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药经济运行具有四大特点 分析认为,从2004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国医药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医药工业增长平稳、经济效益滑坡趋缓且略有回升、两个终端需求依然活跃、医药进出口贸易态势进一步好转。 第一、医药工业总

医药经济运行具有四大特点
分析认为,从2004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国医药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医药工业增长平稳、经济效益滑坡趋缓且略有回升、两个终端需求依然活跃、医药进出口贸易态势进一步好转。

第一、医药工业总体生产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在今年二季度继续加速。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超过3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7%;药品销售额1763亿元,同比增长近21%。今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2125亿元,同比增长23%,医药工业继续在高位平稳运行。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超过1975亿元,同比增长24%,销售收入增长继续回升的态势更加明显。

第二、经济效益滑坡趋缓且略有回升,但行业亏损面在扩大。今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共实现利润近170亿元,同比增长近21%,增加29亿元。总体看,利润比重下降的行业在第二季度所占比重有所提升,利润比重提升的行业有所趋缓,利润在行业的分布走向“正常”,且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呈现均衡增长态势。

上半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长继续低于成本增长,在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间,集体企业收入增长高于成本增长,国有企业收入与成本增长大体相当,包括股份制经济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企业在内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收入增长均低于成本增长。集体经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最高,近43%。另人担忧的是,上半年行业的亏损面继续扩大,而且重点企业赢利水平持续下降,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从亏损企业亏损情况看,亏损总额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19%。按行业分,亏损最多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亏损金额超过5亿元,而亏损面最大的是中成药,近30%。按所有制分,股份制企业亏损最多,亏损金额近8亿元,而国有经济企业亏损面最大,达42%。从国家重点监测的医药行业23户国有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看,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近597亿元,同比增长11%,但利润却下降了近1%,只完成25亿元。

第三、医院市场和零售市场两个终端需求依然活跃。根据对全国16个城市典型医院用药分析,2004年医院用药同比增长近31%,全国2004年零售市场的销售规模达463亿元,其增幅稳定在18%左右。而随着医疗保险目录扩大、医院用药水平的提高以及药价的进一步下调,这两个终端将更加活跃。

第四、医药进出口贸易态势进一步见好,贸易顺差持续加大,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上半年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超过6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9%,其中进口总额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3%,出口总额近3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4%,实现贸易顺差8亿多美元。从进出口结构看,上半年医疗器械和化学原料药占据了医药进出口贸易的近75%,而所占份额第三位的卫生材料仍然没有突破10%。

生产企业面临四大国际贸易机遇
世界医药市场发展及贸易趋势给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带来四大机遇,即化学原料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通用名药市场迎来一轮新的发展、中药贸易前景光明、生物药有望成为医药产品贸易的生力军。

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发表的一项年度报告指出,国际药品贸易近年来迅猛发展,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23%,是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的4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导致的药物需求增加、保健美容药品的应运而生以及全球制药业整合和专业化进程加速造成的药品生产中心之间跨国交易的不断扩大。报告说,2003全球药品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大关,占世界商品贸易的3%,超过全球纺织和钢产品的贸易额,仅次干服装贸易额。报告强调,在亚洲的监测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中,只有中国和印度在世界药品贸易中为顺差。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医药生产企业应该积极抓住以下商机。

第一、市场分工日益细化,化学原料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现代制造业分工的越来越细,跨国制药巨头正在逐步剥离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或依托外界完成它的某些非核心业务。有统计资料显示,大公司生产药品的原料约有80%从海外原料药生产基地订购,如美国辉瑞公司的“Viagra”,其原料药生产基地就设在英国苏格兰地区一小镇的工厂,只有最后的制剂过程由美国工厂完成。据预测,今后跨国制药公司制剂生产的原料将有70%-80%来自委托生产,特别是在通用名药的原料生产领域,全球委托生产的原料药总金额将超过百亿美元,因此原料药行业的市场前景不可低估。中国的化工资源非常丰富,气候和环境也非常适合化学药的生产,因此化学原料药历来是我国医药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并形成了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比较优势。随着国际医药市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我国的医药生产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第二、通用名药市场成长迅速,为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机遇。通用名药市场已经占全球药品市场的40%以上,随着众多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专利药品在2006年迎来一个专利到期高峰,通用名药市场也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欧美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扬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府部门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在专利药品保护到期时鼓励通用名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因此,通用名药物市场的快速成长也为国内专利药开发能力欠缺但又具备相当仿制能力的企业开启了一扇国际化之门。

