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粮食价格大幅走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它国际组织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形势展望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当前世界粮食供需情况与价格走势进行初步分析。 一、世界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粮食价格大幅走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它国际组织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形势展望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当前世界粮食供需情况与价格走势进行初步分析。一、世界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在连续两年减产以后,世界粮食产量于2007年结束调整大幅反弹,产量达到23.04亿吨,比上年增产3.4%,创历史新高。分品种来看:
(一)谷物产量20.84亿吨,比上年增产9302万吨,增产4.7%。小麦、稻谷产量小幅上升,玉米产量增幅较大。小麦产量6.05亿吨,比上年增产 2%;稻谷产量4.23亿吨,增长1.1%;世界粗粮产量10.56亿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玉米产量7.7亿吨,比上年增产6589万吨,增长9.4%,玉米产量增产占谷物总增量的70.8%。
(二)大豆产量2.2亿吨,减产7.3%。2007年大豆产量居世界前三位的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的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81.1%。美国大豆产量为7036万吨,比上年减产 18.9%。阿根廷大豆产量4700万吨,减产3.7%。巴西大豆产量为6100万吨,增长3.4%。
(三)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2007年世界粮食增产的原因,一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升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增大。2005年和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连续两年下降了5340万吨,供给减少引起粮食价格上涨,这期间世界粮食价格大约上涨60%左右。二是世界主要生产大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单产较高的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产量大幅增长。2007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达3797.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9.5%,玉米产量增至3.32亿吨,增产6449万吨,增长24.1%。三是良种、化肥和灌溉等增产技术的推广运用。四是2007年主要粮食生产大国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没有遭遇大范围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二、粮食消费刚性攀升
世界粮食消费量多年来一直稳定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工业用粮食急剧膨胀,导致消费量大幅攀升。2007年世界粮食消费量为23.41亿吨,比上年增长3.2%。分品种来看:
(一)谷物消费持续增长,年度需求大于当年产量1%。2007年世界谷物消费21.05亿吨,比上年增加6109万吨,增长3%,需求大于产量2134万吨。其中小麦、稻谷消费小幅增长,玉米消费增长较快。2007年世界小麦消费6.2亿吨,比上年增长0.6%;稻谷消费4.23亿吨,增长0.6%。世界玉米消费7.72亿吨,比上年增长7%。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撑,2007年世界饲料用玉米占玉米消费总量的63.6%。
(二)世界大豆消费2.36亿吨,增长5%。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消费量占世界大豆消费总量的54.7%,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消费比去年分别增长2.3%、3.1%和14.1%。
(三)消费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口增长,居民生活用粮持续平稳增长。近5年来全球人口每年净增7619万人。二是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美国、巴西等国生物燃料转化规模扩大,玉米消费需求大量增加。2007年美国玉米消费量2.67亿吨,比上年增加3605万吨,增长15.6%。据专家测算,当年美国至少有20%的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2007年巴西玉米消费量4250万吨,比上年增加150万吨,增长3.7%。三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大幅提升,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增加,对粮食的总需求相应增加。
三、世界粮食库存大幅下降
由于多年消费需求大于产量,导致世界粮食库存不断下降。
(一)2007年世界粮食期末库存比上年下降9.3%。2007年世界粮食期末库存为3.61亿吨,比上年减少3719万吨,下降9.3%。粮食期末库存占当年粮食产量的15.7%,占年度消费量的比例为15.4%,低于18%的粮食安全线。
(二)世界谷物库存3.14亿吨,比上年下降6.4%。2007年世界谷物期末库存3.14亿吨,占粮食库存总量的 86.9%;谷物库存分别为年度产量和消费量的15.1%和14.9%。小麦库存1.1亿吨,比去年减少1466万吨,下降11.7%稻谷库存7517万吨,微增 0.6%;玉米库存1.04亿吨,比去年减少214万吨,下降2%。
(三)世界大豆库存4744万吨,下降25%。2007年世界大豆期末库存较上年减少1585万吨,大豆库存减少主要是由于大豆生产大国美国和巴西库存大幅减少。大豆库存居世界前四位的是阿根廷、巴西、美国和中国,四个国家的库存占世界大豆库存总量的 93.9%。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库存分别为 1743万吨和2049万吨,减少6.6%和 9.5%。美国大豆库存仅为381万吨,下降75.6%。
(四)近几年世界粮食库存呈现持续下降态势。2000年以来世界粮食库存连续多年下降,与2000年相比,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粮食库存分别下降20.2%、22.9%和30.4%, 2007年下降36.9%。
四、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走高
(一)2007年度美国小麦和大豆生产价格同比上涨56.1%和61.7%。据美国农业部报告,进入2007年以来,美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多居于197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价位。当年美国农场出售小麦的生产者价格为244.3美元/吨,比上年上涨56.1%;大米生产者价格为264.6美元/吨,上涨20.5%;玉米生产者价格为157.5美元/吨,上涨31.6%;大豆生产者价格为382.1美元/吨,上涨61.7%。
(二)国际市场粮食期货价格高位震荡。从芝加哥期货市场的粮食期货价格走势看,2007年初以来,小麦价格于2008年3月上旬涨至本轮上涨行情的最高价位,比去年上半年的低价位上涨一倍以上。3月中下旬步入回调,截止4月初,小麦价格比最高价回落30%以上,基本与今年初的价格持平。
