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3月,又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渐渐临近。从昨日起,本报3·15特别行动正式启动。在金融风暴远未消退之际,今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消费与发展”,在中消协这样的年主题之下,拼经济,促消费是本报今年关

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3月,又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渐渐临近。从昨日起,本报3·15特别行动正式启动。在金融风暴远未消退之际,今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消费与发展”,在中消协这样的年主题之下,拼经济,促消费是本报今年关注的重点。在本报3·15特别行动中,“百元周”和“消费体验”活动的宗旨便是希望大家能树立信心,合理消费,科学消费,透明消费,放心消费。

当然对于假冒伪劣产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曝光,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打击。关注本报3·15报道,做一个“敢花钱、会花钱、花好钱”的消费高手。今起,本报开设3·15特别报道栏目,旨在更好地促进消费,维护消费者权益。

本报3月1日讯 米面制作、陈醋生产、猪肉加工……今日上午,本报3·15消费体验团分赴省城四个生产厂家参观体验米、面、肉、醋的生产加工过程,80名消费者现场感受放心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一直就想看看这食品到底是咋做出来的。”今天上午8时,消费者张先生早早地来到了本报指定的集合处。他说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一个又一个的消费黑幕,让自己“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好”。而本报这次活动,正好给了他一个“眼见为实”的机会。

不到8时30分,报名参加活动的80名消费者便已集合完毕,其中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也有刚上小学的孩子,不少还是举家出动。一家三口都来参加活动的王先生说,本来准备让孩子周末参加英语补习班,但是“补课可不如这活动有意义”。

集合完毕之后,消费者乘车分赴太原良源集团公司、太原面粉二厂、太原东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山西老陈醋集团公司东湖醋园4个厂家参观,亲眼见证米、面、肉、醋这4种百姓生活常见食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生产制作过程。

不添加增白剂的面粉、从生产到储存严格控制的大米、自然发酵的陈醋、从生猪到猪肉的安全流程……参观下来,四路消费者共同的感受便是“踏实,放心”。

一位参加体验的消费者说:“看了正规生产企业的制作过程,我们才知道平常餐桌上的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更有意义的是,在参观现场,还知道了劣质食品与优质产品的辨别方法,今后买食品就更放心更会挑选了。”

现场镜头:消费者扯了扯刚包装好的面粉袋,“袋子包装得好好的,没有一点儿会漏的迹象!”

面粉:相关数据每小时跟踪测试一次

参观地点:太原面粉二厂

参观人数:20人

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对于酷爱面食的山西人来说,最希望吃到放心的面食,而什么样的面粉才是放心的?昨日上午,本报组织的面粉生产体验团赴太原市面粉二厂参观,带大家一睹放心面的生产过程。上午9时,穿上工作服和鞋套,体验团一行随工作人员进入太原面粉二厂的制粉车间体验。

保证没有添加剂

制粉车间干净整洁,只有几名工人,机器的轰鸣声很大,但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面尘飞扬”。“这就是磨面机?”面对庞大的机器,参观的消费者好奇地问。在轰鸣的磨粉机前,厂长刘有贵抓出一把压扁的小麦介绍说,这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老式的磨粉机,而是先进的磨粉机,在这里有几十台,它们会将清理过的小麦压碎,然后将麦皮进行分类和深处理,随后做成不同标准的面粉。“我们生产的面粉保证不加增白剂,如发现添加,愿受任何处罚。”参观过程中,刘有贵介绍说,作为一个国营老厂,厂子承诺在整个面粉生产过程中不放任何添加剂。没有增白剂,也不放增筋剂和膨松剂。“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可以让蒸出的馒头白白的,视觉上好看;在面粉里添加增筋剂,会让面条吃起来筋道;面粉里添加膨松剂,会让蒸出的馒头看起来蓬松好看。但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面粉对人的肝脏有害,对人的健康不利。”

封装时没有一点污染

在打包车间里有两条封装线,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将面袋口对准出面口进行封装。“为什么这么大一个厂就两个人负责封装工作呢?”体验团的小梁好奇地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采用的是引自日本的阀口包装技术,这为面粉生产又加了一把安全锁,而且不用人工去封口,所以人也少。“过去,面粉进入打包程序时,容易出现头发、杂物等污染,采用这种阀口包装技术安全卫生,一点污染的机会都没有了。同时,还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大难题——面袋封口处向外喷面造成的包装外污染问题。”

听了介绍,好奇心强的消费者故意扯了扯刚包装好的面粉袋,“还真的那么神奇,袋子包装得好好的,没有一点儿会漏的迹象!”

