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一批世界知名化企纷纷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我国氟化工企业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在注重对氟化工技术领域开展专利研究的同时,也在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氟化工领域在技术力量、创新能力和专利市场份额上仍有较大差

近年来,一批世界知名化企纷纷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我国氟化工企业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在注重对氟化工技术领域开展专利研究的同时,也在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氟化工领域在技术力量、创新能力和专利市场份额上仍有较大差距,这一状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1992年我国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并于1993年开始执行。1993年我国加入了专利合作条约(PCT),从1994年开始申请受理PCT申请,与国际专利制度接轨,使得国外申请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从1993年开始,外商在华投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跨国公司普遍看好对华投资的前景,因此在对华专利战略上有了急剧的调整,申请量增幅很大。根据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的3种专利数据显示,有关氟化工的专利共5518件,其中发明专利4905件,约占总数的89%;实用新型520件,约占总数的9%;外观设计93件,约占总数的2%。

 1985年,拜耳公司在我国申请了它的第一件氟化工专利,也是最早在氟化工领域到我国申请专利的跨国公司之一。如今,有关氟化工领域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国家有21个,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专利申请分布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从专利申请方式来看,主要是发明专利。其中,美国、日本十分重视专利申请,在氟化工领域投入较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表现一向活跃。美国是最早发展氟材料的国家,其氟化工在中国申请数量占相关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23.8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国家掌握了大量的专利申请,近年来他们试图通过专利技术控制我国的氟化工市场。

 从国内氟化工领域发明专利的年度分布来看,自1985年实施专利法至2000年前,国内氟化工领域专利申请量增长十分缓慢;进入新世纪后,申请量才开始有了猛增。至今,氟化工领域专利申请量共计2115件,一方面说明了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氟化工事业发展迅速,专利、专有技术开发能力已初步形成。如山东东岳集团的氟化工科研开发课题开始迈向高端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并在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掌握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每年申报专利上百项,90%为发明专利;四川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在有机氟领域拥有15项核心专利技术,自主开发成功的第一套甲基沸腾床工业化技术代表了中国有机硅产业工业化进程;今年1月,中昊晨光院'外加热式F22与水蒸气混合裂解方法及加热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

  专利技术是生产力,这在当今已成为一种新理念,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中国各行业关注的主要课题。有关专家指出,要想具备核心竞争力,仅靠引进是不行的,对于化工企业来说,不能只追求'短平快',还应将专利工作融入到科技项目立项、实施、成果评价、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利用专利制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专利技术生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国际上关于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惩罚措施已越来越严厉,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国际规则,最终将遭受巨大损失。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