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产业与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论坛,给大家谈一谈医药的问题,我这个题目就是医药产业的科技竞争力,自主创新包括各个方面,新产品是自主创新,新技术也是自主创新,从药来说,新制剂等等,这里都有自主创新的内涵。   我

  今天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产业与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论坛,给大家谈一谈医药的问题,我这个题目就是医药产业的科技竞争力,自主创新包括各个方面,新产品是自主创新,新技术也是自主创新,从药来说,新制剂等等,这里都有自主创新的内涵。

  我谈一些情况跟大家沟通,我想从药的分类来给大家谈一谈。我们国家医药产业如果放在世界的范畴来看,可以说属于第二个档次的前沿,第一档次的国家就是具有创新药能力的国家,专利药品的主要来源的国家,实际上主要是欧美加上日本,如果讲国家的话,美国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等。也就是跨国公司所在的国家,十来个。第二个档次的国家就是仿制能力很强,化学合成能力很强,化学制药能力很强,这个档次就包括中国、巴西、印度、韩国、意大利也有一部分,葡萄牙、西班牙等等,中国属于第二个档次,而且属于比较强的。第三个档次的国家化学制药能力不强,主要以制剂为主,拿了化学原料药做成片剂和注射剂,这些的国家很多,从东南亚来讲,泰国、新加坡等等都是这样的,如果从海峡两岸来说,台湾介于第二和第三档次之间。第四个档次国家没有什么生产能力,就是进口了,主要是一些很不发达的国家,所以我谈的第一个问题,药物创新能力。

  中国具备不具备进入第一流国家的条件呢?从我自己看来,我们目前人才和队伍按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国家创新能力直接表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家按照当时的计划经济的模式组织下,也出了几个创新药,特别是青化素,成为抗菌药一线用药,去年WHO专门从去年年底提出来,从今年开始每年要订购五亿美金的青化素类的药物,这个药完全是七十年代我们国家全国组织起来的,当时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也有一个背景,当时在越南也需要这样的药,部队被蚊子咬了,就失去战斗力了,作为一项特别任务,当时全国组织几千人,经过这三十年,我们创新能力的队伍应该说更加发展了,从军科院医药所、中科院医药所、社科院医药所以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等一批单位和大学,具有相当的创新技术队伍力量,改革开放这两年输送了大批人才出国留学,有些回来,人才是有的,十年前当时我随吴仪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当时一边谈知识产权,按照国际惯例怎样对药品实行专利保护,一边探讨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当时也摸过底,当时我们创新这支队伍就感觉还是有的,现在更是这样,现在跨国公司都在上海建科研基地了,觉得中国的人才很不错,价廉物美,很优秀,核心问题我认为我们的创新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机制问题和财力问题,说到底还是机制问题,怎么把这些人给凝聚起来,今天是一个论坛,大家谈看华,我也谈一些个人搞科技工作管理的经历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我们目前的药物研究还是小生产的方式,国家很重视和支持,因为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最后通过项目支持的,一个项目往往几个专家挂帅,这支队伍毕竟还是很有限的。实际上国际上的创新药的研究是社会化的,又是商品化研究集团作战的形式,那些跨国公司都有三四千的科研队伍甚至更大。你专门搞设计结构,第二步专门有一批人学化学的,只要画出乌龟壳,我就给你做出来,下面还有一致队伍你做的他鉴定的,就像工业流程一下,再下面筛选,一步步做下去。我们缺乏这样的团队作战,都是一个个单个项目,给几百万、上千万就很了不得了,上千万就是几百万美金。国外创新药的研究已经到了七八亿甚至十亿美金,中国的队伍比较廉价,实际上创新药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中国的科技人员报酬相当于国外的1/5到1/10,如果把它说得大一点,1/10,人家10亿美金拿一个药,我们10亿人民币拿一个药,可是有哪个单位能拿出十亿人民币做这个药,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企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机制,现在能有2亿人民币、3亿人民币,有这样的企业和能力拿出来搞科技投入,应该以企业为主,中央早就提出来,创新药不是以企业为主的,中国的创新药体系不可能真正建立,政府要支持,特别是初级阶段,一些基础研究一定要政府投入,但是到了创新药的开发研究应该企业为主体,现在药品价格是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对虚高的药价,特别是定高了以后拿来搞回扣的情况要抑制,我检阅支持,但是确实对我们一些,具有先进能力水平的企业,药价太低没利润了,创新的恩能力也就削弱了,所以这里有一个度的掌握和怎样区别对待的问题。

