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英特集团(000411)董事长"不作为" 投资者希望大股东换人,提供能源矿产、石油化工、IT通讯、房产建材、机械设备、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农林牧渔、旅游商贸、医药保健、交通物流、轻工纺织等行业专业研究报告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长期在本公司以外的企业上班领薪,还对外称在上市公司是所谓零薪酬。

  近日,《证券日报》发表《英特集团董事长惊现“假零薪”:身兼多职领薪别处》一文,文中提出英特集团(000411)董事长另有工作重心,英特集团经营主要靠总经理姜巨舫支撑后,引起投资者强烈反响。

  不少投资者来电,表示既然董事长不作为,那么股东就应该考虑换人。

  为什么在其位却不谋其政?

  据了解,英特集团董事长冯志斌并不在英特集团工作,其办公地点是在最终控制人中化集团,他虽然不从英特集团领取工资,但从中化集团事其它兼职单位获得薪酬。

  对此,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董事长不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首先就表明了董事长不能与上市公司同甘苦共患难。上市公司的利益甚至与董事长的切身利益毫无关系。特别有的董事长还在外身兼数职,对于这样的董事长,投资人如何相信他会以公司利益为重,一心一意要把本公司的事情做好?尤其是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不拿本公司的薪酬,却不排除在外拿高薪酬,这样的董事长又如何能赢得员工的信任?

  本报记者两次致电英特集团董秘办,据工作人员介绍,董事长平时办公都在中化集团那边,至于上市公司则很少露面,如有重大事件等将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化集团尽管控股了石化建材集团,但一直在尽量淡化其对上市公司英特集团的影响。“因为上市公司的行动需按照法律规范严格执行,中化想尽量避免其中的影响。”

  外经贸大学陈胜军教授认为,正是由于中化集团对英特集团的淡化处理,所以公司董事长的职位才会成为空架子。之所以由冯志斌担任公司董事长,其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将英特集团的所有权握在手上。

  但是,中化集团的做法仍然遭到了投资者的非议:“冯志斌和副董事长齐斌都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派过来的,但实际上在经营能力上实在是不敢恭维,因为他们俩本来是管化工行业的。如果长期这样管下去,英特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009年4月20日,英特集团董事会收到了齐斌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函,齐斌先生因工作调动原因,决定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职务。根据《公司章程》规定,齐斌先生的辞呈已于2009年4月20日生效。

  有投资者秉持对中化集团的领导层不信任态度,因此,投资者对英特集团齐斌董事的辞职抱着支持态度:“现在的英特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能够在经营上取得巨大成绩,实际上完全靠的是以总经理姜巨舫及原经营班子以及经营团队所努力的成果,并非是冯志斌和齐斌所领导的结果。”

  只是实际控制人

  手里的一颗小棋子

  “董事长冯志斌不在上市公司工作也不在上市公司领薪酬这就表示他对英特集团平时的经营活动并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英特集团的董事长冯志斌的主要工作精力都是集中在中化集团上而并非上市公司。”陈胜军教授认为,英特集团董事长冯志斌的行为属于“不作为”,而造成这种结果的起源则很可能源于英特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中化集团对待上市公司的态度。“这只能说明中化集团的实际目的并不在英特集团身上。”

  回顾历史,2008年6月12日,中化集团与浙江省国资委签署协议,石化建材集团注册资本变更为14.7亿元。其中,浙江省国资委持股49%,中化集团持股51%。

  因为,石化建材集团通过控股浙江省龙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39%的股份从而控股浙江华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华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东普实业有限公司,而这几家公司都持有英特集团的股份,加起来总共持有28.07%股。由此,中化集团在增资持股石化建材集团51%股份的同时,从而间接持有英特集团28.07%的股份,并成为了英特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本来上市公司重组对投资者或公司本身来说都是个利好消息,不论是控股方的再投资或资源配置等方面,上市公司都将受益于控股股东。但中化集团控股英特集团并非如此。

  英特集团是医药流通企业,主营业务为药品、中药材和医疗器械。有业内人士称,虽然英特集团在浙江省内有着不错的资源,但市场人士称其并不被中化集团“看好”。

  重组后,成为英特集团实际控制人的中化集团公开表明,集团主要目的是增资石化建材集团,而不是控股英特集团。冯志斌曾表示,中化集团将加快推进氟化工资源,全力打造增资后的石化建材集团。当时,英特集团也表示,中化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的局面并非有针对性的主动收购,中化看中的是石化建材集团在氟化工领域的优势。

  种种迹象表明,中化集团收购目标从始至终都是石化建材集团,至于英特集团只能算“附属产品”。

  陈胜军教授推测,从现今中化集团对上市公司的处理态度可以看出中化集团对英特集团的经营并不上心,也显示出中化集团的投资、发展重点并不在英特集团,而是在石化建材集团,但这并不是好事,这将会造成英特集团在中化集团中的地位处于“边缘化”, 并将导致英特集团在实际控制者进行资源配置时处于落后位置。

  专家呼吁

  中化要明确英特发展思路

  中化集团表明并不想参与到英特集团的经营中去,也许是为了稳定市场,但陈胜军教授认为,如果中化集团真的要对英特集团采取自生自灭的态度的话,公司的变数将会增多。

  本报记者再次致电英特集团董秘办,其工作人员表示,英特集团重组后除了董事长的变更外并无变化,中化集团也没有进行任何投资或参与经营的动作,如果有的话,公司将发布公告。

  即使中化集团只是委派一名董事长并不参与到日常经营中,但这种行为仍是成为了英特集团的隐患。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董事长是要对公司的发展负责的。一旦公司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董事长理所当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承担责任的常见方式之一,就是要承担必要的经济责任。如果董事长的薪酬都不在公司里,董事长无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点让人无法信服。

  陈胜军教授则认为:“英特集团的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两权分离的模式将成为公司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他认为,控股股东不参与到上市公司经营的情况并不普遍,属于特例,像中化集团这种不参与对英特集团来说并不是好现象,虽然目前看来处于和平环境,但这是暂时的、不稳定的,作为实际控制人还是应该行使职责。

  控股石化建材集团时,中化集团曾经公布了一系列后续计划,包括不会在未来12个月内改变或调整英特集团主营业务的计划,不会在未来12个月内与英特集团或其子公司进行重组,以及“没有改变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计划”。

  不管不顾的确不是好现象,但是相反,如果中化集团改变战略思想,反而想要参与英特集团的经营的话,那么对上市公司来说隐患更是不少。

  “自从英特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变成了中化集团后,除了任命董事长外,公司业务并无其它变动。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案例中并不多见。”陈胜军教授向本报记者提到:“目前看来,中化集团对英特集团还属于放任自流的阶段,但这种状况能持续到多久就无人可知了,一旦有一天,中化集团改变初衷,决定参与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之中,那么,上市公司将存在更多的变数。”

  皮海洲也认为,上市公司董事长不在本单位领取薪酬,而到大股东那里去领薪,这样的董事长在大股东利益与本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能够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这同样是令投资者不能放心的。

英特集团不作为投资者希望大股东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