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越南概况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纬8°10—23°24;东经102°09—109°30。边界线总长3,730公里,北面与中国接壤(1,150公里),西面与老挝接壤(1,650公里),西南面与柬埔寨接壤(930公里)。海岸线总长3,200公里。 近年来,大量外资

越南概况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纬8°10—23°24;东经102°09—109°30。边界线总长3,730公里,北面与中国接壤(1,150公里),西面与老挝接壤(1,650公里),西南面与柬埔寨接壤(930公里)。海岸线总长3,200公里。 近年来,大量外资公司涌入越南,其中多数都是服装和鞋类生产商,中国大陆人工和业务成本的上升促使它们转战越南。去年外资企业申请在越南投资200亿美元,较临近的泰国高出1/3。 中国鞋企转战越南 1.中国台湾企业最早挺进越南 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持续走高,勇于尝试低成本经营的大陆台商早就酝酿着环境转移。越南台湾商会台北办事处邱垂祺主任介绍:“在台湾企业登陆最早的珠江三角洲,早从1998年起,就有不少企业开始向越南迁徙,尤其是制鞋、家具与成衣等轻工业,目前估计已达4000家左右。现在,越南已成为台商海外开拓的重要据点,台商对越南的投资仅次于大陆。” 邱垂祺强调,除了便宜的工资,越南还有其他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越共的绝对权威保证了政局的稳定、不断壮大的国内市场,此外,它还未受到反倾销和配额的限制。美元对越盾的大幅升值,也为企业的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多的盈利空间。 2.中国大陆企业紧跟其后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制鞋等企业也慢慢地把投资的目光转向了越南。传统的中国制造模式难以为继,产业转型成为近年中国最响亮的口号,这让后起之秀的越南从中大受其益。“一方面,中国的宏观调控措施如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的土地供应减缓了产业投资增速;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令国内成本优势有所弱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教授在采访中表示。 越南中国商会会长杨真透露,中国政府提高了环保标准,也使得不少企业不得不转战越南。据媒体报道,去年一年,环境监管部门驳回了投资额达数百亿美元的未达标新开工项目。 3.中国香港把越南作为下一个产业转移的目标 中国香港也在同一时间把越南作为下一个产业转移的目标。2008年5月14,面对珠三角日益上涨的成本压力,部份香港生产商正在考虑把生产基地迁移至内陆或其他地区,例如东南亚的越南及柬埔寨。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在5月5至9日举办了“香港成衣及鞋履业越南及柬埔寨考察团”,让有意迁移生产基地的成衣及鞋履业代表考察搬迁的可能性。 考察团由香港贸发局制造业拓展总监周瑞香港制衣同业协进会会长钟国斌及香港鞋业总会会董邱立基一同带队,团员包括29位香港制衣业代表及14位香港鞋履业代表。 面对广东省的生产成本急速上涨的压力,不少港商正考虑及物色新的生产基地,周瑞表示:“此行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对越南及柬埔寨的投资环境有更深的了解,协助他们评估把厂房搬迁的可能性。” 在五天的考察期间,业界代表参观了当地的生产基地,以及不同规模的工厂。考察团亦安排了当地官员向他们介绍越南胡志明市的主要生产基地隆安省工业区,以及柬埔寨的金边经济特区。鞋履业的业界代表亦参观了两家越南及两家柬埔寨的鞋履生产工厂,当中有不同规模的及经营模式的生产线,包括台资生产商、港资生产商及中资生产商,让业界对不同的生产模式都有所了解。 励骏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敬贤表示:“此行令我更了解两地投资环境、软硬体设施及实际运作情况,以及亦能藉此机会建立与当地官员和业界的网路,方便我们将来作进一步的考察和投资。” 但是,市场变化莫测,选择在某一地区开设工厂生产,不仅要看当地的土地、劳动力成本是否低廉,同样重要的是当地的经济状况是否稳定,包括罢工在内的其他成本是否高昂。现在看来,高通胀等诸多因素使越南很可能正处在经济危机的边缘,而从中国大陆转移到越南设厂的制造业厂家也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金融危机让鞋企在越南难立足 目前越南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5月份,越南通胀高达25%(未包括粮食、石油及电气价格);前5个月的贸易逆差达14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四倍;而股市一年来跌幅累积56%,更创下世界跌幅之最;而越南盾值更是一跌再跌,人们疯狂将越南盾兑换成美元、人民币,唯恐“速度慢了,手里的钱就更不值钱了”,并且出现大量国际资本外逃。这不由令人想起10年前那场始于泰铢大量贬值的金融风暴。 历史从昨天走来。今天的越南金融之殇,是过去几年经济疯涨的产果。过去几年越南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实行低利率,吸引大批海外资金进入股市及房地产,好景一片令每年GDP增幅7.5%左右。南亚之虎呼之欲出,也对世界资本产生巨大引力。近年来,大量外资涌入越南,耐克、微软、奔驰、英特尔、富士康等跨国巨头纷纷涌向越南投资办厂,去年外资企业申请在越南投资200亿美元,比临近的泰国高出1/3。 今年初,我国“两税合一”、新劳动法实施、原材料成本大增、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及货币紧缩融资困难令珠三角的许多港台企业萌生去意,而海内外传媒纷纷献计把产业转移至以越南为首拥有密集且低廉劳动力的亚洲市场。