  我们的研究缺乏淘汰式研究,我八十年代后期我当了一段科教司长,专门负责当时全国医药的研究,很难的就是淘汰,只要是列上题了,一般都做到底,淘汰很难,国外是淘汰式研究,十亿美金出一个药并不是十个亿研究一个药,十亿美金研究几万份全新的化合物,逐步地淘汰,到最后剩下一个上市,从上临床到上市也是1/10的比例。上了临床一期、二期到三期临床,最后真正过的只有1/10能过。我在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这么多年,我们的大部分药只要是上了临床,几乎没有不上市的,或者是几乎没有拿不到批准文号的。

  这里有多种因素,也有一个机制的问题,从企业来讲,从科研单位来讲,我好不容易拿到一个课题,大家跟着我辛辛苦苦做了多少年,我不把它最后做完,我怎么对得起大家啊?完全可以理解。可是跨国公司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团队式的,它拿不到就淘汰了,它不是一个项目人,它是大生产式的,不行就淘汰,自我淘汰,美国FDI的官员我跟它接触,你们卡得那么严怎么卡,实际上绝大多数是企业自我淘汰,不是我美国FDI不批,企业做到这一步,发现这个药的毒副作用很大,上市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它就自我淘汰了。还有一种情况,做得也不错,有效性也可以,去年美国有一个公司搞的药,二级临床通过了,而且拿出来数字还可以,安全性还可以,效果比现在好一点,但是只是好一点点,没有特别显著的优点,这个公司就宣布终止,不再进行下去了。我说我们国内的公司一定要做的。因为它说后面做上市、广告宣传,市场很难打开,越往下还要继续铺钱,我做了,所以出一个药就是替代性的,就是具有显著优势的,美国每年审批的创新药物也就是二三十个,出一个自我淘汰,要么就是不出来,出来就是替代性的。一个药物一出来,原来那个药就没法和它比的,出一个药具有划时代创新的。他花了几亿美金,就这么一个药,去年销售一百多亿美金,这样一个药年销售一百多亿美金。一个新药出来一两年就是几亿美金,其它同类的药市场都还给他,我们每年批不少药,新的中成药大概一百个左右,哪个药出来之后,这类药出来了其它这类药以后没法跟它比了,这跟我们研究格局,和小作坊生产、非淘汰式的研究有关。这个问题涉及到科技体制的问题,怎么样真正贯彻中央的,在创新经济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在药这个里面还没有解决,我们国家其它领域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了,特别是电子信息领域,这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个问题,关于通用药的跟踪问题,除了创新药物研究。我们去年整个化学原料药生产的销售额是912亿人民币,出口62亿美金,假如按八美元算的话,500亿人民币,我们化学原料药一般多一点是出口,化学原料药生产能力很强、跟踪能力很强,一般来说国外出一个新药,我们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拿出来,在92年以前,我们从92年开始修改了专利法对药品实行专利保护,在这之前的时候,我们跟得很紧的,因为国外也是这样的,一个药二期临床有效就开始发表了,因为有专利保护,因为发表为以后上市做铺垫和宣传,一宣传,论文一发表,我们就盯上了,它做三期临床我们就开始仿,搞到最后我们比它还先上市,我跟吴仪一起去谈判的时候,抗病毒的药是一个公司的专利,在中国没有专利,我们就仿制出来了,我们也做了临床,也批准上市了,我到美国去,FDI正在将要批准上市,我们比它还要先上市。

  这一点我们的国家化学化工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化学。在目前来讲,我们属于第二档次,跟印度,尤其是跟印度和韩国相比,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比不上人家,我们出口量大,但是有一些关键的技术方面,我们跟人家比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质量和杂质控制方面和精制、剂型稳定和控制方面,我们跟人家比还是有差距,所以我就了解,韩国有一个公司,专门在我们这儿收购我们的原料药,它拿去再做最后一步精制,精制主要是结晶的问题,也包括杂质的控制问题,完了它再比,价值比我们高多了。山东鲁康的老总张晶辉去年年底跟我聊起,同样的抗生素,我们也符合美国和英国药典标准,印度也符合药典,人家符合美国和英国药典标准的透视还进一步,杂质都了解清楚,又分别控制在多少,所以在原料药方面需要在关键技术特别是精制和杂质控制方面下功夫。原料药关键技术的突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VC,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是第一供应大国,占了国际市场了60%以上,九十年代竞争很厉害,中国两部的发酵技术是我们国家八十年代有了突破,首先实现两步发酵法,不断成熟和完善,这个技术是我们整个VC和国际竞争的技术基础。通过这几年激烈的竞争,世界上过去维生素最大的生产企业瑞士的卡福迈斯也调整了策略,几年前宣布从维生素退出,转到搞针管试剂,一方面向更高调整,因为针管试剂很多药用现在的生物技术。另一方面,客观上讲,在维生素C规模化生产技术上我们有我们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加上规模化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使我们中国在维生素C方面目前是世界最强的。其他一些原料药都有这样的例子。像天津激素类的药,也是由于我们独特的工艺技术,使我们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具有优势。