馒头口感很不错

“给我一个,我也尝尝!”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看着工作人员用刚生产出的精粉和标准粉做馒头时,工作人员端来了一大盘馒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前去拿,想吃到这无添加剂面粉做的馒头。“不行,我还要吃一个,吃起来心里就是踏实。”大学生小张边吃馒头边感慨。“这个馒头怎么发黄呢,难道不是越白的馒头,面粉的质量就越好吗?”一位40岁左右的市民问正在做馒头的工作人员。“不是,一般人都这样认为,其实不是。您看这些馒头,黄白色的是用精粉做的,这些微黄一点的是用标准粉做的,但这些都没有添加增白剂,而你们平时在外面的摊点上买的那种白白的馒头,都是添加了增白剂的。”“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这个馒头的口感和在外面买的不一样嘛,吃起来感觉实实的,而且越嚼越甜!”吃着带着面香味的馒头,大家不住感叹。

来到厂里的跟班化验室,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刚生产出来的面粉要在这里进行水分、含砂指标等项目的快速测试,还要做蒸煮实验。平均每小时跟踪测试一次,随时发现情况随时调整生产。最终生产出来的面粉次日还要经过中心化验室的严格检验才能出厂。

现场镜头:被清洗干净的稻谷倒进去,经过脱皮、清理等程序,晶莹饱满的大米就出来了。

大米:只在流水线上过,不和人接触

参观地点:太原良源集团公司

参观人数:20人

上午8时30分,对大米生产加工感兴趣的消费者体验团,由本报组织,乘车前往由原太原米厂发展而来的良源集团。

一路上,大家热烈谈论着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他们都对当天要进行的体验充满了期待。体验团中,小雨和明明兄弟俩,刚上小学,一路上,他们不停地提问: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妈妈做饭用的大米就是从这儿来的吗?

生产储存:保证无污染

良源集团的大米加工车间,整洁卫生。这里采用现代化流水线,高效快捷准确,还节省人力,只需两名工作人员操控设备即可。这里每天可加工生产普通大米60吨。

密闭的玻璃墙将加工车间完全隔离,一名穿着工作服的操作员在里面忙碌,体验团的成员隔着玻璃墙,睁大眼睛看着墙那边的流水线,被清洗干净的稻谷倒进去,经过脱皮、清理等程序,晶莹饱满的大米就出来了。包装、封口,一气呵成,整个流程完全是在电脑控制下进行,大米只在流水线上过,不与人接触,保证卫生安全。“这就是妈妈每天给我们做饭的米啊!”小雨高兴地说。

包装后的大米经检验合格后被运往仓库。偌大的仓库里温度明显比室外低,地面干净,“储存成品粮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都非常高,太热、太干燥都不行。”工作人员指着仓库门口的防鼠板介绍,“老鼠等虫害都会被拒之门外,而且仓库地面上还铺着一层隔离板,保证粮食不被污染。”

石碾大米散发“特别”米香

在大米加工车间的另一端,两盘缓慢转动的石磨让众人眼前一亮。“我们正在生产的是石碾有机大米。采用优质水稻品种,整个加工过程用石磨碾米,保持低温状态,不破坏稻谷中的营养成分。”两名工作人员各自照看一盘石磨,向读者介绍石碾米的特点,“石碾有机大米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保证无污染、无公害、营养、安全、健康”。石磨转动的动力由电提供,因采用传统碾米方式,出米量很低,每天只能生产500公斤左右。

抓起一把石磨上的大米,深深闻一下,“香!真正的米香!”体验团中在国企工作的许先生感叹说:“石磨碾出来的米确实和市场上卖的有很大不同,这味儿就不一样啊!是正宗的米香。用最传统的工艺加工大米,不破坏营养,吃得放心。”

不虚此行明年还来

要返程了,彭女士拉着记者的手,连连说好,并一再感谢本报组织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她说:“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普通消费者学到更多知识,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更爱我们的家乡,支持咱本地产品。”乘车返回途中,冀女士就急忙向记者打听,“明年还组织这活动吗?我还参加行不?”她的话刚一出口就引来众人附和,“我们都参加,可以吗?现在就报名!”