一部分珠三角电子、服装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越南。 但短短半年未到,珠三角转移越南的企业尚未站稳脚跟,就遇到金融风雨。这既与越南宏观政策的供给不及时有关,也与缺乏工业基础有关。一个原油资源蕴藏还算丰富的国家,由于缺乏工业基础,以致一手出口原油,另一手又得大量依赖进口成品油,这样高油价之利不仅享受不到,反而要为高油价买单,造成了日益庞大的贸易逆差。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6月2日召开的越南政府和外国商界年度会议上,越南美国商会呼吁越南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恢复宏观经济稳定。这就是说,选择在某一地区开设工厂生产,不仅要看当地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越南有些区域一名女工的劳动力价格只有广东的六分之一)是否低廉,同样重要的是当地的经济状况是否稳定,以及工业与相关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高通胀等诸多因素使越南正处在经济危机的边缘,从中国东部转移到越南设厂的企业正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部分港台企业不得不大幅裁员,并减少营业。 “这些企业目前完全撤资的可能性比较小。”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因为在前两年越南快速发展阶段,很多中国东部企业纷纷进越,并买下了厂房、设备。胡志明市的房地产价格目前已经暴跌50%,河内稍好,下跌了20%。企业很难在这种局势下全身而退。 但是,越南金融危机仍对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国泰君安分析师章秀奇指出,目前越南股市不足以波及中国证券市场,甚至可能成为刺激中国股市的因素,热钱不断从越南流出,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中国的稳定发展,有效的宏观调控,可能成为越南撤出资金的另一个投资点。特别是包括台资在内的东部产业资本,与内地有着同一母体的文化认同,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成本。 过去台资转移越南主要是中部深处内陆,出口产品运输成本较大,而越南不论是直线距离、还是海运成本都有优势。但相比越南而言,我国中部在产业布局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地方优惠政策、劳动力、土地和水电价格等方面成本优势明显,唯独出口型企业远离海港,但这可以改进通关手续,提高进出口效率。 当下,绝大部分在越中资企业都处在对经济大势的观望中,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成本,包括裁员以及减少营业。接受记者采访的这位经理所在河内公司已经解雇了70%的员工,其中30%为中国员工,这些员工已经基本返回国内;另外40%都是越南员工。不过越南员工并没有对裁员做出集体性的剧烈反应,因为他们也了解这是大势所迫,并非企业所能抗衡。 越南的其他弊端 1.越南出口商向欧盟的出口遭遇REACH壁垒 越南出口商如果想继续开拓欧盟市场,那么他们将向欧洲化学局(ECHA)登记他们产品当中的化学品成分。不遵守这项新规则结果是丢失欧盟市场。根据这项规定,越南出口商可以在6月1日到12月1日得到登记、评估、授权和化学品限制法(REACH),产品中用到的所有化学品必须向欧盟登记。 REACH规定的目标是全部产品范围,包括化学品、染色、墨印、纺织品和服装、鞋履、玩具、化妆品和其他产品。REACH将在10年内对任何影响健康和环境的化学品执行监控任务。 此外,欧盟的消费者将有权从生产商处得到成分、安全和他们对环境的影响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商将在45天内进行反馈。 这也暗示着,出口商必须完全了解用于他们产品的原材料的来源,特别是新化学品和那些他们已经利用的化学品。 2.瘟疫般爆发的罢工 在越南南部,常常发生几个工厂一起罢工,或者几个工业区同时罢工,甚至几个省联合罢工的现象。频繁的罢工,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正在困扰着外资企业,他们认为,这些足以抵消越南地价便宜、人工低廉等优势。 早在2008年1月1日,“华丰”根据政府制定的新标准,将工人的基本工资提高到85万越盾(约相当于425元人民币),以前是56万越盾。 可是,工人们反映,以前,加班1小时的报酬,是日常的1.5倍,而现在,虽然基本工资上涨了,但加班的报酬和日常的一样。所以,工人实际所得与调薪之前无异。 近日,四家越南工厂中的一家,约1000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以赶上物价的涨幅。 此前数月,越南已发生一系列类似的针对物价上涨的罢工活动。这反映了数以万计越南工人的愤怒情绪,他们从偏远的农村来到河内、胡志明市等地的新兴工业区工作,却发现在飙升的食品和燃料价格侵蚀下,收入的购买力正在下降。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越南发生了300次左右的罢工,高于上年同期记录的103次。今年的一次大罢工发生在为耐克公司NikeInc.生产鞋子的台湾工厂。4月份,该厂有约21000名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3.越南政府对待企业内外有别 越南政府对内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使得不少外资采取与内资联营方式经营,以规避这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制度。 3月14日,也就是罢工第三日,“华丰”贴出公告,要求员工复工。但是第二天,少数人不让大多数人上班。3月17日,又有部分人不让其他人上班。 徐光中认为,在越南,很容易组织一场罢工。“管理者都是中国人,不懂越南语言,所以工人们在车间就可以组织罢工。而且只要少数几个人组织就可以了,其他人都是盲从的”。 越南工会力量很强,每个工厂都有工会,还有管理工会的政府组织。只要工会倾向于员工的利益,政府就回顾忌工会的意见。