  第三,药物制剂创新和仿制能力我们中国有一定的仿制和创新能力。在当前,制剂技术把具有科研能力怎样产业化,产业化里面就涉及到制剂辅料、制剂工程技术的配套,我们制剂方面跟原料药比还是弱的,如果从药物创新角度来说,制剂创新比原料药创新投入要少,搞好了利润倒不小,要我个人看,制剂方面下一点力量有所突破,我想还是可以做到的。从国内市场来看,这些合资企业到中国来,天津史克、西安洋森,当时第一批到中国来的中国企业,它带来的不是所谓专利药都是一些制剂,像史克的康泰克当时占领中国很大的市场,它的原料都是中国做的,但是这个制剂是它做得好,面粉我们有,奶油我们也有,但是蛋糕它做得好,它是靠新制剂占领国内市场。像天津的天史利在中药现代化方面是一个代表的企业,从原料和成本控制等各方面,一个药就十亿人民币,在目前的中央企业里很优秀从市场来看,这方面是很不错的。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就产品来讲是一个制剂技术。搞制剂研究和相对搞化学原料药研究甚至和创新研究的队伍反而还是弱,主要代表就是上海所,我们国家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在制剂方面怎样下力量,辅料的配套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四,关于生物技术领域。在八十年代我们是一个空白,尤其是在产业方面,到了九十年代中叶就发生显著的变化,我跟何院士一起聊,我们也很庆幸,我们当时在863生物技术领域做了一件事,在那个历史阶段把基因工程药物能够产业化,现在我们国内生产一批干扰素、CSF等等,这类国际主要的生物技术产品、基因工程产品我们都能做了。像胰岛素是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吉林通宝基因工程胰岛素有它的特殊技术或者有它自己自主创新的技术。东宝的李总也跟我谈,他现在正在打中东市场和俄罗斯市场,优势就是价格优势,跟欧美同类品种比,由于我们的特殊技术成本显著降低,质量也不差,顺便说一下,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很重要,我们这方面的观念过去是不强的,现在逐步强了,但是知识产权保护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专利保护,两个正好相反,专利保护就是要说,向国家专利申请说清楚,是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是我发明的,用法律形态保护的,说到哪儿保护到哪儿,不说就不保护。再一个就是不说,可口可乐的方子我就是不说的,是企业可以选择的,一般作为产品和药来说,你只有选择专利保护才能得到比较彻底的法律保护,作为工艺技术我认为相当大一部分就不必说,就专利保护,我们1992年,1991年跟中美谈判的时候,美国在药的方面就是说,因为我们1992年以前的专利法对药品只保护工艺,工艺技术可以申请专利,产品不可以申请专利,它认为这个保护太弱了,实事求是讲,是这么一个情况。当时美国的一个公司是强迪霉素专利的持有公司,它到中国申请青霉素工艺专利,我们国内也上市了,他说侵权,你先放油再放盐,我是放先盐我放油。我今天就这么做,你不能老呆着吧,明天你走我爱怎么做怎么做。工艺战略聪明一点,不要申请专利,公布一次,告诉大家了。

  生物技术方面自主创新正在开始有所突破,有些是性问题。中药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如何在自主创新方面,应该说我们老祖宗就是自主创新医药理论体系。对中药的研究,一方面大家在研究,一方面在探讨,一是觉得怎么那么土,采用基因怎么不可以呢?惠永正跟我讲,从基因组学的角度考虑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滋阴补气,从基因微观、蛋白组学来看作用的物质基础。我觉得也挺好。我跟一些同志探讨,对重要的研究从各个方面研究,我们是不是可以分为两类,像小平讲了,主要去做,你就做你喜欢做的,把它做好就行了,不要眼睛都盯着别人,盯着我们。中药的研究如果从文字上来说的话,或者是文字游戏的话,实际上我说可以分为两类,中药研究和研究中药。什么叫研究中药呢?把中药作为一个宝库,不拘一格研究它,我研究中药宝库,我可以用纯化学药的方法研究它,最后筛选青化素的成果,可能是一个医药也可以是天然植物药,管它白猫黑猫,管它是什么东西,对人健康、医疗、健康保健有效安全就是一个好产品,这方面的研究坦率来讲,我们现在做得比较多,但是还不够理想,像青化素这样的成果毕竟就这么一个。中药研究也不能没有,我在中医理论研究下来研究它,这个药再研究开发再现代化还是中药,今天来听的同志是各个领域的,所以我也借此简单说一些在我们圈内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或者是故事。

