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0年,拿地数量排名前十的开发商,合共掷金超过2905亿元,拿地14411.6万平方米,再度创下了拿地金额新高纪录。

【艾凯资讯】
    2010年,拿地数量排名前十的开发商,合共掷金超过2905亿元,拿地14411.6万平方米,再度创下了拿地金额新高纪录。

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

既是意料之中亦是意料之外,恒 大地产以新增5100万平方米的成绩,名列去年十大房企拿地排行榜的首位。不过,在这巨量新增土地储备的背后,恒 大地产仅动用了331亿元的拿地资金,不但远远少于万科的拿地支出,还较绿地集团“更逊一筹”。

“恒 大比较擅长在二三线城市进行大范围的圈地。”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李国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道,“企业所用的全面标准化模式,亦是推进快速扩张的策略。”事实上,恒 大土地储备的发展策略,正是2010年房企拿地扩张思路的折射——抢占二三线市场。

数据显示,除去北京、上海等“老面孔”之外,在去年城市土地出让金的前十排名中,大连突然发力,以1157.75亿元位居第三,与2009年该城市的土地出让金额相比,其320.6%的同比涨幅高居各个城市之首。

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中国房地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房企对于二三线城市的热捧心态,亦可从另一组数据中得出结论。陈晟的观点是,土地溢价率的高低恰能反映出拿地心态的理性与否。在2010年,“住宅用地溢价率最高”的城市并非一线城市,反而是广东汕头以185.19%的涨幅雄踞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浙江金华的131.67%;浙江衢州则以 108.79%成为探花。上海、广州虽然入榜,不过分别为79.74%和78.66%的溢价率,在榜单上是垫底表现。

销售“输血”房企资金链

中原地产分析师认为,由于历次调控的政策取向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业最为发达、房价最高的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因此这些区域的市场反应会更为明显。不过,在2010年1至10月间,中部和西部地区商品住宅成交量却仍然保持了一至两成的同比增速。以津、渝、蓉、杭4个二线城市为例,2010年全市一手住宅成交均价同比涨幅均在25%以上。

在融资渠道日益收紧的前提下,二三线城市的销售热度,对于重心逐渐移向这一区域的开发商来说,正是源源不断的“造血”体系。在此带动下,万科去年全年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赢家;保利地产在当年的签约金额为661.68亿元,较2009年有 52.53%的增长幅度。中海同样亦以较大增幅表现较好,全年销售金额超670亿港元。

抢地将趋白热化

可以预见的是,在去年销售回笼资金尚属乐观的前提下,房企对于土地的争夺战丝毫不会手软。中原地产分析师认为,商品住宅市场的供不应求推高住宅价格,而持续上涨的房价则给开发商带来超额利润,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利润相应会对土地市场的热度起到支撑作用。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12个重点城市“地王”总量达到1565万平方米(以可建面积计算),约占出让土地总量的10%,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为13%,可谓下降幅度甚微。

另一个可以预判的趋势是,在面临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渐趋短缺的局势下,今年各家房企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力度无疑会进一步加大。

“预计2011年各城市土地出让计划量仍将居高不下,而实际出让量也将延续2010年的趋势,继续增加或处于高位。”中原地产分析师指出,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依旧紧张的氛围下,土地市场的竞争仍将激烈。除了二三线城市将继续升温之外,住宅市场仍将持续调控催热商办用地市场,这意味着2011年商办用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竞争性也将增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唐文祺)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转载,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艾凯数据研究中心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