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8年是我国医药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医药经济在深层次的调整中逆市前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上升态势,成为全行业当中的风景线。  2008:我国医药进出口额保持快速

  2008年是我国医药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医药经济在深层次的调整中逆市前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上升态势,成为全行业当中的风景线。  2008:我国医药进出口额保持快速增长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2008年我国医药行业继续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与其他受危机影响较重的行业形成明显对比。1~10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全年工业产值和销售额均有望再创历史新高。2008年,我国医药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1~11月,医药外贸总额达到4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出口额为29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高出同期全行业出口增幅12.7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贸易顺差140.8亿美元,同比增长48.7%。   就出口而言,西药类与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80.8亿美元和100.2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为33.8%和31.7%;中药类产品出口额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占全部出口额的4%。主要出口产品方面:作为多年来我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西药原料药仍然牢牢占据出口第一的位置,总额达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占医药出口总额的55.6%;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医用敷料和保健康复用品分列出口排行的第二至四位,出口额分别为32.4亿美元、28.3亿美元和2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4%、29.8%和36.2%,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西成药、生化药和口腔设备与材料等产品出口额增幅迅猛,分别达到10.1亿美元、8.0亿美元、1.7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9%、40.3%和34.8%,其对行业后市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主要出口省市方面: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辽宁省、福建省、安徽省位居前十位。其中,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广东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9.4%,17.6%,11.5%和11.2%,产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从单月环比走势来看,2008年1~11月,我国医药产品出口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大波浪”曲线,出口额在20亿~32亿美元区间波动。2008年2~3月间,由于南方的雨雪冰冻天气,造成了医药行业单月进出口额曾一度下挫,特别是浙江、江苏等医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南方地区受灾严重,直接导致整体进出口额下滑。此后经快速调整,出口又恢复到平稳增长态势。至7月底奥运限产开始,出口额再度下滑,并与9月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相连接,形成持续下跌的阴线。10月和11月两个月,出口额分别为26.36亿美元和24.7亿美元,11月环比下降了6.17%,低于前两年同期的环比平均水平,除诊疗设备、生化药和部分中药产品外,大部分商品出口额环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西药原料出口额环比降幅达到10%以上。此外,10月和11月单月的出口额均低于26.53亿美元的全年出口平均额,11月出口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5.4%,其中占出口总额一半左右的原料药产品同比甚至下降了3.56%,仅为11.96亿美元,与往年年末小幅冲高的态势大相径庭。  2009:我国医药外贸总体势头向好    进入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的减速,我国医药外贸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新医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有望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将成为新一年我国医药外贸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的减速,我国医药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愈发严峻,2009年有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大宗化学原料药优势持续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09年全球医药经济增速将放缓约两个百分点。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有望继续保持一定增长。就产品而言,预计我国在传统大宗化学原料药上的优势将得以保持,特别是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等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占有相当份额。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部分大宗原料药生产方面,我国既有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在国际市场上短时间内不会遭遇过多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二是大部分原料药产品作为下游食品、药品工业的基础原料,相较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其市场需求具有刚性特征。据此,原料药产品即使出现价格下行,保持现有出口水平似不存在过多悬念。此外,医用诊疗设备和西成药等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预计会保持一定增长,尤其是我国企业在保持现有中小型医疗器械比较优势的同时,正凭借更多质优价廉的高附加值医疗设备产品和技术加大对国际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医药产品进出口趋衡   我国医改新政的实施,将直接带动内需的放大,大量关键医疗设备与技术以及质优价平的西成药、生化药等的进口量势必上升。此外,近年来,我国部分三甲医院进入设备更新阶段,对国外高端医疗设备的需求将保持一定增长,预计2009年全年进口增幅将达到两位数。此外,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国际能源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落,许多国外企业很可能通过低价方式向我国输出更多的产品与技术,以尽快实现资金回笼,确保企业的基本运转。而我国企业有望借助这一机遇,努力扩大医药产品进口,用于产品和设备的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主研发水平,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欧美国家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将会对我国继续施压,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贸易战可能加剧;另一方面,更多的新兴经济体也可能为维护本国企业利益,对中国制造产品加以限制,贸易摩擦案件数量有可能上升。此外,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给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药品的质量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国际影响,再加上近年来“毒饺子”、“肝素钠”等案件连续发生,形成较为恶劣的连锁效应,不少海外客户对中国产品的信誉心存疑虑,国外主要国家的药监部门针对我国产品的质量监管亦开始明显加强。随着2008年12月美国FDA在华办事处正式开始运行,预计我国输美的食品药品将会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环境。   迈入新的一年,相信我国医药企业将会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将成为新的一年我国医药外贸发展的主旋律。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