大米和玉米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截止今年4月初,大米期货价格比去年7月份的低价位上涨超过40%,玉米价格比去年7月份上涨60%以上。
大豆价格冲高回落。2008年2月底,大豆期货价格涨至本轮上涨行情的最高价位,比去年上半年的低价位上涨45%,3月份开始回调,截止4月初,大豆价格比最高价回落20%以上,低于今年初的价格。
(三)2007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供求关系趋紧,库存大幅度下降。二是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之下,生物燃料对玉米和大豆的转化需求加大,粮食需求有加速增长的势头。三是美元贬值抬高了国际粮食市场以美元定价的名义价格。据测算,2000年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分别贬值约50%和30%。2005年以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8%以上。四是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化肥、农用薄膜、柴油和农机作业费用上升,加大了粮食生产成本。五是国际粮食海运费用大幅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8年初从美国到亚洲的粮食国际运费达9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74.5%。海运成本接近美国小麦和稻谷生产价格的40%,玉米价格的 61%,大豆价格的25%。
(四)近期粮价走势预计。初步判断,国际粮食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主要依据:
一是产不足需或供求关系偏紧的程度可能会不断加深。从需求角度讲,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工业用粮方兴未艾,导致全球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而且需求持续扩大。从供给角度讲,世界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和水资源边际递减,这样,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产不及需的缺口可能会扩大。
二是部分传统粮食出口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加大了市场即期供给压力。为缓解本国价格上涨压力,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度等国家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措施。2007年度国际谷物贸易量2.56亿吨,下降0.6%。
三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将得以持续。未来一段时间,石油价格会继续高位震荡,这样会继续刺激一部分工业国扩大粮食转化为生物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会促使与石油相关的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运输成本也会不断攀升。
四是美元贬值的趋势短期难以改变。美国经济长期双赤字和近期可怕的次贷危机,正一步步侵蚀人们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心,美元下跌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美元贬值一方面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粮食名义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投机基金进入国际农产品市场追求利润和避险,放大了粮食市场供求矛盾。
五、几点启示
(一)世界粮食供需失衡加剧,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立足国内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当前国际粮食市场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生产增长乏力;人口增加、收入增长、消费结构转化升级导致口粮和饲料用粮刚性增长,发达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导致工业用粮激增;粮食供求关系空前紧张,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世界进入高粮价时代;粮食出口国调整贸易策略,“闭关锁国”日趋严重,世界粮食贸易量下降。在此背景下,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平衡的余地大大压缩。
我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那种认为在保证一定的自给率的基础上就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观点是十分危险的。2007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亿吨左右,如果粮食自给率仅有90%,意味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0.5亿吨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占全球贸易总量15.2%。如此巨大规模的进口量无疑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失衡程度,导致粮食价格暴涨。中国不仅会受到拉高粮食价格的指责,在出口国纷纷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有钱买不到粮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强化立足国内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宽进严出”的粮食贸易战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日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贡献率低下、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的影响,我国保障粮食基本供给的难度加大。为此,应长期实施限制出口、鼓励进口的粮食贸易战略。我国粮食生产虽然连续四年增产,但当年产需之间依然存在缺口,且区域、品种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需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弥补产需缺口。今后,应明确提出“宽进严出”的粮食贸易战略,严格限制出口,抓住有利时机增加进口,充实库存,增强调节市场和保障供给的基本能力。从近年来我国粮价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的情况看,保持充足的粮食库存的战略意义尤其重要。
(三)要适应和正确处理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从国际市场供求看,世界粮食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冲动,粮价高位运行可能会成为常态;从国内情况看,国内粮价更有理由持续走高。因为中国的资源稀缺性和人口多、需求旺的国情决定了国内粮价更有涨升空间。特别是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我国粮食市场和国际市场对接速度加快,程度加深,国际粮价上涨的趋势也将长期导致国内粮价上涨。因此,我们要重视粮食价格变化的这一长期趋势。尽管粮价上涨会推高CPI,但不能简单地为了控制 CPI上涨而打压粮价。保持粮价高位运行是调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分析增长世界粮食产量形势价格供求上涨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