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上半年,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在青霉素钾盐紧张行情的带动下持续升温,国内阿莫西林制剂生产企业在3月份以后纷纷告急缺货,原料药供应的缺口估计每月至少在100吨以上。究其原因,乃是国内部分原料药生产企业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而停限产,造成

2007年上半年,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在青霉素钾盐紧张行情的带动下持续升温,国内阿莫西林制剂生产企业在3月份以后纷纷告急缺货,原料药供应的缺口估计每月至少在100吨以上。究其原因,乃是国内部分原料药生产企业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而停限产,造成了阿莫西林原料药的供应不足。

国内产量已突破万吨

下游需求仍在增加

20世纪60年代阿莫西林在国际上已成为重点品种,70年代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阿莫西林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2000年至2006年的7年间,国内阿莫西林原料药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3.46%,市场始终以加速度前进。

2000年,全世界阿莫西林原料药产量为8000吨,成为21世纪初半合成青霉素类的主导药物,国内产量为1962吨,比重约占25%;2006年预计全球阿莫西林原料药产量接近20000吨,国内产量已经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1095吨,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近60%,出口约2055吨,阿莫西林原料药国际竞争力已经日益增强。 阿莫西林胶囊近十几年市场发展速度相当快,产量年均增长率20%以上,已经由2002年的100亿粒左右增长至去年的200亿粒左右;年人均消费量15粒,已超过了国外前几年报道的发达国家年人均10粒的消费水平。医药工业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主要化学制剂胶囊总产量854亿粒,仅阿莫西林胶囊产量就已达到195亿粒,比重达到23%,成为抗生素药品中“当之无愧的冠军”。
而如果按照2006年阿莫西林原料药11095吨的产量,减去出口量2055吨,再剔除部分兽药需求量,国内用于阿莫西林胶囊制剂分装的原料药数量理论上应在7000~8000吨左右,折合成0.25g阿莫西林胶囊至少在240亿粒以上,远远高于现有统计量。

深受价格战洗礼

未来产能将集约化

阿莫西林原料药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3年青霉素价格大战的洗礼,生产集中度逐渐得到提高。理想的产能吨位往往决定着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在技术瓶颈被有效突破之前,规模经营还是必不可少的竞争策略。 从2003年开始,国内青霉素工业盐的第六次价格大战给抗生素生产企业带来的深刻教训便是:没有较长、较完整的原料药上下游产业链,青霉素工业盐不可能做强;尤其对于欲做大阿莫西林胶囊的制药企业,没有稳定的原料药供应支持将是发展的最大软肋。
在行情走高的刺激下,石药、华药和联邦制药纷纷扩产阿莫西林,三大企业阿莫西林年产能均已超过3000吨,其中,联邦制药通过优化内部产能,2006年阿莫西林产量甚至超过了4000吨。联邦、石药、华药三大企业2006年阿莫西林原料药产量比重达到了80%。

原料药集中度的提高不仅仅促进了优势生产企业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也带动了整个阿莫西林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2006年国内阿莫西林原料药产能已经达到15000吨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产量同比增长26%,产能利用率达到73%以上,同比增长13.25%,由此反映出市场资源集约化将是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的发展方向。

“出路在出口”成为共识

2007年一季度,阿莫西林原料药出口655吨,同比增长61.33%,月均出口量218吨,从出口角度分析,阿莫西林原料药出口数量猛增与国内制剂需求紧张息息相关。再看2006年,国内出口青霉素工业盐14000余吨,出口6-APA 3000余吨,其中青霉素工业盐出口量的25%也要转化成6-APA,由此推算,国外阿莫西林原料药年产量约在6000~8000吨或者更高,足见阿莫西林原料药出口市场空间依旧可观。
国内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正处在迅速成长的阶段,欲保持稳步发展,“出路在出口”已成为理性共识。

随着夏季市场抗生素需求相对淡季期的来临,阿莫西林紧张局面可能会有一定缓解,但只要环保瓶颈不打破,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短缺态势就会继续延续。尤其在夏季抗生素生产的不稳定期,原料药供应往往受电力等环境因素影响,难免会发生市场供应异动。

8月份以后,国内阿莫西林生产厂家将会逐步正常满负荷运转,国内制剂需求和国外原料需求也会逐渐抬升,若出口继续保持100吨/月以上的销售增量,预计到四季度,阿莫西林供求平衡关系还是可以基本维持的。只要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不出现较大回落,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就会保持相对稳定。

对比国内外阿莫西林的市场差距,酶法生产阿莫西林产业化和制剂技术升级多元化仍旧“任重道远”。阿莫西林市场未来的竞争将是新技术、新工艺、新特点的竞争;没有落后的产品,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企业,对制药企业来说,谁先抢到先机,谁就将拥有明天的市场。
莫西林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