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边是行业迫切的融资需求,一边是投行和VC(风险投资)寻找目标的困惑和顾虑; 一边是行业热盼新医改,一边是中小药企期待分羹市场; 一边是行业回暖,一边是竞争趋热; …… 这就是中国医药报投融资研究会西安
一边是行业迫切的融资需求,一边是投行和VC(风险投资)寻找目标的困惑和顾虑; 一边是行业热盼新医改,一边是中小药企期待分羹市场; 一边是行业回暖,一边是竞争趋热; …… 这就是中国医药报投融资研究会西安论坛(以下简称西安论坛)召开的背景。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北师大方案报告主笔、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顾昕在论坛上指出,2008年,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保障投入的增加,医药市场规模放量扩容,新增容量有望超过1000亿元。这成为医药行业最重要的利好。 但是,简单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从新医改中最先受益者将是规模化生产普药的大型制药企业,而数量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医药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在2007年11月分析相关数据后得出结论,前100强医药工业企业销售额、利润已分别占到了总额的70%以上,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小药企想要谋得立足之地,必须有足够的融资能力,走特色发展之路。而资金又恰恰是很多中小企业特色发展的瓶颈。医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医药企业如何才能突破资金困局?在4月15日开幕的第5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中国医药报社与平安证券联合主办的西安论坛就以破解中小药企融资难为主题,力图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企业渴望走出困境 资金短缺对于制药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没有资金,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就难以实现,生产工艺水平就难以提高;没有资金,企业在开拓市场时就只能被迫采取一些短期行为;没有资金,企业就无法引进高素质人才,管理水平就不会获得质的提升;没有资金,自主创新将无法实现,甚至对已取得的研发成果也只能拱手相让。两年多前,中科院药物研究所曾研制出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石杉碱甲衍生物,这一被国内外普遍看好的创新药物,在欧洲6个国家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后,最终却因为无法继续承担高昂的试验费用,而将成果转让给了瑞士德彪药业公司。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目前,为了能尽快打开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始采取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模式,但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却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转让技术获取资金,放弃部分甚至整个国际市场。 在西安论坛上,中国医药报投融资研究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一方面,中小制药企业迫切需要资金;另一方面,中小制药企业融资举步维艰。 首先,中小企业很少能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我国仅有10%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仅占银行短期贷款总额的14.4%。其次,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例很低。我国中小企业所融资金的98.7%来自银行的间接信贷,仅有1.3%来自直接信贷。最后,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收益留存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股权融资所占比例不到1%。 资金短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三条路径有效融资 目前,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包括获得银行信贷、企业上市和获取风险投资三种形式。 一家本土中药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他们在选择融资渠道时,首先想到的是银行信贷。尽管获取银行信贷尚属传统型融资方式,但目前中小医药企业即使想通过这一渠道融资也很不容易。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高倒闭率,及其在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中显现的脆弱性,使其经营风险加大,银行不敢对之放贷。第二,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对新办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难以把握,缺乏贷款信心。第三,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量小,手续麻烦,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运作费用较高。近年来,世界银行在菲律宾的调查显示,大额贷款的运作费用约占贷款总额的03%~05%,而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管理费用则高达26%~27%。第四,中小企业通常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担保或其他抵押资产。第五,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少企业缺乏有关财会信息的书面或计算机存储资料,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发放贷款。第六,政府缺乏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相关政策支持,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 事实上,通过上市获取资金是目前很多中小医药企业非常感兴趣的方式,但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多数企业对此心中“没底”。在西安论坛上,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秦洪波介绍说,一般来说,企业上市途径有二,一是IPO(直接上市),一是买壳上市。两种方法各有利弊。IPO的优点是成本低,无遗留问题,可根据公司特点量身打造上市方案,发行溢价高,首次股份稀释即可实现融资。缺点是建立未满三年的公司需国务院豁免。具体的新股发行与上市业务流程包括:准备、策划、设立、辅导、验收、制作、申报、发行、上市和保荐期。而买壳上市的优点是能规避公司建立未满三年的规定,程序相对简单。但缺点是成本高,合适的壳资源稀缺,不确定性大,上市能稀释股权但不能融资。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壳资源的选择、控制权的取得、支付方式的选择以及事后资产重组。平安证券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杜冬松表示,企业上市可选择在国内也可选择在国外。在国外上市相对容易、但维护成本高,适宜于外向型企业;在国内上市相对困难,但维护成本低,有利于产品主打国内市场的企业。杜冬松提醒企业,如果想要通过上市获取资金,则必须对可能面临的挑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历史遗留问题、财务账目真实性问题、补交税问题、诉讼案件等法律问题以及证监会的审核理念和审核重点在不断变化问题等。企业上市的基础是按照正规的方式经营企业。 2006年起,VC加速布局中国医药产业。2008年则更被业界认为是VC进入医药领域,尤其是生物制药领域关键的一年。但不少国内医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渴望获得VC的同时,却并不了解其操作的规则。某风险投资机构总裁告诉记者,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是一种在有限的人力、时间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被评估的项目进行多阶段筛选的过程。生物医药开发项目是一项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在生物医药开发项目中,项目论证极其重要。而项目论证主要围绕风险评估系统和效益评估系统展开。其中,风险评估系统包括项目来源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和变现风险等因素。而效益评估系统则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因素。高风险制约着公司的投资决策,而高效益激励着公司的投资行为。通过评估,综合权衡风险和效益的大小,统筹考虑,投资机构最终将做出是否投资的判断。 在医药领域,除了传统的药品生产企业外,一些拥有创新概念的营销传播企业也获得了VC的青睐。如炎黄健康时代传媒有限公司创建的“中国医院健康电视联播网”,就是在医院中人群密集且患者停留时间长的地方,如挂号处、收费处、取药处等地安置液晶显示屏,播放相关的健康教育节目,将药品信息传递给医生和患者。目前该网络已经覆盖全国36个城市的3300余家医院,显示屏总数达到32800台,年均覆盖人群达到59亿人次。凭借这一新的营销理念,炎黄健康时代传媒有限公司2007年成功获得3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新兴模式备受关注 中小企业俱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除了传统的融资渠道外,近年来,金融租赁、典当融资和仓单质押等新兴融资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中小制药企业的青睐。 金融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设备和供应厂商,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金融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获得该设备的长期使用权。承租人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目的,从而得以缓解固定投资的资金压力。 典当融资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针对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商品滞销积压的情况,典当行帮助中小企业利用闲置资产筹措流动资金,从而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促进商品流通。 仓单质押是指货主企业把货物存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近年来,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药品流通企业纷纷尝试通过仓单质押来获得贷款。某些企业的分拨中心的受信额度甚至可以达到7500万元。 医改稳步推进,市场快速扩张,资本强力涌入,渠道多种多样,这都为中小药企融资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充分准备,抓住机遇,做出特色,中小药企一定能在新的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医药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