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4年依旧是中国饮料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与2003年的2374.41万吨相比,全国饮料总产量提高了22.66%%,达到了2912.43万吨,再次达到新的高峰。总体上,2004年中国饮料业形势喜人,产量首次超过啤酒。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
2004年依旧是中国饮料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与2003年的2374.41万吨相比,全国饮料总产量提高了22.66%%,达到了2912.43万吨,再次达到新的高峰。总体上,2004年中国饮料业形势喜人,产量首次超过啤酒。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亚利女士在不久前召开的2004年中国饮料行业年会上所做的“2004年中国饮料行业运行状况报告”中分析指出:“‘产量高,售价低;产量增加,利润下降’已成为2004年销售的特点和经营的难点。具体表现为过于集中在几个品种,大企业群体的竞争力在下降,产品的利润率在降低,行业和多数企业没有在完成量变的同时实现质的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旭日升倒地、健力宝动荡,以后是不是还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中国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
报告概括性地对2004年饮料行业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全年产量分析:从各月的产量分析,饮料生产淡旺季的反差正在变缓,最高月产量为297.44万吨,最低月产量为164.37万吨,如果进行相对划分,3-5月为饮料的平季,月产量在240万吨左右;6-9月为饮料的旺季,月产量在290万吨左右;其他5个月则成为饮料的淡季,月产量在215万吨以下。
品种结构的分析:总体稳定、果汁及果汁饮料与碳酸饮料互补调整是2004年饮料品种结构的特点。2004年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依然是饮料的主体和龙头老大,三者的产量合计比重达到82%%,比2003年上升1个百分点。瓶装饮用水是最稳定的产品,其产量达到1205.94万吨,占饮料总产量的41%%,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达到500万吨,产量比重为17%%,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碳酸饮料产量为671.2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比重为23%%,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
地区分析:大省市领衔、集中度分流是2004年饮料生产的又一特点。2004年浙江省和广东省遥遥领先,产量分别达到553.96万吨和557.14万吨,在全国的比重均为约19%%,与上年基本持平。浙江、广东、上海、河北、江苏、山东等六省市的饮料总产量比重由上年的66%%下降到60%%。随着中小城市、农村GDP的增长及企业对二三线城市、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全国饮料的生产中心将不断下移、分散。
2004年浙江省获得瓶装饮用水冠军,产量达307.35万吨,在全国的比重为25.49%%;广东省则同时获得碳酸饮料和果汁类饮料的产量冠军,产量分别为132.96万吨和105.70万吨,在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9.81%%和21.13%%。
重点企业分析:“十强”和“两乐”的市场份额有升有降,总体下降。2004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健力宝正在经受已长达近一年的变革风波,“十强”中的其他九家企业运行基本正常。这九家企业的总产量达到791.18万吨,比上年增长12.66%%,占全国比重27.17%%。“十强”企业中,娃哈哈夺得含乳饮料(55万吨)、瓶装饮用水(230万吨)两项全国企业之冠,乐百氏夺得全国特殊用途饮料企业之冠(25万吨),汇源夺得全国果汁类饮料企业之冠(52万吨),达能益力夺得全国天然矿泉水之冠(30万吨),露露以1万吨优势领先于椰树,夺得全国植物蛋白饮料之冠(16万吨)。深圳怡宝同时夺得“十强”企业产量和销售收入增幅之冠(27.53%%、34.84%%),乐百氏同时夺得“十强”企业利税总额和实现利润增幅之冠(62.86%%、99.22%%)。
2004年“两乐”企业运行良好,共生产饮料645.07万吨,比上年增长25.72%%,占全国比重22.15%%,其中外国牌号碳酸饮料548.44万吨,占全国比重81.71%%,其中,上海申美夺得全国碳酸饮料产量之冠(61.5万吨)。与往年相比,变化比较大的是,“两乐”企业除了继续保持传统的碳酸饮料优势外,开始发力非碳酸饮料领域。
2004年,“两乐”与“十强”的产量合计占全国的比重约51%%,“十强”企业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部分经济数据分析:“产量高,售价低”是2004年销售的特点。2004年饮料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878.18亿元,比2003年增长13.40%%,远远低于22.66%%的产量增长幅度。其中碳酸饮料以23%%的产量份额获得30%%的销售收入份额;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以17.17%%的产量份额获得19%%的销售收入份额;瓶装饮用水以41%%的产量份额只得到10%%的销售收入份额;其他品种销售收入的份额如下: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为9%%,固体饮料为15%%,茶饮料及其他饮料为17%%。“产量增加,利润下降”是2004年的经营难点。2004年饮料行业利润为63.4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与产量22.66%%的增幅形成巨大反差。在利润增加的品种中,除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利润增幅为107.88%%外,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的利润增幅较小;茶饮料及其他饮料的利润降幅达34.31%%。
虽然2004年形势喜人,但如何保持中国饮料行业可持续发展,赵秘书长指出,还需要花大力气,需要动力和能力双管齐下。动力方面,主要是激励机制和职业道德对管理者的影响力;能力是多种元素的集合体,主要是指管理者的职业水准、高水平的梯队式管理团队、规范的制度管理、资金运作能力、资本积累能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她希望饮料企业2005年在保持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新的举措,希望全国饮料业能将2005年初的开门红,一直延伸到年底,延伸到明年、后年……
饮料啤酒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