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周末,香港楼市遭遇“黑色星期五”,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突然公布三项新政打击炒风,这是继今年4月21日推出所谓“9招12式”之后,香港版“宏观调控”再度加码。在对楼市的调控上,香港政府与中央政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不但在新政出台的时间点上亦步亦趋,仔细考察下新政的内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周末,香港楼市遭遇“黑色星期五”,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突然公布三项新政打击炒风,这是继今年4月21日推出所谓“9招12式”之后,香港版“宏观调控”再度加码。在对楼市的调控上,香港政府与中央政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不但在新政出台的时间点上亦步亦趋,仔细考察下新政的内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曾几何时,内地楼市发轫之初,从楼市政策到楼盘开发销售理念和操盘手法,都是从香港学来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香港楼市越来越受到内地因素的影响,香港楼市也面对与内地相类似的困境,因此,宏观调控的“输出”,就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

2008年中国会展市场调查及投资分析及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

        今年7月,曾经创出全球最贵楼价的豪宅“天汇”,爆出疑似假销售事件,背后就闪动着内地炒家的身影。内地游资不但炒高了内地的楼价,连带香港甚至远至澳大利亚等地楼价,迫使当地推出各自的宏观调控措施。香港楼价遏制不住的上涨,一方面有炒作的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稀缺资源的因素在发挥作用。毕竟像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国只有这一两个。内地经济快速发展,新富阶层大量涌现,购买力出现了,它就要到处寻找出路。为什么买北京、上海的楼?因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屈指可数;为什么买海南的楼?因为这样的热带度假天堂也并不多见。稀缺因素加上人为炒作,才是这些地方楼价飙升的动因。如果没有稀缺性,炒家也炒不起来。同样道理,即使剔除了炒作的因素,但它们的稀缺性并未因此而消失。调控之后的楼市将有更加稳健可期的升值前景。

        上两期笔者评论“城市化进程若结束,房地产业需再审视”,认为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限于篇幅,言不尽意。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城市化进程结束,是指农村向城市人口转移结束,在此之后还会有一个中小城市人口向大都市人口聚集的过程,因此,具有稀缺资源或者独特优势的大都市的楼市,前景还是极具吸引力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都市的集聚效应都是特别强的,即使是在一些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笔者年初曾到韩国采访,发现首尔的楼价特别高,而去到其他城市楼价就显得相对便宜。原因就在于韩国人口在不断向首尔聚集。韩国全国人口4900万,而首尔人口就超过1000万,而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人口只有360万,第三大城市大邱只有100多万,落差十分巨大。在大邱,我发现楼价只相当于人民币1万多元/m2,而且近些年来一直在跌,原因是这里的产业和人口都在向首尔转移。韩国今天发生的事情,相信未来在中国一样会上演。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