  有人搞了很长时间的中药,我问它什么叫中药,这个问题在八十年代初曾经有过一番争论,当时争论很激烈,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从制药业的角度开始争论,当时有一个GNP要实施,GNP是西方来的,中药不适用,一边说中药的发展方向中药西制,得搞片剂、注射剂,应该采用机械化,应该采用GNP。另一面说中药不能西制,中药西制就不是中药。这个扣子大家达成了共识,用邓小平对市场经济判断早就达成了共识,制剂也好、生产方式也好,管理的模式也好,不姓中,不姓西。一个药是不是中药,不在于剂型,六味地黄丸没影响滋阴补肾,为什么把三个放在一起,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是用现代设备做的,是在GNP管理下用净化车间做的,没改变它的中药性质。不要提中药西制的词,这个词不科学,一方面刺激那边搞中药的人,就要我西制,我就绝不西制,如果说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我们中国绝不能搞资本主义,所以绝不能搞市场经济。所以我们提出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这个词这个故事也有一个来历,不提中药西制更不说中药西化就是在这个道理上。

  中药之所以叫中药,就是以中医理论用的,我给人家提过问题,甘草、麻黄,你说是中药还是西药,五十年代第一个出口的化学药,我们国家的原料药出口历史是五十年代第一个出口西药化学药是当时的山西大同药厂的斑马牌麻黄素出口了,是中国建国以后第一个出口的,大同药厂的麻黄是西药的原料,是植物药的原料,这个麻黄加工成饮片,上了中药铺,这个麻黄是中药还是西药?中西药的区别在哪儿,概念要搞清楚。

  在搞清楚的基础上,我们分两类研究。我就是用现代化研究中药,坚持以中医理论,再现代化也是中药。中国的文化市场要丰富多彩,摇滚乐、芭蕾舞、流行乐各有所好都可以,但是京剧绝对不能没有,中药现代化研究相对弱一点。

  我认为最有自主性研究是中药的研究,在中药研究和研究中药有一块是重叠的,采用新的剂型,中药也可以采用软胶囊,这个技术是共有的,对于药来讲,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质量可孔方面是共性的,我们这两年提出GNP的种植原料,世界卫生组织03年也颁布了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GNP,植物药的原料也可以用,中药才的原料也可以用,包括拓扑技术对多物质群进行控制,使它稳定,不可能现在就研究清楚,已知的东西给控制下来,未知的东西也保留下来,我到国际上参加会议,老外问我,中国有那么多东西,到底哪个是有效物质,我往往反过来问他,我们也思考这个问题,到底哪个不起作用,把那个剔掉,吃中国菜,中国菜好吃吧,中国菜的味比外国菜杂一点,中国主要就是甜、奶油,中国就多了油盐将醋一大堆,菜的味道出来了,你说里面放了那么多油盐将醋,哪个不起作用,就不放了,生姜不能不放,不放味就不一样了。西方的草药也有这样的问题,也可以有共识。最体现中药特点的是在有效性上,刚才讲的,中医看病像亚健康、不健康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上火、气虚、肾虚,中国一听都明白,我今天讲话有一点紧张,觉没睡好,就有一点上火,出差回来了,从国外回来,一下飞机,家里肯定给你煮好稀饭喝喝,清清火。外国人就很难理解,因为这是独特的理论体系表述。