工会大多保护工人的利益。徐光中说。 越南政府对罢工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进行申请,得到审批后,才能罢工等等。但工人们并不依法行事。而且,只有司法机构才能认定罢工是否合法,在认定之前,公安不得介入。 李天柒认为,中央政府并不希望外企员工工资上涨过快,因为企业并未违反《劳动法》,外企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都超过政府制定的标准;另外,如果外资企业员工工资增长过快,将会拉大与内资企业的工资差距,工人们都会选择到外企上班,这将影响内资企业的发展。而内资企业的产值低,效益差,又很难与外企同时提薪。 在水费、电费等方面,外国厂商所负担的费率也均高于本国厂商。由于对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使得不少外资采取与内资联营方式经营,以规避这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制度。 在徐光中看来,投资于越南,有很多限制,如劳动力不足,工人体力差,“在广州,加班一个通宵,第二天还照样上班,但是越南不行,连续上班12小时,就很勉强了”;而且越南政府对工人权益保护严格,如果外企需要加班,必须先根据产能,做好加班计划,在获得工会干部认可后,与生产线上的工人代表签订加班协议书。每半年签订一次,而且对加班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 徐还认为,越南工人的劳动技能也很低,“你先教他怎么做,他跟着你一模一样地做一次,之后,你让他自己做,你还要中途看着,否则他就会偏离方向”。 越南总人口8400万,其中大多数都缺乏工业技能的训练。在全国工业区内就业的人员中,只有5%的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技术人员仅占4%-5%,经过培训的工人也只有30%,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占60%. 所以,从中国内地迁移来的台湾企业,大量使用“陆干”(即来自中国内地的管理人员)。他们或者委托广州等地的招聘公司,招聘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越南优势 越南地价便宜,是吸引外资的一个优势。但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多,地价开始上涨了。恒生(越南)投资顾问公司的总经理张殿生注意到,从2006年六七月份,目前1平方米地的50年租金为160美元,但现在有地也买不到了,因为开发商建起了厂房,用于出租,1平方米月租6美元。再如新造加工区,1平方米为230美元,新富中工业园区,每平方米60美元。 1平方米60美元是南部普遍地价。在非工业园区,价格比工业园便宜一半,或者只有工业园的1/3,但工业园内的水电、安全都有保证,交通便利。非工业园,经常停电,因为越南电力短缺。2008年,越南电力仍然短缺,所以将继续从中国购电,以便保证北部地区的用电需求。 尽管工资、物价、地价都在上涨,工人罢工频繁,工作效率较低,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不足等等,但最近两三年来,日本的佳能、松下、雅马哈,台湾的鸿海、富士康、仁宝,以及英特尔等国际知名的企业,纷纷进驻越南。2000年以来,越南制造业产值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 这是因为,虽然越南的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中国来说,目前仍然具有优势。2006年,在政府把最低月薪标准提高了40%后,越南制造业的总体成本依然比中国低35%.而且,为了鼓励外商投资,更鼓励外商集中在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内投资,越南政府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如进入经济园区投资的企业,从应纳税之日计起,免征4年营业所得税,其后9年减半征收等等。 更重要的是,越南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制造业产品在东盟地区享有一定的关税优势;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税减让的正式实施,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关税优于对WTO其他成员国,将更有利于越南企业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 2007年1月11日,越南加入WTO,将按照WTO承诺相应的进口关税将会进一步降低。在入世后的5至7年内,削减3800种商品的关税,把平均关税由17.4%降低为13.4%.还有美越双边贸易协议,也为越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外销市场。这些都吸引了国际资金纷纷流入越南。 不过,越南的产品也开始遭遇反倾销了。2006年4月7日起,欧洲委员会对来自越南的鞋类产品(童鞋和运动鞋除外)征收4.2%的反倾销税,至当年9月25日再提高到16.8%。 1994—2001年间,越南出口产品每年仅遇到1-2起反倾销诉讼,2002-2006年间增加了数倍。到2006年,越南涉及25个贸易争端,其中21个为反倾销诉讼。遭受反倾销的领域,从鞋子、成衣、木业、到养殖,再到电子等等。 越南新顺加工出口区台商会会长邱国隆认为,越南制造业所受到的限制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是制造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就像当年日本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台湾、又从台湾再转移到内地一样,但越南也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差,“而我们已经提前七八年就已经来越南了”。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