内品牌收复失地
2008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品牌格局变化最大的便是国内品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在一、二、三级市场均超过了国外品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外品牌在上游技术方面还占有主导地位,自从先锋宣布向松下提供技术支持之后,等离子电视市场松下、日立两家独大的现象仍然很明显。
今年,更多厂商追求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两种产品之间平衡的发展,我们看到在2008年等离子电视阵营得到了空前的壮大;除了既有的日立、松下、长虹、海信、海尔这些品牌以外,创维、康佳这些品牌也纷纷大力投入到等离子电视市场当中来,从2005年到2008年整个等离子电视市场品牌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目前,国外品牌在销售量市场份额上已经被国内品牌超越。中怡康数据显示,2008年1~5月份,国外品牌在一级市场的占有率为48.2%,在二级市场的占有率为39.1%,在三级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5.2%。
从国内品牌自身的产品结构来看,32英寸等离子电视占整个等离子电视比重达到74%,42英寸占19%,50英寸占7%,国内品牌内部产品结构以32英寸和42英寸为主体。
从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主要品牌竞争的格局来看,日立以23.5%的市场份额,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位置。海信达到了18.5%,松下为18%,海尔为8.7%,创维是5.4%。在大品牌方面日立和松下市场份额接近30%。一级市场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基本上平分秋色,在二、三级市场国内品牌就更好的发挥了其网络的优势,在销售量方面占有优势。
从不同级别的市场看,日立在一、二、三级市场的市场份额比较均衡,而海信的市场优势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它在一级市场的市场份额仅为15%,但是其在二、三级市场的市场份额却达到了23%和27%,对比非常明显。
在技术方面,国内品牌仍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由于受地震影响,长虹等离子电视面板生产线已于原先的8月投产推迟到年底,而目前国内品牌绝大部分的面板均来自松下。
价格:42英寸跌至7000元
与液晶电视价格基本稳定相比,今年等离子电视的价格继续下跌,这也造就了等离子电视在价格方面处于一个优势地位。以2008年5月份的数据为例,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平均零售价格为4328元,而32英寸的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是5223元,大约相差900元;4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平均价格是7512元,42英寸液晶电视是7905元,大概相差400元;50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均价10868元,46到47英寸的液晶电视均价是10808元,虽然尺寸差一点,但其价格基本上差不多,所以等离子电视相对于同规格的液晶电视而言依然保持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
另外,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各价格区间等离子电视的关注度,据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6000元以下等离子电视今年1~5月份累计零售量达到6.8万台,约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9.4%;6000元~6999元价格区间段的等离子电视今年前5个月的零售量为13.1万台,比去年增长1090%,约占整体市场份额的36%;7000元-9999元价格段的等离子电视1~5月份的零售量为7.5万台,约占整体市场份额的23.6%;10000元以上价格段的等离子电视今年前5个月的零售量为6.5万台,约占整体市场份额的20%。
从价格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上半年,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已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国外品牌的平均价格为11355元,而国内品牌的平均价格则保持在5761元。今年1~5月份销售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每台电视的平均价格为:日立9849元、海信6011元、松下13145元、长虹6574元、海尔4860元、创维4384元、康佳4699元、三星13073元、厦华5999元、LG10397元。
目前,42英寸等离子电视仍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尺寸之一,该尺寸目前的平均价格为8607元。记者发现,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中,只有三家的平均价格超过了8000元,其余均在六七千元左右。该尺寸等离子电视已由去年的10000元下降到现在7000元左右。
不过虽然7000元左右的42英寸已经成为等离子电视销售额排名第一的尺寸段,但是从整个平板电视市场来看,等离子电视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大。目前,在4000元到9000元价位上,平板电视已经占整个电视市场的75%,而等离子电视只占平板电视12%的市场,等离子电视在这一价位段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区域:国内厂商加速市场扩张
国内品牌在32英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崛起,对等离子电视来说也是功不可没的。国产品牌目前在“销售渠道建设”上,也远远超过外资品牌。目前,国外品牌所依赖的国美、苏宁等全国性大连锁卖场,仅能占据等离子电视市场销量30%的份额,而大部分等离子电视还是通过二、三、四级市场的其他渠道进行销售的。例如,海信在全国有60多个分公司,销售网点多达2万多个,遍布各级市场,这种渠道优势自然是国外厂商所不具备的,它大大加快了等离子电视在二、三级市场的发展速度。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一级市场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为38.8%,42英寸为35.8%,50英寸为24.5%,55英寸及以上为0.9%;二级市场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为43.7%,42英寸为35.2%,50英寸为20.5%,55英寸及以上为0.7%;三级市场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为47.6%,42英寸为33.9%,50英寸为18%,55英寸及以上为0.6%。
