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临时价格干预举措,点名蒙牛、伊利乳制品行业涨价需申报。就在北京临时价格干预举措没有出来之前,蒙牛牌常温纯牛奶从1月16日起开始突击涨价。三元牌的牛奶1月10刚刚上调零售价,伊利牌牛奶也在2007年12月20日上调了价格,

  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临时价格干预举措,点名蒙牛、伊利乳制品行业涨价需申报。就在北京临时价格干预举措没有出来之前,蒙牛牌常温纯牛奶从1月16日起开始突击涨价。三元牌的牛奶1月10刚刚上调零售价,伊利牌牛奶也在2007年12月20日上调了价格,这两种品牌牛奶的价格是否再继续追涨无法估计。牛奶突击涨价引起很多网民针对国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适得其反议论纷纷。   蒙牛所有规格的常温牛奶普涨近20%   记者1月19日到椿树园蔬菜市场购买蒙牛牌塑料袋包装的纯牛奶,被售货员告知每袋从1.4元上涨到1.6元。售货员解释说,“我们昨天接到通知,今天所有蒙牛常温系列纯牛奶全部上调价格,220ml纯牛奶一袋涨了两毛钱。”   记者又赶到沃尔玛宣武门超市牛奶销售区,发现蒙牛242ml高钙纯牛奶每袋标价已经从1.8元变成了2.1元,蒙牛242ml纯牛奶标价也改成了2元,蒙牛特伦苏奶(250ml×12)由48元也涨到了54元。记者发现不仅是袋装的蒙牛纯牛奶涨价了,盒装(250毫升)蒙牛纯牛奶每盒售价由 2.5元涨到2.7元。   记者佯装蒙牛零售商向北京蒙牛公司了解蒙牛是否涨价的情况。市场部一位女士对记者说,蒙牛牌所有规格的常温牛奶从1月16日起开始涨价,并说供货商19日才给你涨价肯定照顾了你。当记者问到这次涨价的幅度时,这位女士说,平均上浮20%左右。   牛奶不到一年涨三次,涨幅达50%   2008年元旦节前后,所有品牌纯牛奶、酸奶以及奶制品相继上调价格。在沃尔玛宣武门超市牛奶销售区,一些选购牛奶的顾客看到牛奶又涨价了,议论纷纷,“这奶怎么又涨了,喝不起牛奶了。” “三元牌的牛奶不到一年涨三次,三元牌特品纯牛奶每袋从1元涨到1.5元,涨了50%,涨的幅度也太大了。”身穿蒙牛促销服装的女促销员对记者解释:“涨价是因为奶源紧张,再说现在啥都涨价了,牛奶再不涨价就赔本了。”   专家认为,国家三元牌纯牛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举措导致牛奶价格突击上涨   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举措。国家发改委还特别点名要求方便面、食用油、乳制品行业12家龙头企业提价前须申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家乳品龙头行业被点名要求申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说,价格问题特别敏感,国家出台任何政策都要慎之又慎,做到未雨绸缪。而这次国家发改委发布启动临时价格干预举措,地方并没有同步制定临时价格干预举措,这样实际起到作用适得其反,导致企业赶在地方价格干预举措还没有出来之前突击涨价。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北京市还没有出台临时价格干预的细则或者措施。   为杜绝居民生活必需品突击涨价,国家派出了价格检查小组奔赴各地检查涨价情况将有效抑制居民生活重要商品突击涨价。   原料奶供应紧张造成牛奶涨声一片   农业部的有关负责人在分析2007年奶业形势时曾经说,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奶牛养殖收益每头平均比2006年减少1500元。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奶业生产有可能出现类似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的情况。”这个预言到了2007年底便成了现实,牛奶价格涨声一片。   奶源紧缺导致生产企业争抢奶源。 奶业方面的有关专家说,从2007年8月份开始,原料奶生产开始供应不足,牛奶生产企业出现争抢奶源现象。奶牛场以此向牛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提高牛奶收购价格。从此北京、上海、内蒙等地相继开始第一轮原料奶价格和零售价格上升。2007年12月,零售奶价格达到平均每斤2.69元,原料奶价格均价则达到1.25元到1.3元,从原料奶到成品奶零售价格全部开始了又一轮的上涨。   奶牛价格也开始攀升。一头产奶量在5吨左右的奶牛价格涨到6000至7000元,有些地区涨到近万元,较2006年年初涨了2000多元。   北京市场三元、蒙牛、伊利零售价格轮番上涨,纯牛奶涨幅大都在40%左右。   中国奶业协会的有关专家在分析哄抢奶源现象时说,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我国没有形成原料奶收购的价格机制,以及没有形成稳定的原料奶供应关系,收奶和卖奶之间关系脆弱。奶源偏紧时,马上就抢奶。市场稍微平稳一些,奶源比较充足的时候,就拒收、压价。
牛奶背后临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