在行政单位工作的刘先生是本报的热心读者,不仅每天认真读报,而且热衷参加本报组织的各类活动。当天,他就特意带夫人来参加消费体验团,“家里的柴米油盐主要是夫人在操持,让她来学习参观一下,今后好给全家人的健康饮食把关。”刘先生笑呵呵地说,“米、面、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离不开的食物。通过3·15特别活动,让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从生产加工环节上了解我们日常吃的东西,看到整个过程整洁卫生,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

一路思索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天最大的感受:“产品越原始,添加的其他成分越少,越有利于健康。可惜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如果这样的活动不局限于3·15消费者日这一天,让更多的消费者来参加,就更好了,还可以发挥全社会的监督力量。”现场镜头:工人们正忙碌着,用手工搅拌着一个个大缸里的原料。这里的醋味更浓,吸一口气,鼻子酸得受不了

醋:吃和酿,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

参观地点:山西老陈醋集团公司东湖醋园

参观人数:20人

醋味飘香千百年,山西人祖祖辈辈都与醋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醋,我们的生活便少了一些颜色,一丝味道。3月1日上午,本报组织20多位读者朋友,前往位于太原市大东关马道坡的东湖醋园进行观摩,现场了解老陈醋的生产过程。

工艺严格好醋出缸不容易

走进东湖醋园,一股浓郁的醋味扑面而来,大家都不禁深深吸了口气,“好香啊!”随团的王桂枝女士笑着赞叹。东湖醋园里,有全国独有的传统手工酿醋车间,上承600多年前明代“美和居”醯坊,生产出的老陈醋,味道正宗浓厚,营养价值极高。“正宗的老陈醋,精选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酿造,不会添加任何的催化剂,自然发酵!”东湖醋园的解说员张静告诉大家,东湖老陈醋的酿造过程中,要经过“蒸、酵、熏、淋、晒”五个过程,“我们这里的制作工艺非常严格,一大缸新酿的醋,要经过半年多的自然水分蒸发,最终只能剩下三分之一,就是我们常说的陈醋。至于老陈醋,后期处理需要的时间更长,酿好后一年多才能形成。而市场上有许多劣质的醋甚至假醋,是用冰醋酸等化学原料勾兑出来的,根本没有经过自然发酵过程。”听了解说员的讲解,很多人恍然大悟,“天天吃醋,可以前并不知道做醋还这么复杂,陈醋和老陈醋还有这样的区别!”好多人都说长了见识。

车间里 生产拒绝“催化剂”

上午10时,在了解了东湖老陈醋的历史,以及醋的基本制作流程后,体验团成员们随同张静来到了东湖醋园里的手工生产车间。“车间的醋味非常大,大家要有准备,进去后最好用嘴深呼吸,一会儿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会感觉鼻子很通畅、很舒服,有助于预防感冒。”张静在进门前,给大家先打上了“预防针”。撩开车间的门帘,一股温热刺鼻的酸味扑面而来,刚进了门的人们都很不适应,都不停地揉鼻子,“一会儿都要酸得受不了了,不过这味道,够劲!”参观团成员杜素平打趣地说。“老陈醋的酿造首先要经过酒精发酵,然后再通过大曲发酵!”进了车间的大曲发酵坊,工人们正忙碌着,用手工搅拌着一个个大缸里的原料。这里的醋味更浓,吸一口气,鼻子里像是溢满了醋,嘴里也酸得发麻,一直麻到全身。张静介绍,酿醋的工艺要比酿酒复杂许多,东湖老陈醋的酿造过程中,没有增加任何的催化剂来加快发酵过程。

在车间的熏醋坊,一个膛里生火的平台上,一口口盖着的瓮里装满发酵后的原料,每天资深的老师傅都会根据温度将原料来回换缸。经过这一关后,做出来的醋就有了颜色,如果不经过熏这一关,做出来的就是白醋。张静介绍,“一些劣质的醋没有经过熏,都是用色素上色,经常食用会对人身体有危害。”

鉴别真伪 消费者学到良方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老陈醋良莠不齐,真正纯粱酿造的陈醋,是可以辨别出来的!”张静告诉大家,在买醋时,将醋瓶倒过来,如果瓶底有粮食残渣,就是粮食酿造的真醋,因为酿造中不可避免会有原料的遗留,“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瓶子摇一摇,如果泡沫均匀细密,而且很难散去,就是真醋,而冰醋酸勾兑出来的假醋,摇一摇会产生很多大泡,而且很快就会散去。”张静说。

出了酿造车间,张静指着墙角一堆酿醋后的废料醋糟说,“厂院里只要堆放着醋糟,那么这里的醋肯定是纯粮酿造。”听了张静的话,大家连连表示,以后鉴别醋可是掌握了秘诀了。体验团里六十多岁的李炳林大爷连连说,“谢谢山西晚报组织了这么好的活动,我们今天可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细细品味醋之香

