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看好并介入,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在未来数年内将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轮廓。 2007-2009年:得技术者得天下 2007-2009年将是风电设备厂商风起云涌的纷争阶段,技术将是决定厂家能否存活壮大的关键因素,能从50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看好并介入,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在未来数年内将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轮廓。 2007-2009年:得技术者得天下 2007-2009年将是风电设备厂商风起云涌的纷争阶段,技术将是决定厂家能否存活壮大的关键因素,能从50多家风电整机厂商中脱颖而出的厂商需具备如下条件: 引进开发的机型成熟先进:由于国外现在主要厂家的产品也供不应求,所以他们不情愿将最畅销最先进的技术机型卖给中国,所以国内厂家引进的大多数是二三流机型,有些甚至还十分不成熟没有经过市场的真正检验。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机型是2-3MW,MW级以下的机型是很快要被消亡的,所以我国后续产品仍是MW级以下的公司市场份额是会逐步萎缩的。 批量化机组挂网可靠运行半年以上:一种风机是否真正稳定可靠不是说样机生产出来了就可以了,也不是说样机挂网成功就一定成功了。因为样机的零部件多是进口,而批量的零部件会采取一些国产化,而某些零部件的故障至少要等到挂网运行半年以上才能体现出来。必须要批量化之后挂网运行半年以上不出问题才可以基本上说是成功的机型。 持续研发能力较强:从国际上来看,主要的整机厂商都是有一系列机型来适应不同国家不同风场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很多厂家都是引进的一种机型,那么能否真正消化技术,后续开发一系列机型也十分关键。这方面,我们比较看好有较强机电开发历史背景的厂家,如东方汽轮机、上海电气等。 能解决零部件供应瓶颈:相对越来越多的企业满怀热情地进军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业,国内对风电机组零部件生产就要冷清一些,现在国内能够规模化生产风轮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的企业也分别只有两三家,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但是有能力进入这个市场空白地带的企业却并不多。主要因为1.固定投资大。2.技术过于专业化。 投资策略:投资引进成熟技术的风电整机厂家,投资风电零部件龙头公司。 2009-2011年:供应链整和是关键 预测2009年后国内主要整机厂商技术消化引进工作基本完成,没有可靠技术的厂家将会被市场淘汰,市场将存在15家左右的整机厂家。 供应链通畅是确保产能的关键:各大整机厂商开始了大规模自行生产或者以收购兼并的方式整和零部件产业。我们预测,届时整机商自产叶片的比例在50%以上,发电机和齿轮箱也都开始自己生产。只有具有通畅供应链的整机厂商才能确保产能和定单的完成。 成本控制优势开始凸现:这个阶段,很多国内整机厂商已经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程度,供需缺口有所缓解。在性能稳定的前提下,价格将成为了竞争因素之一。从我们分析来看,成本主要有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和保修成本构成,保修成本取决于技术和质量控制,中国的人工成本较低并且差别不大,而生产成本的高低就取决于整机厂商的零部件配套一体化能力。 投资策略:选取供应链完整的风电整机厂家。 2011-2015年:开拓国际市场阶段 预测2011年之后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逐步走向成熟,届时会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整机厂商和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零部件生产厂家。 风电设备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有技术和人工成本上的优势,而风机制造也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劳动力密集性的制造行业。所以,我们相信,到2011年之后,在经过了过去5-6年的国内市场培育之后,中国的优势风电设备厂家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成本上都足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而面对他们的将是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众多尚未开发风电的国家,那时对于我国的优势风电设备厂家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企业整和兼并将十分频繁:经过过去5-6年的市场竞争,目前竞争格局基本确立。大的整机厂商收购小的整机厂商,整机厂商收购兼并零部件厂商的现象将十分频繁。 中国风电资源的潜能分析: 风能是最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其具有永不枯竭、无污染的特点。全球风能资源的储量为水能资源储量的10倍,高达53万亿千瓦时/年,理论上只要开发风能资源的50%即可满足全球电力能源的需求。 我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我国陆地上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32.26亿千瓦,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为2.53亿千瓦,约占7.8%。理论上,50米高度的风力资源是10米高度的一倍,到100米高度还要增加。今后要发展的单机容量1MW以上风机,总高度将达到100米。所以我国陆上风力资源为5亿千瓦的估计并不夸张。世界上公认海上风力资源是陆地上的3-5倍,按3倍计算我国海上风力资源也有15亿千瓦。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千米宽的地带,风功率密度在每平方米200~300瓦以上,有的可达每平方米500瓦以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2亿千瓦,约占全国可利用储量的79%。 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的影响,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海峡时,由于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丰富区。我国有海岸线约1800千米,岛屿6000多个,这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区。另外,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就比较大,湖南衡山、湖北的九宫山、河南的嵩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黄山、云南太华山等也较平地风能为大。 中国风力发电历程: 1998-2002年以来:国家支持风电技术引进和创新及规模化发展,在此期间,我国通过了“乘风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债项目和风电特许权项目等,这些项目支持了风电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及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 到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根据该试行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核准建设的风力发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法为: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运行满15年后,取消补贴电价。 从2006年开始,中国组织了四期的风电特许权招标,共涉及11个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规定,为提高国产风电机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标者风电机组采购的本地化率不得低于70%。由于前两期招标中出现了低价竞争的情况,从第三期起,项目招标实现了综合评价法,电价不再是投标人排序的唯一依据,而是考虑投标人的综合实力技术方案,上网电价和经济效益等。风电企业中标之后,就要进行风机设备、基础设施、电气工程等建设,以最终完成该项目。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