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村信息化能否不再由政府一肩挑,走出一条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经营之路?   北京市科委实施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两年多的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个新思路的提出   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联合推动

农村信息化能否不再由政府一肩挑,走出一条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经营之路?
  北京市科委实施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两年多的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个新思路的提出

  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启动是比较早的。

  2002年,北京市农委、科委等多个涉农部门,共同启动“北京农业信息化工程”重大科技项目。该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经过三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农产品市场行情系统、城乡产供销平台系统和乡镇投资信息系统。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三农网”为核心,集互联网、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优势互补的立体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起一支信息化的骨干队伍,为“北京农业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

  随着“北京农业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各郊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信息系统需求的增加,全市为“三农”服务的网络信息系统也初显出一些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缺陷。

  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杨刚介绍说,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网络系统的运行主要依靠政府大量财政投入来支撑,如果三期工程还是这样干,政府背的包袱就会越来越大。而且,由于京郊农村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农民所需要的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与专家互动的信息交流,单一信息化和科普宣传不能推动农村各信息资源的综合运用,没有注意与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个性化需求对接。

  杨刚说,市科委主任马林认为,既然有需求,又有供给,信息化服务“三农”完全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企业唱主角的运营机制转变。即改变由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负责信息服务、管理、运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由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入郊区信息化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在郊区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运营机制。二是实现由单向片面的“技术灌输式”的信息服务向双向全方位的“需求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转变。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9月,市科委投资4000万元,启动了以爱农信息驿站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爱农驿站遍地开花

  市科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以“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受益”为目标,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为实施手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模式,依托与农民生产和生活最贴近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充分整合在郊区的农村信息资源,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综合信息服务驿站,并以此为载体,借助北京网通公司的光纤资源,以宽带通讯为手段,建立一套涵盖农民生产经营、远程教育、电子支付和娱乐生活等四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以“富农”、“助农”、“便农”和“乐农”为主题集成的四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爱农信息驿站是“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的主要载体。随着工程的实施,一批具有统一标识、统一外观设计、统一软硬件配置和统一规范管理的爱农信息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京郊大地上。

  爱农信息驿站分别依托基层政府、供销社及农企农协等建立,目前已在11个区县建立1500多个服务站点,服务覆盖所有乡镇,1500个行政村,200万人口,惠及90%的京郊农民。

  在1500多个站点中,有示范驿站529个,其中依托镇、村政府建站的260个;依托供销社建站175个;依托农企、农协建站94个;驿站服务点1000个。

  在爱农信息驿站建设的同时,还建起了一支2700多人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其中区域经理11人、专兼职信息员1500人、日常联系协调员1200人。通过这支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爱农信息驿站每月服务量已达16万人次。

  依托社会资源建立爱农信息驿站可以说是科技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爱农信息驿站的核心业务是缴费及流通体系驿站服务和运营、为农业企业和行业驿站提供ASP服务、提高农村科技协调员素质的远程教育服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2007年,通过爱农信息驿站收集的各类需求信息1万余条。这些需求信息由各爱农驿站整理后提交给农村科技服务港,由服务港反馈给农民。

  爱农信息驿站的服务规模不断增加。2007年,爱农信息驿站累计为农民提供服务70万人次,其中累计完成便利缴费服务交易和爱农卡农家乐等交易50万多笔,交易总金额2000多万元;月度提供服务量水平也由3万人次上升到16万人次。利用双向视频诊断系统,为农民解决生产问题和提供培训手段,各个站点累计共培训农民8万余人次,平均每站点培训农民约150多人次。

  “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软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目前已完成了农业网站搜索引擎系统的研发,建设了爱农信息驿站科技信息综合网络服务系统,搭建了远程职业技能培训网络管理系统,开发了20种农业生产管理专家系统软件,完成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生产电子档案及编码系统软件,申请了2项软件著作权。同时,为爱农信息驿站区域经理和信息员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和教材。

  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市科委在“信息助农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启动之初,就确定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将信息服务寓于企业的赢利模式之中。将单纯的信息传输变成了解市场、贴近专家、城乡一体、和谐生活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工作方针。

  目前,京郊11个区县中的1500个服务站点均由北京网通旗下的一家公司管理运营。

  好消息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北京网通公司等相关方通过协商,已经就筹备股份制爱农驿站运营公司事宜达成了一致,初步拟定了《北京爱农驿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组建及运营方案》。

  农村信息化以“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受益”的目标正在加快实现。

  杨刚说,下一步的工作是建立以区县科委为核心的横向区县级管理工作站;建立以行业局为核心的纵向市级资源工作站,打造农村科技服务联盟平台;加强基层节点建设,提高基层协调员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爱农信息驿站站点分布,建立完整的、布局合理的信息服务体系。深化“爱农驿站”服务功能,构建综合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京郊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建立农村科技协调员基层队伍,发挥驿站网络体系作用。利用驿站网络,发挥爱农卡作用,促进京郊农产品营销,使农户更多受益。(商报记者 赵信一)


市场化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