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6月份新麦上市以来,小麦市场行情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局面。7月初在中储粮临时储备收购利好的影响下,小麦市场价格出现了上涨,但此行情似乎像昙花一现,随着中储粮收购任务的基本完成,7月份下旬价格再次出现回落,国内小麦市场整体上呈平稳趋

自6月份新麦上市以来,小麦市场行情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局面。7月初在中储粮临时储备收购利好的影响下,小麦市场价格出现了上涨,但此行情似乎像昙花一现,随着中储粮收购任务的基本完成,7月份下旬价格再次出现回落,国内小麦市场整体上呈平稳趋弱态势。当前小麦市场即将进入传统的需求“旺季”,然而购销市场却依旧一片冷清,市场继续呈僵持状态。观察国内小麦后期市场,笔者认为利好、利空因素依然交织并存,单边走势还不明显,在缺乏实质性利多消息的刺激下,小麦价格上涨有压力,下跌有支撑,市场价格平稳振荡将是主流,“稳”领后市大局仍将持续。

一、市场利好因素分析
就目前来看,国内后期小麦市场,支撑价格利好因素并不少,基本题材还算可以。

1、我国小麦紧张平衡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我国今年夏粮产量达2,025亿斤,同比增加102亿斤,增长5.1%;夏收小麦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国家粮食局预测今年冬小麦产量为9000万吨,同比提高5.0%。但据有关专家分析,本年度小麦产量仍然无法满足当前国内的年需求量,小麦紧张平衡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小麦库存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产需出现较大缺口,导致库存大幅下降。2004/2005年度小麦产量虽然出现恢复性增加,但总体依然是供不足需。年度期末库存小麦4317万吨,已接近3000万吨的粮食安全警戒线,本年度小麦库存消费比仍居于25%左右的水平。2005年/2006年度国内小麦产量仍然是产不足需,预计还会动用库存。国内小麦市场的“紧平衡”状态,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紧缩小麦的下跌空间。

2、国家政策继续支持小麦价格走稳。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多次出台了利好小麦市场的政策,尤其中储粮系统310亿斤临时储备收购对提振持续低迷的小麦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目前由于中储粮基本完成了临时储备收购任务,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相关政策还会继续利好市场。如近时期小麦价格的回落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河南中储粮系统继续按托市价格敞开收购,各级地方储备也相继开小麦的竞价采购活动,虽然采购数量不大,但已表明国家的动态。后期如果小麦价格继续下跌,国家将很可能会继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小麦价格的稳定。特别是在秋收过后新麦播种期间,为提高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国家也不允许小麦价格有大的波动。利好市场的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少。

3、小麦种植及企业库存成本增加。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相当大的限制农用生产资料涨价措施,国家也付出了近几十亿元的代价,但作用非常有限。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小麦种植成本上升,每亩耕地的种植成本增加了30—40元/亩,成本的增加远远超过了国家对农民种植的补贴。河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今年小麦成本收益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小麦生产成本316.03元/吨,较去年增加4.3%,小麦净收益258.9元/亩,减少12%。河北省小麦亩现金成本为274.44元,比上年256.56元上升6.97%。就目前企业的库存成本来看,价格也不算低。如河南粮食企业去年小麦的收购价格多在1400-1420元/吨左右,加上库存费用,目前陈小麦的成本价在1490元/吨左右;今年小麦的收购受政策托市的影响,大多也1380-1410元/吨左右,按目前的价格顺价销售并不顺利。种植与库存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封闭小麦的下跌空间。

4、进口数量减少减轻了对国内市场的压力。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7万吨,这是去年初以来我国小麦单月进口量的最低值。1至7月份我国小麦进口总量为294万吨,同比降低15.4%。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测,2005年7到2006年6月份期间,中国小麦进口总量为400万吨,低于2004/2005年度的700万吨。人民币的升值能对小麦等农产品带来多大的影响,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小麦进口影响不大。去年为鼓励小麦进口,国家取消了进口增值税。如果国家要限制小麦进口,只要恢复增收增值税即可,何况国家还可以进行进口配额控制。预计我国未来数月的小麦进口有望逐步放慢,这将减轻国内市场面临的供应压力。

5、目前农民惜售心理依然较强。由于今年新麦开秤价格偏低,农户惜售心理较强,出售小麦积极性不高。进入6月下旬以来,受国家政策调控市场的影响,小麦市场价格不断回升,农民盼的是价格继续上涨。一旦市场价格下跌,农民是不会出售手中粮食的。据笔者与农民交谈了解,如果后期小麦价格低于今年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收购价格,农民宁愿继续存储,也不出手中小麦,除非急着用钱不得不卖。农民惜售的较强心理,会支撑市场小麦价格的稳定。

