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麦是荆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90年代末,由于小麦价格低,收入差,种植面积一度下降到30多万亩。2004年以来,受政策驱动,面积连年呈恢复性增长。今年收获面积82.9万亩,比去年(69.8万亩)增13.1万亩,增幅达18.8%。预计总产20万吨,同比去年
小麦是荆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90年代末,由于小麦价格低,收入差,种植面积一度下降到30多万亩。2004年以来,受政策驱动,面积连年呈恢复性增长。今年收获面积82.9万亩,比去年(69.8万亩)增13.1万亩,增幅达18.8%。预计总产20万吨,同比去年增4.99万吨,增加25.0%。当前全市小麦已收获完毕,正陆续上市。今年夏粮增产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政策保障驱动农户的种植意向
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地支撑了夏粮收购价格,维护了农民的种粮收入和比较效益,今年农户小麦亩平产量350公斤产值490元左右,除去农资和工资成本后的纯收入达250元左右,成为秋播大宗作物中效益最好的作物之一,这都归因于最低保护价的实施。
在未实施保护价之前,每公斤小麦销价仅0.7元,即使去年在未启动保护价之前,每公斤0.88元,启动后每公斤达1.40元左右,上涨了0.52元/每公斤,涨幅达59.1%,仅此一项就为粮农每亩增收182元,全市共可增收1.04亿元。正是由于政策托市,农民种麦的市场风险被有效地化解,发展生产的信心十足。同时大幅稳定地增加了收入,强有力地调动了农户的夏粮生产积极性。
二、科技服务为增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持
在小麦种植效益好,农户积极自发地扩大夏粮生产的强烈意愿的基础上,农业部门因势利导,在常规服务的同时,通过抓品种导向,全程技术服务和机械化套区作业的组织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户种田水平和产量的提高。我们着重作了以下工作:
一是主推品种定向。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和专家论证,市农业局在秋播时向全社会发布了小麦主推品种公告,引导农民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使以郑麦9023为主的优质白皮小麦种植面积比例达97.5%以上。
二是强化技术服务。为了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特点,提升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创造性地搭建了科技含量更高的农技推广新平台,主要是:1、创建手机短信群发和专家回复系统,每天根据当前的农事内容向用户群发送相关技术、价格信息,指导产销活动;2、与电视台合办“垄上行”农业服务专栏;3、启动“农信110”有线电话自动咨询系统。不仅提高了专家技术培训的履盖率,传播速度,而且增强了技术指导的实时性,适用性,直观性,同时,寓教于乐,使枯燥的技术讲座融于农户的生活和田间地头,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三是组织专业化农机作业:我市根据农村劳动大量外出打工,务农劳动力数量不足,素质下降的特点,狠抓了农机防病治虫队伍建设和机械化耕整播种和收获的作业。据统计全市夏粮小麦机械化种收面积达6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1.7%,使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有效地解除了劳动力和畜力不足的生产限制瓶颈,促进了播种面积的扩大。同时,机械灭茬,使麦杆基本上实现了机械翻压还田,变焚烧为培肥地力。
四是依托测土配方项目,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去年秋播时,根据项目中土壤肥力测定结果。组织各级农技部门编印施肥明白卡送达到户,让农户按需施肥,按养分丰缺情况配方定向施肥,节约成本提高产量。
三、产业化运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动力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粮食生产政策,建立小麦生产发展的长期稳定发展机制,我市农业部门组织供种企业、基地乡镇和粮食购销加工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紧密利益联合体,实行供优质良种、全程保优栽培、规模化连片种植、企业订单收购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达到多赢共荣的目的,去年全市订单面积达3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2%,并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今年夏粮虽然面积大、产量高,但要持续稳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我市地处国家最低保护价政策实施区域的最南端,收获上市早,但国家保护价启动较迟,部分农户低价贱卖;二是小麦生产的发展应根据市场需求,平衡发展,目前的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和无序性,一旦过剩将对国家农户带不必要的风险;三是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小麦生产的抗灾避灾,救灾能力仍然较弱,增产对良好气候条件的相关性非常密切;四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工作量还很大,需要国家进一步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五是农民的组织性较差,市场的主体地位不强,产品的标准化、批量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要根据荆州市的产销特点及时启动最低保护价收购;二是要制定区域性小麦生产的指导性面积、产量、质量指标,避免生产过剩,粮贱伤农;三是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提高抗灾能力;四是积极扶持粮农的产销互助合作组织和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的发育和发展,提高农业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小麦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