  但是我说我们对中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一定要看到它的科学性,中国的药物自主创新最大的待开发也就是这一块,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两个是互补的,我们学现代科学的多,如果搞化工的人,包括搞过理的同志,这个问题好谈,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把两个关键字搞清楚,就把大体的特点搞清楚,中医讲辨证施治,和西医对症下药的症,中医讲辨证施治是证明的证明,中医讲辩证对人的状态进行总的判断,阴虚有一点虚火,喝一点梨水,浓的喝一点降。感冒,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老外问我怎么辨,看鼻涕八,流青鼻涕是风寒感冒,鼻涕流浓浓是风热感冒,中医辩证总体是什么样的状态?辨证施治,望闻问切。西医不是的,西医研究具体是什么病,哪个地方疼,两任总理,朱溶基总理、家宝总理宏观调控经济,我跟李荣融讲,两位总理用中医的方法,两位总理跟大家讲,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把整个国家看成一个肌体,怎么判断呢?也是望闻问切,第一个望一望,看看物价指数,如果超过4、5肯定是通货膨胀,如果物价指数老是不动,物价上部去,像朱溶基同志那一段,东南亚金融危机,我们国内市场还是降,想上也上不了,再看看银行贷款紧不紧,看看十一情况怎么样,景气不景气,就定了现在是通货膨胀,朱溶基刚到北京就是通货膨胀,十年这个时候,只要是通货膨胀就提高利率,先别管过程,收紧贷款,银行利率提得最高的时候是十年前这个时候,利率一直涨到10%,等到通货紧缩就降低利率,积极的财政支出,至于具体什么原因,也要分析的,比如中国上一次带有通货紧缩周期的时候,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亏损,一大片都亏损,下岗工人一大片,所以就让吴邦国副总理着重抓国企扭亏,就得一个厂一个办法,一个个分析,去观察,是班子不行还是产品不行,还是设备落后,要技术改造?鞍钢要技术改造给你钱技术改造。这个企业不行,什么都不行,就动外科手术割掉,一定得互补。把整个经济搞得很好,我说得比较简单一点。中医理论,假如跟自然科学比喻的话,自然科学研究也就是研究系统理论,物理化学,特别是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是研究一个系统的,它的研究方法是着重研究状态,它研究平衡,以平衡为核心,热力学讲从热平衡到相平衡到化学平衡。中医的中是什么意思呢?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意思,中医的中,在西医到中国来之前就有了,汉书里就有记载,中医两个字在汉书就有了,针对民间一般江湖郎中讲的,有一个秘方不行的,首先要问清楚,然后进行调理,在汉书叫中医,过也不行,弱也不行。中医讲条例,气不足要补气,气足了要降火,西医一看都很健康,中医一号脉都得说个道道,总能开一个方子给调理调理,中医是平衡医学,中医研究人体平衡研究人体状态平衡,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是过程不清楚,我个人认为把过程放一边是它的特点,不是说过程不要,作为这个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作为这个医学研究自己的特点,它的问题就是从状态着手,就像热力学只问状态不过过程,只要知道温度就可以判断下面可以讲出很多的话来,如果传递到最后温度平衡一致。我回答到这儿就可以了,中医一号脉,心神不交,开一个药就可以了,西医不行了,西医要研究过程,中医一号脉脾胃不合,拉肚子,西医讲清楚怎么不合,大肠怎么起蠕动作用,所以两个学科互补,学化学的,中医理论相当于热力学,西医理论相当于化工过程。化学热力学解决了许多自然科学的问题,是其他学科解决不了的,就像中医理论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病和许多治疗就是西医好西医行,但是作为对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过程体系是互补的,所以中医理论热载的科学性要看到,只是它那套语言是2000年前,那时候是文字革命时代,现在是数字信息革命时代,中国人语言的产生特别是文字产生方面是走在世界勤勉的,中医理论,皇帝内经就是两千多年前,整个的科学语言的表述都是用文字语言表述的。这种文字语言从今天看,内涵极其丰富,从形式上来讲带来了许多文化的问题,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怎样把中医理论用现代数字语言表述。中医讲辨证施治,Y等于X1+X2+X3+X4,也就是相当于望闻问切,老中医吃了药号了脉,补气,不错,比前一段上升了,虚火上升,吃了一段就行了,不要再吃了,有了经验的判断和量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带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困难。今天中医要走向世界最大的隔阂是文化的隔阂,当年郑和下西洋,把中药走出过门了,现在隔离隔阂不存在,但是文化语言不同,你说肾虚,翻译成肾衰,没了,要搞移植啊,听不懂。江西的汇仁肾宝,1996年开始五年时间搞了十个亿,男要补肾,补肾吃肾宝,中华民族五千年,大家就接受了,到美国刷没人理你。怎样把传统生命科学和现代IT技术结合?把望闻问切,把脉搞一个脉络仪,把舌苔搞舌苔仪,从触及到高级,不要一下求全责备,七十年代第一台B超引入到中国,B超和CT都照,梦想哪一天B超、CT,脉络仪,怎样把传统生命科学用现代IT技术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不仅可以搞出中医医疗器械,开发新的中医药,这方面走向世界都是必经之路。
医药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