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牛奶价格怎么就涨个不停呢?”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阿姨是某品牌鲜奶的老订户,“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都涨了3次了,最近的一次涨价是三四月份,说是改了新配方。你瞅瞅,250毫升装的特品纯牛奶从1.2元涨到1.5元,原味酸奶从1.3元涨到1.75元,每
“这牛奶价格怎么就涨个不停呢?”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阿姨是某品牌鲜奶的老订户,“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都涨了3次了,最近的一次涨价是三四月份,说是改了新配方。你瞅瞅,250毫升装的特品纯牛奶从1.2元涨到1.5元,原味酸奶从1.3元涨到1.75元,每月要多支出几十元呢!”6月下旬,记者在朝阳区的一家大型超市里比较了部分乳制品的价格,发现大多数产品近半年来都有明显的涨幅。 牛奶价格为何上涨?后势如何?记者日前探访黑龙江、山西等地的奶源基地。 奶价上涨,农民却笑不起来 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养殖奶牛历史悠久,全市奶牛存栏12.8万头。小小的安达市聚集了安达伊利、贝因美、红星、龙兴等7家乳品企业。据了解,在原料奶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安达市内的几家乳品企业纷纷调高了乳制品的出厂价格,如某品牌的液态奶在今年2月份就从一箱40.8元(24盒,250毫升装)提高到45元左右。 贝因美集团安达分公司的副总经理郝东海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企业收购原料奶的价格为1.8元/公斤,今年同期却达到2.6元/公斤。“这主要是去年国际乳品市场供应持续吃紧,导致国内乳品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增加,好多小企业加入‘抢奶’行列,企业的可收奶源减少,只能调高原料奶价格。” 说起奶价涨落,安达市青肯泡乡养牛小区的养殖户张洪贵打开了话匣子:“奶价涨本来是好事儿,但饲料价格涨得更快,算下来还是挣不着什么钱!”张洪贵养了80多头奶牛,算是小区里的养殖大户。“从去年到现在,玉米价格从每公斤1元涨到1.3元,豆饼从2.4元一公斤涨到4.8元,干草从400元一吨涨到了600元一吨……”张洪贵说,按照55%的玉米、30%的豆饼和15%的麦麸比例混合而成的精饲料,每公斤的成本在2.4元左右,而在2006年,一公斤精饲料成本仅为1.4元,去年同期则为1.8元。 张洪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年5.5吨的产奶量来测算,一头牛一年需消耗2000公斤精料,计4800元;干草2000公斤,计1600元;酒糟5000公斤,计1500元;再加上食盐、骨粉、防疫费、配种费、水电费等,成本约在10500元左右。“原料奶的价格冬天贵、夏天贱,按今年2.3―2.4元的平均奶价算下来,刨掉成本,一年也就挣个两三千元,这主要就是赚自己的劳务费啊!” 张洪贵无奈地说。 先源乡友谊村陈进山家里有5头奶牛。提起饲料价格,陈进山连连摇头。为了节省成本,他现在只能买稍微便宜些的全价料。“去年每公斤1.6元,今年买就是2元一公斤!往后几个月是卖奶的淡季,奶价肯定还要下跌,如果饲料价格继续这么涨下去,养牛又要亏损了。” 一条完整的奶业产业链要经过奶牛养殖→奶站收购→企业加工→代理商营销→超市零售等环节。整个产销链条中,奶农承担的生产风险最大,获得的利润却相对较低;代理和超市零售环节获利最为丰厚。如上述的某品牌液态奶,250毫升的盒装鲜奶出厂价为1.88元,批发价为每箱48元―55元(每盒的价格大约为2元―2.29元),超市零售价为2.5元。此外,乳品企业还要另行向超市交纳进场费、导购费、管理费等费用,企业的营销成本也因此增加了不少。 任凭奶价涨落,奶站旱涝保收 作为奶农与乳品企业中间桥梁的奶站,在收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奶农一般将鲜奶交给附近的奶站,再由奶站统一将原料奶卖给乳品企业,其间的差价大部分成为奶站的利润。 卧里屯乡保国村刘福生家的二层小楼在村里的一大片平房中很显眼,旁边就是运营了10多年的个体奶站。保国村有3家奶站,刘福生的收奶量占全村的40%,每天能收2吨多鲜奶。“奶资是企业跟我们一月一结,我们也就跟奶农一月一结。” 据了解,安达市的标准化奶站有60家,绝大多数为个体奶站。 刘福生告诉记者,奶站的投入成本很大,这个奶站建得早,投入了20万元左右,他打算新上一套管线挤奶设备,就要花10多万元。