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华网昆明3月6日专电(记者关桂峰、金小茜)2月28日,经过四次审议、旨在保障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将于6月1日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引起百姓热切关注,人们期待着科学、及时、

新华网昆明3月6日专电(记者关桂峰、金小茜)2月28日,经过四次审议、旨在保障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将于6月1日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引起百姓热切关注,人们期待着科学、及时、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能从中央走到地方,从文件走向现实,真正落到实处。

食品安全法:尽显民生关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旨在为百姓食品安全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的食品安全法,相对于现行食品卫生法,由“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体现出更深切的民生关怀。明确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对食品广告的管理、严格监管保健食品、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等更是本部法律的亮点。

过去,名人、明星代言“问题食品”赚得高昂广告费,而消费者被“忽悠”了利益受损,却只能吃“哑巴亏”,常常无处申诉。如今,食品安全法规定,“问题食品”代言者将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还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食品安全法明确,将严格监管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的注册、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必须规范。这一规定剑指鱼目混珠的保健食品市场,让哄骗消费者以从中牟利的企业再难钻监管的空子。

消费者经常遭遇买回“问题食品”却维权无门的尴尬,有的商家以各种理由拒不退换,有的则设立退换商品的“高门槛”,变相侵害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法规定,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这一规定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即在企业不主动召回的情况下,政府要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食品。

地方监管部门:明确责任积极行动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为保障百姓吃得安全迈出了第一步。要真正实现吃得安全,则需要法律切实得到落实,需要地方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共同努力。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地方监管部门立即行动起来——

云南省卫生厅将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有毒有害污染物、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以及相应检验方法等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列为近期的首要工作。

云南农业部门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违禁化学物质行为,并做好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工作,制定完善配套规章,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云南省质监部门将查重点生产企业,督促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查重点产品,建立分类管理、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查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查自身监管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

云南省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集中整治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食品小作坊的同时,依法全面清理现行食品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及时修订或者废止与食品安全法不一致的内容。

云南省工商部门表示,将针对商场、超市、批发企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食品店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经营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类监管措施。

百姓:期盼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法一出台,立刻成为街头巷尾百姓热议的话题,显示了公众对保障食品安全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地方政府做好食品安全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化社会责任工作的迫切要求。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家对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十分关注。

“有了食品安全法,名人、明星代言广告就不能再信口开河了!”

“食品安全法提出‘损一赔十’,就应该用严厉的处罚措施震慑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企业。”

“建章立制之后,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切实负起各自的责任,把各项制度一一落到实处!”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丧失良知,受利益驱动坑害消费者;而地方监管部门也出于‘潜规则’不认真整治,到头来受害的还是老百姓。现在有了问责制,监管部门也得认真履行职责了。”

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姚宏明说,食品安全法已经直指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但相关监管制度、机制、规则仍亟待完善,以保证法律顺利有效地实施。

“法律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负总责,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监管权力,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燕说,这一点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十分提振信心,地方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探索信息共享,无缝对接的协调配合新方法。


责任百姓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