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期天气仍是主导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上升,预计大豆产量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虽然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但库存充裕,实质性供给不会短缺,连豆缺乏大幅上涨空间。总体来看,3800—4000元/吨仍将是大豆主要运行区间。

       近期天气仍是主导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上升,预计大豆产量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虽然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但库存充裕,实质性供给不会短缺,连豆缺乏大幅上涨空间。总体来看,3800—4000元/吨仍将是大豆主要运行区间。

  7月中旬,市场炒作高温天气,美豆持续拉升之后高位振荡。美豆上涨带动国内市场走势。同时,国内高温天气消退之后,再度出现暴雨,不利天气轮番登场,市场借助天气炒作亦在情理之中。目前来看,天气所造成的实质性影响相对有限,市场继续上行还需天气的配合。

  美豆市场天气炒作意犹未尽

  7月中旬以来,美豆市场借助天气炒作推升期价至1000美分下方。8月份为大豆生长关键阶段,市场对天气高度关注。自上周以来,天气好转,美豆市场价格小幅下滑。目前美豆整体生长状况并未受到天气的不利影响。据美国农业部周度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7月18日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67%,前一周为65%,去年同期为67%。截至7月18日当周,美国大豆开花率为60%,前一周为40%,上年同期为41%,五年均值为56%。由此可见,目前仍处于天气炒作阶段,实质性影响不明显。8月份大豆进入结荚期,天气影响显著,一旦天气出现变化,市场可能再度借机炒作。

  供需宽松格局预计难以打破

2010-2015年中国低温豆粕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2010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890万英亩,创历史新高,按照美国农业部42.9蒲式耳/英亩的单产计算,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9104万吨,仅次于2009年的9142万吨。由于目前大豆仍处于生长阶段,最终产量存在较大变数,但种植面积的增长为产量保持高位提供条件。按照美国农业部7月份供需报告预估,2010/2011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消费比将回升至11%,而2009/2010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消费比为5%,可见美国大豆市场供需状况已经大为改善。2008/2009年度南美大豆减产导致美国大豆出口增加,进而导致2008/2009及2009/2010年度,美豆期末库存均维持低位。然而,随着2009/2010年度南美大豆恢复性增产,预计2010/2011年度美豆出口量下降,同时国内压榨数量也有所下降。

  整体来看,美豆市场供需状况好转,不具备出现大级别行情的基础。虽然天气变化为市场提供炒作题材,然而从目前美国大豆生长状况来看,天气的实质性影响不大。除非后期天气极端不利,否则供需宽松格局难以改变,市场可能出现回吐天气升水的过程。

  连豆市场维持区间振荡

  自2008年国家启动大豆收储政策之后,国内外大豆市场联动性有所减弱。不过,近期美豆市场借助天气炒作对连豆市场仍起到一定带动作用,资金移仓远月,目前大豆主力合约已经转移至5月合约,拓展炒作空间。按照国家调控农产品市场的意图,连豆市场仍然处于区间振荡走势。从去年的收储价格以及今年油菜籽收购价格来看,秋季大豆收购价格不会低于去年水平,期货市场大豆价格在3800元/吨以下缺乏空间,4000元/吨上方压力明显,去库存化压力继续压制市场上行空间。虽然国内大豆收储政策令大豆走势与国际市场走势有所分化,然而在国内进口大豆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际大豆市场对国内大豆市场的影响难以因国内政策而完全消除。在保持大豆区间振荡走势的前提下,连豆市场走势仍会受到外盘影响,一旦触及或者突破振荡区间,美豆市场对连豆市场走势的影响将弱化。

  国产大豆去库存化压力始终悬于市场上方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商品价格暴跌。为保护农民种植收益,稳定粮食生产,国家由调控主体转变为需求主体,通过收储创造虚拟需求,并通过保护价的形式在全球商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下将国内农产品价格逆市托起。国家收储政策对于农民收益的保护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在后收储时代,去库存化压力笼罩市场,并影响后续收储政策的实施。黑龙江地区粮库储存大豆多为2008年大豆,今年面临轮出压力。国产大豆以及进口大豆、进口豆油合并计算,国家手中豆油库存量较大,去库存化压力将压制后期大豆市场走势。

  近期天气仍是主导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在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上升的情况下,预计大豆产量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虽然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但库存充裕,实质性供给不会短缺,价格缺乏大幅上涨空间。总体来看,连豆市场仍以区间振荡走势为主,3800—4000元/吨仍将是大豆主要运行区间。

近期,国内大豆连续上涨带动连豆粕期价走强,重回2900元整数位之上。豆粕上涨看似较强,但经过细致分析,笔者认为豆粕下跌指日可待。

2009-2010年豆粕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猪粮比跌破警戒线,豆粕销售面临挑战

  猪粮比一直是衡量养殖业盈亏的主要指标,在经过连续几周的下跌后,国内多个主要城市猪粮比跌破国家规定的6:1—5.5:1的警戒线。7月21日,全国生猪价格17个省区上涨,9个省区下跌,天津静海最高价14元/公斤,江苏最低价8元/公斤。全国玉米平均报价在2020元/吨(即1.01元/斤);豆粕价格为3019元/吨。玉米、豆粕价格基本持稳,生猪价格略有上涨,带动猪粮比回升。但长期看,养殖业并没有明显好转,饲料业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居高不下的玉米价格抬高了养殖业饲料的成本。加上今年国内自然灾害较多,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较小,国储首度对外宣布,玉米等粮食减产,意味着饲料价格回落的可能性极低,这将打击养殖户信心;另一方面,短期的仔猪补栏提升了近期的生猪价格,但是家禽和猪肉的价格上涨幅度不能抵御玉米、豆粕的价格上涨幅度。饲料成本的上涨严重打压养殖户的热情,养殖业的不景气将会拖累饲料消费。而豆粕的主要销售途径是饲料加工,加上豆粕的保质期较短,天气热易发霉,豆粕价格短期内将出现下降。

  国内需求无明显改善,出口下降雪上加霜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全年购买猪肉数量为19.26千克,家禽为8千克,同比变化幅度较小。比较我国近几年的猪肉和家禽出口情况,从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家禽等出口下降较为明显,数量上较2007年之前缩减近一半。而2008年至今,猪肉和家禽的出口数量没有明显好转,家禽类基本保持在50万—60万只之间,猪肉在1万吨以下。2010年5月猪肉出口仅为8934吨,家禽出口在57万只。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明显改善,出口的大幅缩减使得国内养殖业雪上加霜。

  大豆进口增加,豆粕库存压力较重

  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对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的偏好,国内进口大豆数量急剧上升。前期在美豆和南美大豆丰产的预估下,CBOT 大豆价格大幅下跌,国内进口数量倍增,7月份进口大豆将集中到港,港口库存压力较大。据商务部最新统计,6月末大豆进口实际装船95.48万吨,全月进口实际装船293.04万吨,7月上旬进口预报装船247.06万吨。6月实际到港588.60万吨,7月预报到港580.32万吨。庞大的库存压力将促使油脂厂集中开榨,同期豆粕库存将快速增加,加上夏季高温,豆粕不易保存,厂家有可能以低价出售抢占市场,豆粕价格将面临新一轮下跌。

  目前豆粕由1101合约向1105合约移仓,换月助推了5月合约的上涨。但KDJ指标已经走入超买区,而K线上周有跳空缺口等待回补,短期因外盘大豆走势较强支撑,连豆粕期价在2900元/吨左右振荡。结合基本面,豆粕2900元/吨之上是做空的良好时机,投资者可伺机介入。

豆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