第三、中药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贸易前景一片光明。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植物药和天然药物市场的逐步壮大,另一方面政府的重视和中药生产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了解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中药出口呈现出喜人的增长趋势。2004年,我国中药出口额达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创下历史最高值。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中草药法规,世界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我国中药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到六大洲,共159个地区。2004年,在中药出口额排在前面的国家和地区中,有90%的中药出口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当属植物提取物。中药出口的增长一方面体现在量的扩大,另一方面体现在平均价格的提高。例如,植物提取物出口由于品种的调整与出口品质的提高,出口价格攀升,平均每吨售价16510美元,同比上升了33.05%。

第四、生物药市场不断推陈出新,有望成为医药产品贸易生力军。新化合物研发周期的拉长和开发费用的不断攀升,使得新药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基因组测序、生物芯片、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蛋白质解析等领域的研究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开发新药在研究费用和周期上都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早、基础夯实、人才储备充足,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比较小,是我国新药开发的重点突破口。目前全国已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1种生物药品投入市场,涉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血友病等疾病的6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方案和150多个生物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生物药出口总额达到2.01亿美元,在我国医药类出口产品中,仅排在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之后,成为第三大类出口品种,同比增长77.17%,比医药类产品出口增速高出了45个百分点。

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业要“扶大扶优扶强”
有关专家呼吁,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亟待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业,但必须是“扶大扶优扶强”,而不能一哄而上。

美国三大医药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以上,日本五大医药批发企业占国内市场的80%,欧盟三大医药批发企业占区域市场的65%。而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九州通集团公司为首的三大批发商,在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后,到2004年也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

当前发展我国的现代医药物流业尤其紧迫。首先,它能有效提升医药流通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药品经营企业的平均费用成本为7.63%,而发达国家为3%。尽管2004年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销售额达2500多亿元,其利润率仅为0.57%,已经有18个省出现连续3年的汇总性亏损。

其次,采用现代物流,不仅可以节省10%以上的物流成本,压缩1/3的药品库存,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差错,缩短流通时间,这对于全面提升医药流通企业竞争力,解决医药流通业普遍存在的“高销售额、高费用率、低赢利率”现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也是应对入世后医药产业面临新挑战的必然举措。医药分销业务的放开,是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之一。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了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的准入标准;商务部也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允许外商投资建立药品经营企业。这两个规章的发布,标志着长期以来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药品批发企业的格局被彻底打破,标志着医药流通业对国内外投资者敞开了大门。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才能快速提升本土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发展机遇。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说,目前已经有些省市开始重视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业,一些大的医药批发企业开始第三方物流配送,跨行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开始出现,这是个好现象,但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要兴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也不是每家医药企业都要配备物流部门。因为批发商的集中化是全球性趋势,物流中心的规模不断增大,但数量却是在不断地减少。王锦霞建议,每个省市准备或正在兴建的医药物流中心,首先要明确定位于一个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并且要合理布局,以避免重复建设。目前,我国有10个国债贴息的医药物流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另外,各地的医药企业也在争相兴建物流中心,甚至一个城市就集中了几个大的物流中心,如重庆有三大医药物流中心,成都有五大医药物流中心。“一哄而上的局面最终会导致一哄而下,因为全国人民不可能天天吃药。”王锦霞担心地说:“国债贴息项目还是要还款的,而现在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利润率才0.57%,一旦还款压力增大,物流中心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能否继续生存还很难说。”
医药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