在醋园专门的品醋室,大家人手一个小纸杯,排列有序地走到醋缸前,等待工作人员舀上味道浓郁的老陈醋。

端着杯子坐到长椅上,慢慢入口,一阵浓浓的醋意涌遍全身。品完五年陈酿再品八年陈酿,“啧啧!”大家都品得入神,一位70岁的老先生端着杯子站在醋缸前不时和工作人员交流。“八年陈酿的老陈醋更加清香、更绵,大家以后就可以少喝酒多喝醋。醋对身体又有好处,不比酒好啊,女士们办聚会时就喝醋。”退休干部常女士笑说,“以后家里请客,不喝酒,改喝醋了。”

现场镜头:讲解员介绍,“光是检验检疫环节就有16道。”

肉:生猪宰杀后,还有27道工序

参观地点:太原东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参观人数:20人

上午9时10分,本报生肉处理体验团一行20余人,来到了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的太原东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这里的生猪屠宰生产车间和电脑监控室。严格的消毒工作、完善的检验程序,给参观体验的每个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6道检验检疫环节

“这是屠宰厂吗?怎么这么干净?”一进入企业的大门,整洁的厂区布置就映入大家眼帘,参观的人群中有人发出赞叹。穿过新建的办公区,乘着一部电梯缓缓而下,这才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生猪屠宰车间。“关于生猪的饲养、用药、用料、防疫都在畜牧兽医部门指导下进行,光是检验检疫环节就有16道。”讲解员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本报体验团来到了猪肉加工的第一个环节——电麻提升处。“待宰的生猪要先淋浴,然后进行电麻,之后才宰杀,这样处理的猪肉才会鲜美,宰杀后,还要经过脱毛、开膛、卸头、劈半、冷却等27道生产加工工艺。”“得了口蹄疫的活猪能不能进入屠宰厂?”“市场上还有垃圾猪吗?”在参观体验现场,王勇先生是提问题提得最多的一个人。他表示,由于工作关系,自己也曾经与有关部门做过农产品安全方面的调查,类似这样的肉类食品企业也去过,但看了这家规范、清洁的企业,听了检验专家的讲解后,还是觉得很有收获。王先生说,这个周末对于他们全家而言,是一次特殊的“旅游”。

动检站长现场传经

就在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时,刚刚结束工作的太原市迎泽区动检站站长赵保柱走出了驻该公司的检验检疫室,企业负责人一介绍,大家立刻围了上来。“快教教我们怎么识别肉的好坏。”“吃火锅时羊肉上起了黄色小泡,会不会有毒……”

张凤兰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家里买菜买肉的事情一般都是她来做,但对于猪肉品质的鉴定,还真让她为难。针对她的疑惑,赵站长现场传起了经:“先看检验检疫等印章是否齐全,再看肉色是不是粉红,这样的肉品质一般没问题,”至于羊肉上起的黄色小泡,赵站长认真地说,“请放心,这是羊肉的脂肪结缔组织受热泛起的。”这时,赵站长的电话响了,有人提醒他该到市场巡查了。“我给大家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都可以给我打电话。”“没想到动检站的人这么辛苦!”看着赵站长匆匆离去,在场的人加深了对检验人员的理解。

全程电脑摄像监控

经过自动化流水线和消毒间,从生产车间出来,体验团一行又来到了企业的电脑监控室。在这里,工作人员调出了当天凌晨车间宰杀生猪的视频录像。讲解员介绍道:“我们对厂区内每天的生产加工做全方位全程电脑摄像监控,这样就确保了第一环节的安全生产。”“让孩子看看猪,我们有宏伟的猪圈。”企业负责人张国桐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原来以为把猪杀了切开就行了,没想到我最爱吃的肉要经过这么复杂的处理。”在参观现场,一位5年级的小学生感慨地说。

病害猪肉厂内焚烧

在生产线末端,一个单独设置的处理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来,这是企业在生猪屠宰过程中不间断检验仍发现有问题的猪肉时,暂时用来留存病肉的地方。“等屠宰结束后,我们会对所有的病害猪肉实施焚烧,厂内有专门的焚烧炉,绝不让一点有问题的肉流向市场。”讲解员一句话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在体验团成员中,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叫陈建平,是省城某公司的投资经理,也是本报的一位忠实读者。当听到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里建成的生产线,年屠宰生猪30多万头、产品占到太原市生猪肉品上市量的30%时,他高兴地说:“这样规范的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好,如果企业有融资需要,我们可以尽全力配合。”

看到大家对企业十分关心,企业负责人张国桐表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太原市动检放心肉工程示范基地,目前企业的连锁配送示范店正在全面装修,万头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也在后期建设当中,随着基地的正式启用,广大市民将吃上更加安全的肉类食品。参观结束后,东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把当天刚刚生产出来的部分冷却肉作为礼物送给了大家。


面粉生产线体验大家走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