“管理费、运输费等成本平均为一公斤0.15元左右,每公斤奶平均才能赚5分钱。”但据记者了解,无论奶价高低,奶站在奶农与企业之间赚取的差价一般在0.2元―0.4元之间。在山西朔州地区,有的奶站赚取的差价甚至达到0.7元。 为了让更多的利润留在奶户手中,张洪贵联合了养殖小区里的农户,今年1月底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一家奶站,企业发放的奶资除去必需的管理费用后全部给到奶户手中。“以前小区里有三家奶站,他们攻守同盟,一起商定奶价,控制奶户,奶价总也提不高。”股份制奶站成立后,养殖小区里的一家奶站退出,另外两家与奶农的股份制奶站打起了价格战。张洪贵他们定的奶价为2.8元/公斤,那两家就打出2.9元/公斤的价格,拉走了许多本已说好入股的养殖大户。“股份制奶站靠大伙集资建的,总共花了80万,最高的才入股2万元,还贷了十几万元,哪有钱和他们较劲?”不过,让张洪贵欣慰的是,有了股份制奶站,尽管夏天的原料奶价格下降了不少,但他们这个养殖小区的奶价仍比周边地区每公斤高出0.3元左右。 据了解,安达市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由企业直接将奶资打到奶农存折上,再另外付给奶站管理费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尚有许多难题待解,如台账怎么建,如何以销定产等。 奶价企业说了算 原料奶销售渠道单一,奶农只能卖给加工企业,因此在奶业产业链条中,奶农处于弱势地位。原料奶的收购价格、质量标准完全由企业掌控。产奶淡季时企业抢奶源,标准也适当放宽,奶农可以得到好处;一旦进入产奶旺季、供大于求时,压级压价现象比较普遍,奶农养牛处于亏损状态。 “有时一样的奶,不同的时间卖价就不同!”刘福生拿着一沓企业开具的检测单给记者看,上面列了脂肪、干物质、蛋白、掺假、温度等多个指标。“2.65元/公斤是企业开出的无抗一级奶的价格,但大多数达不到这个标准,只能卖2.55元或更低。”刘福生说,奶源达标与否都是企业灵活掌握。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协调委员会也就呼之欲出。去年底,黑龙江省成立了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针对企业单方面制定收奶价格及标准的情况,要求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乳品企业、奶站、奶户等共同商讨,制定出统一的鲜奶收购指导价,以规范奶价。 奶农弱势地位如何改变 熟悉安达市乳业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安达市的奶牛养殖经历过几个轮回,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乳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996年―1998年,养奶牛效益低下,乳品厂倒闭,奶牛当作肉牛杀;1999年―2003、2004年,奶价飙升,一头奶牛价格炒到2万元,还有很多人从外地买回假奶牛;随之而来的就是2005、2006年奶价下滑,一头牛的价格现如今只有八九千元。 “奶业要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就是要使原料奶价格相对稳定,奶价起伏剧烈,最终受损失的是整个行业。”安达市一位乳品企业的负责人说,从长期发展来看,企业也希望保持稳定的奶价,只有奶户收入增加了,企业才能有稳定、优质的奶源。 农业部农研中心的龙文军研究员则建议要建立科学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让奶农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认为要改变奶农在产业链条中的弱势地位,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是关键。“要使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统一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等,奶农的饲料成本能相对降低,集体议价能力却大大增强。”此外,国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奶牛的扶持力度,针对饲料价格上涨趋势,适当增加生产补贴,考虑在重要奶源基地投资建设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最大限度地维护奶农利益,促进奶业健康发展。养殖背后张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