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1月7日,履新7天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了舆论对他的关注。他表示,将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对于已在岗的教师做好培训提高,
11月7日,履新7天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了舆论对他的关注。他表示,将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对于已在岗的教师做好培训提高,对于实在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合理安排。(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曾经做过教师的我,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法举双手 赞成。但我还建议:在此前,请先“清理”教育局长和校长队伍。
严格地讲,教育局长和中小学校长也应属于“教师队伍”,可现实中,校长和局长早已脱离教师队伍,成了彻头彻尾的“官员”。长期的基层教育工作经验告诉我:对教育政策进行错误解读、同人民教育理想对立的根源就在一些教育局长和中小学校长身上。
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第一解读者,作为本地教育行为的第一策划者,教育局长的水平、眼界、理念决定了国家教育政策执行的走向。作为校长人选的重要决策者,局长们的水平又决定了校长们的水准,而中小学校长的人选则决定了某个学校甚至某个地区的教育发展。
2010-2014年中国早期教育行业运行走势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市县一级的教育局长不少曾是其他单位的一把手“轮换”来的,这可能有利于官场的平衡,却无益于教育的发展。一个财政局长或者广电局长是不懂得如何去办教育的,因为他不了解教育,即便去办,也是照着其他行政单位的模式去办,他挑选的校长,也自然是按照其他行政单位人员选拔的标准挑选的。由不大懂教育的局长、官场人员标准下选拔出来的校长,办出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而教师们,只能是领导指到哪里自己就打向哪里,就如同一只螃蟹领着一队骏马走正步,自然会不伦不类。
温家宝总理此前说过,要“让教育家主导教育”。从教育局长和校长着手,把不懂教育的人请出教育队伍,教师的素质自然会随之提高,不然,什么样的马跟着“螃蟹”也是走不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