二、市场利空因素分析
在看到小麦市场利好因素的同时,影响小麦后市的利空因素也是很多的。
1、2005/2006年度国内小麦供应相对宽松。本年度当年小麦产需虽然仍有缺口,但供应较为宽松。2005/2006年度全国小麦的消费量仍将维持在10500万吨左,而当年供应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当年的小麦生产量,大约在9400-9500万吨左右。另一部分是当年小麦的纯进口量。去年国家为稳定国内的小麦价格,采取了积极进口小麦的政策,免征13%的增值税,扩大进口总量,全年累计签订小麦进口合同1000万吨,实际进口小麦723万吨,使2004/2005年度小麦供应缺口减少。2005年实际小麦进口量将由2004年未执行完毕的277万吨和2005年新签合同执行数量构成,虽然上半年进口量较为可观,但都是执行去年未执行的合同,今年还没有新签订一笔进口小麦合同。由于夏粮丰收,小麦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进口作为调节工具,今年的小麦进口量会减少,由2004年的723万吨下调到300-400万吨左右。综合分析05/06年度的供需形势,产需虽然有缺口,考虑进口因素,供需缺口较小,只需动用小量库存小麦就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这对目前的小麦库存影响是微乎其微,小麦市场供应相对宽松。

2、我国小麦年消费量呈下降趋势。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国内小麦1998——2005的年消费量分别是10885、10860、10900、10830、10610、10650、10500万吨,呈下降趋势。有的专家认为,国内小麦年消费量可能被高估。如按2004年4月底的库存与2005年4月底的库存相比较,库存量基本持平,而本年度小麦的总供应量只有9800-9900万吨左右(2004年小麦的产量9100-9200万吨,进口量为723万吨),这也说明国内小麦年消费量在10000万吨左右。根据对小麦消费量的研究成果分析,虽然人口总量在增加,但由于人均口粮小麦消费水平在下降,大米的消费比重在增加,目前预测小麦消费总量在10500万吨左右。总起来看,各种分析虽有差距,但我国小麦消费呈下降趋势这是肯定的。

3、国内面粉市场一直需求不旺。目前小麦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下降,眼下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疲软很大程度上与面粉需求迟迟难以启动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虽然当前正逐渐进入国内传统的小麦“两节”需求旺季,但其特征已明显弱化,一方面体现在对市场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拉动时间将较往年有所延迟,且强度与时间长度均有所下降。回顾2005年上半年面粉市场,春节期间“旺季不旺”、五一期间没有明显需求拉动、新麦上市后面粉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加工企业利润空间缩小、部分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导致了加工企业的采购观念发生变化,一般只储存7天左右的加工需求量,随加工随采购,以减小市场风险。目前虽然双节将至,利多因素增多,但由于人们消费观念已经转变,过节期间不可能在像过去那样大量采购面粉。在目前国内小麦市场整体需求仍没有出现较大的起色、国内小麦供应较为充足、面粉企业采购并不积极的情况下,对节日消费再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是不现实的。

4、后期小麦市场压力客观存在。后期小麦的供给主要来自农民手中剩余的新麦、经营企业今年收购的新麦及国储库陈麦的出库。就农民而言,当前大部分小麦主产区农民新麦库存仍较多,一般在50%—70%之间。尽管相当一部分农民出售新麦的积极性不高,但考虑到秋种购买生产资料的需要,农民售粮变现欲望增强。就经营企业的经营方式而言,大多数经营企业都采取了不留库存,随购随销的方式。即使有的企业原有些库存,也都争取在价格高点销售出去,各地小麦销售力度都很大,一定程度上加大小麦市场的供应量。就国储库陈麦出库而言,短期来看还没有时机,政府为了保证农民利益,防止陈麦打压市场,必然会把市场空间先留给农民。但从长期来看,小麦销售是必然的,不可能长期存库,潜在的压力始终存在。在国内小麦需求短期难明显改观的前提下,后期小麦市场供给压力不可低估。

5、众多企业尤其非国有企业入市收购仍持观望态度。对于今年前期的小麦收购市场,总体上看基本上还是政策主导下的市场。有关调查发现,除中央储备企业、少数大的购销企业采购较积极外,其它企业并没有相继跟进。即使收购也是随购随销,收购量不大。分析原因:一是去年的教训心有余悸。去年是粮食市场放开的第一年,许多企业没有经验,出现抢收行为。后来价格下跌,导致很多企业亏损。今年粮食企业增强了风险意识,不敢贸然大量收粮。二是经营者认为“托市”政策难以让小麦价格长久维持在较高价位。多数认为国家采取措施保证农民利益,小麦价格止跌上扬是暂时的,小麦价格保持高价位不会太久,后来的市场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国家还能不能继续托市,能托多久,众多经营者还在观察。三是虽然放开了收购市场,但非国有企业收购量并不大。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显示,当前在全国累计收购的新麦中,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占全部新麦收购量的87.1%,可见国有粮食企业几乎成为了小麦市场上的主要收购力量,非国有企业入市收购量不大。估计后期这些企业入市收购还会相当谨慎。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