很明显,国内品牌在渠道方面的优势是等离子电视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49.6%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看到,在一级市场,50英寸的产品所占的比例接近1/4,达到24.5%,在三级市场这一比例只是18%,而在一级市场32英寸的比重是38.8%,到了三级市场这一比例上升到47.6%。
等离子电视已经开始在二、三级市场渗透,这种渗透也是等离子电视在一级市场避开液晶电视疯狂冲击作出的合理调整。不过这些正在培育的市场,由于地域不同、策略不同,等离子电视阵营内各企业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日立在二、三级市场策略上的成功,它在整个市场占有率方面已经遥遥领先,达到23.58%,而日立在一、二、三级市场的表现也是比较均衡的,份额分别是26%、19%和20%。而海信凭借自己渠道方面的优势已跃居第二,市场占有率达18.5%,它在三级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27%。松下今年在市场份额方面的表现一般,以17.97%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其在一、二、三级市场的份额分别是19%、17%和12%。
统计显示,在北京市,日立、松下和海信以33.99%、18.23%和13.80%的市场零售量排名前三,三者零售额占比分别为36.96%、29.29%和9.56%;在天津市,日立、海信和松下以34.57%、15.78%和15.02%的零售量占比位列前三,零售额占比分别为41.67%、9.69%和22.17%;在江苏省,日立、海信和松下分别以21.74%、18.11%和17.95%的市场零售量占比排名前三,零售额占比分别为26.72%、13.12%和28.48%;在其他省市,延续前三强是日立、海信和松下这种模式的还有在吉林、山东、陕西、福建等。
尺寸:32英寸居销量榜首
今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迅猛,各厂家好像也不约而同欲在中小尺寸上做文章。随着等离子电视的价格持续下降,中小尺寸等离子电视的销量急剧增加。以前大尺寸占主导的等离子电视已经向中小尺寸进发。
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1~5月份,32英寸等离子电视以12.86万台的销售量居等离子电视销售量首位,42英寸和50英寸等离子电视分别以11.2万台和7.18万台列第二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在销售额方面,42英寸以9.64亿元超越50英寸(9.38亿元)位居等离子电视销售额榜首,而32英寸以5.92亿元位列第三。照以上数据计算,中小尺寸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量已占等离子电视销售总量的76.4%,销售额已占等离子电视销售总量的59.8%。
其实,厂商也看到等离子电视在中小尺寸的商机。他们在完善32英寸以及42英寸产品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在37英寸产品线上发力。
今年6月,海信自主研发的37英寸等离子电视在全国市场批量上市,填补了中国等离子电视在37英寸这一尺寸的空白。而早在今年4月份,长虹已经推出37英寸等离子电视,型号为PT37618。日立也将于今年7月和8月推出32英寸及37英寸等离子电视。
今年夏天,市面上的37英寸等离子电视将由原先的松下1家变为4家,这极大地丰富了等离子电视产品线。有专家指出,相比液晶电视,32英寸、37英寸、42英寸等离子电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37英寸等离子电视,若将其价格定位在32英寸液晶电视的档次,那么它的拓展空间是相当大的。
随着37英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全面启动,等离子电视已在中小尺寸方面获得突破。加之原先在大屏幕方面的优势,等离子电视已在32英寸到150英寸的产品范围内全面开花,这在无形之中给液晶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趋势:中小尺寸发力
2008年上半年,32英寸等离子电视无疑为等离子电视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32英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开启使等离子电视一改往日行业内认为发展5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才能挽救等离子电视的观点。而诸多厂商也看准时机,在32英寸获得成功之后积极开拓37英寸市场。同时,等离子电视并没有放弃在大屏幕领域的拓展,它们或在商用市场打开一片天地。
从中怡康推总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7年8月份之前大概一年的时间,等离子电视市场处于萎缩的状态。从2007年8月份以后,每个月的等离子电视销量与前一年的同期相比都是大幅度的增长,在整个2007年里10月份等离子电视销售量创造了历史的高峰,达到了11.3万台,而这个记录在随着2008年1月和5月两次被打破,2008年5月份等离子电视单月销售量达到了14多万台。在这样一个产品变化趋势之下,等离子电视内部的产品线通过往上向更大屏幕上发展,往下引入32英寸和37英寸,其内部产品结构变得更加合理。相对于以前整个等离子电视只靠42英寸独立支撑的局面,整个产品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据统计,在4000元~9000元的价位上,大屏幕电视应该占到整个电视市场的75%,而等离子电视只占12%的市场,等离子电视在这部分市场的空间还很大。而中小尺寸等离子电视的价位刚好在这一区间,可以推测,今年等离子电视将在中小尺寸拥有更大的发展。
另外,超大尺寸一直是等离子电视的优势。相比等离子电视,这个尺寸段液晶电视还不成熟,目前液晶电视在超大尺寸系列还不完善,只是零星的有一些,如65英寸、70英寸等,而且价格相当贵。据了解,在商用市场,等离子电视的中标率远高于液晶电视。下半年等离子电视也许会在商用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
电视等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