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食品冷链市场的建设滞后导致数量惊人的食品浪费并且带来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将冷链市场提到关乎中国食品安全的高度来发展”的呼声越来越成为业内的共识,中国冷链市场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投资冷链市场商机无限。   易腐食品市场

  中国食品冷链市场的建设滞后导致数量惊人的食品浪费并且带来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将冷链市场提到关乎中国食品安全的高度来发展”的呼声越来越成为业内的共识,中国冷链市场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投资冷链市场商机无限。

  易腐食品市场日益扩大需冷链产业满足需求
  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专家指出,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

  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因为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与此同时,中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增加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有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

  发展冷链产业亟待突破三大制约因素
  中国食品冷链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但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中国食品冷链仍然存在有待突破的三大制约因素,企业投资冷链产业应扬长避短,从突破制约因素中找到商机。

  设施设备不足。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至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最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目前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技术标准缺位。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此同时,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产业配套不全。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这些失衡使得我国食品冷链市场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冷链产业未来蕴藏巨大投资商机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冷链产业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长足发展,与食品冷链相关的生产加工、保温流通和消费终端等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亟待开发。

  已知的市场信息有,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一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国内有一万多家超级市场及大型超市亟待引入冷冻技术和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对其有更大的需求。一些大城市设想在五年内建立并完善食品冷链系统。

  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丹佛斯公司为整个欧洲提供冷链的解决方案。该公司制冷与空调部总裁海尔博格在此间指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现代零售方式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对冷链系统的采用,冷链设备行业现在的年产值为13.5亿美元,并有望每年增加15%到25%。

  为挖掘我国冷链市场巨大的投资商机,专家建议投资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冷链第三物流方面捷足先登。
  有关专家认为,投资者在冷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合作机会很多,尤其可在冷链第三物流方面捷足先登。由于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流通的易腐食品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有关调查显示,约有40%的国内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更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但仍有60%的厂商希望得到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服务。如冷饮、速冻食品厂商大多希望部分和全部外包物流业务;肉制品厂商为适应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求,则青睐全部外包其冷藏物流业务。冷链市场中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投资者激烈争夺的焦点。

  与海外成熟的冷链企业加强合作。
  业内专家认为,引入国外规模完善的示范性冷链物流企业和品牌制造商将极大地推动国内冷链供需对接,从而加速冷链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这些海外企业具有较为成熟的运作经验,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

  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以运输业为主体的冷链产业,具有政策优势。加入WTO后,我国运输市场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和经营运输领域,首当其冲的是货运市场,冷藏运输又是货运市场中被看好的行业。

  目前中国巨大的冷链市场蛋糕已引起国外投资商的关注和投资热情。将中国建成“第二家乡市场”已成为丹佛斯公司重要的战略目标,投资中国的冷链市场则成为它首当其冲的重头戏。

  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
  冷链市场需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因而投资企业必须重视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因为通过这些信息系统,可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从而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保障食品安全。


冷链到来易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