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意社1月13日讯 外资化工品倾销加剧、中国企业奋起自卫。在需求下降、价格狂跌的严酷形势催逼下,国内化工企业如今还要面对来自外资巨头的倾销威胁。专家近日从业内了解到,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等化工品,目前的确面临国外的倾销。为此国内企业已

生意社1月13日讯 外资化工品倾销加剧、中国企业奋起自卫。在需求下降、价格狂跌的严酷形势催逼下,国内化工企业如今还要面对来自外资巨头的倾销威胁。专家近日从业内了解到,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等化工品,目前的确面临国外的倾销。为此国内企业已纷纷递交反倾销调查申请,借法律武器主动“自卫”。“近期,韩、美等国和中东地区的厂商,为转移国内危机,纷纷把目光瞄准中国,以极低价格倾销其有机和合成树脂产品,严重干扰了国内市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一位高层,在日前召开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披露了这一动向。据介绍外资在华倾销的撒手锏,就是远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以10月底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例,其国外报价折合人民币约为8511元/吨,比国内市场价格低了789元/吨。同时,聚丙烯国外报价7234元/吨,比国内价格低1366元/吨。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丙烯进口均价为1126.5美元/吨,折合人民币(按1∶6.8)比国内市场均价低约3540元/吨;乙二醇进口均价为814.6美元/吨,折合人民币比国内均价低3381元/吨;己内酰胺比国内价格低约2600元/吨。另一位接近商务部的权威人士透露,从今年6月份起商务部,就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反倾销调查的申请,而10月份以来申请有增多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已被初裁认定为反倾销,丙酮则已被终裁。此外,1,4-丁二醇、己二酸等3大类化工品已获反倾销立案。另有3类化工品,包括邻苯二酚、苯酐、丁苯橡胶、聚氯乙烯、TDI等则进行了期中复审。”上述人士透露说。《商务部公告2008年第87号》显示,调查机关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进口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存在倾销,中国国内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商务部公告2008年第40号》则显示,经过调查机关最终裁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8年6月9日起,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丙酮征收反倾销税。“但由于有些反倾销调查尚未定论,因此尚不能判断整个市场已经存在倾销威胁。”上述人士表示。他认为目前这种情况与国际油价下跌、全球经济危机有一定关联,但并不完全肇因于此,因为一些反倾销申请早在6月和8月就已提出来了。在目前态势下化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努力降低成本,才能避免受到这种倾销行为的危害。一家石化企业的副总经理称,“最近一两个月以来,随着海外化学品倾销行为的加剧,许多企业已经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的要求。”反倾销是一个有效的非贸易壁垒手段,如果是长期处于弱市的话,反倾销就会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透露,“最近已同韩国石化工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就目前的形势进行了磋商,希望他们改变目前的倾销行为。”“对于韩国企业的倾销行为,前期仍会以软处理为主。随着倾销对国内相关产业损害程度的加深,协会收集反倾销调查要求后会转给商务部,由后者进行调查。但真正实施需要一个过程,明年年初时机比较成熟。”李勇武也指出反倾销从立案到调查、再到最后的仲裁,需要差不多半年以上的时间,时间成本较高。事实上LG化学等公司对中国的反倾销程序并不陌生。丙烯的进口均价之低则更为惊人。10月份丙烯进口均价为1126.5美元/吨,折合人民币(按1∶6.8)比国内市场均价低约3540元/吨。受进口产品挤压国内有机原料,和合成树脂生产不断下降。10月份乙烯产量下降了3%。合成树脂则下降了11%,其中聚氯乙烯产量下降33%。截至10月底国内乙烯企业开工率下降30%。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也因此苦不堪言。北京东方、上海石化、天津石化(约50万吨产能),被迫停产。扬子、茂名、齐鲁、燕山等乙烯装置按最低负荷80%运转,减产约68万吨。而新建成的镇海、独山子、天津大乙烯装置(约300万吨产能),预计延期2010年投产。事实上这也是导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化工业务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上述知情人士指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化工板块10月份都出现亏损,合计亏损90亿元。”


加剧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