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鄂州素称“百湖之市”,是武昌鱼的故乡,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水面65.06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225.6万亩的28.8%,其中精养鱼池22.05万亩;湖泊119个,面积32万亩。200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38万吨,比2001增加2.37万吨,增长26.38%,水产业产值
鄂州素称“百湖之市”,是武昌鱼的故乡,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水面65.06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225.6万亩的28.8%,其中精养鱼池22.05万亩;湖泊119个,面积32万亩。200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38万吨,比2001增加2.37万吨,增长26.38%,水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98%,首次超过种植业,跃居大农业各业第一。蜚声中外的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是目前鄂州市唯一被国家确定的原产地名优鱼类。鄂州作为武昌鱼的故乡,培植和发展这条文化鱼,打造品牌效能,以此来拉动全市名优水产业的发展,走现代化渔业之路,巩固“百湖之市”的鄂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产业地位,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武昌鱼古称“樊口鳊鱼”,原产该市梁子湖水系的樊口地区。古代帝王孙权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现代伟人毛泽东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给武昌鱼赋予了神秘诱人的光环,由而引起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在20世纪七十年代起相继推广武昌鱼养殖。但以鄂州市原种武昌鱼的生态学效率高、具有生长较快、生长周期短、疾病少、抗逆性强、回捕率高,且肉质细腻、肥嫩味美等特点,一直被国内外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从而,武昌鱼给鄂州市带来水产业的发展、渔业经济的提升、综合效益的提高。
自1985年经该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鄂州武昌鱼研究所”后,鄂州市先后建成武昌鱼原种场、养殖场3个,并于1991年在梁子湖设立“湖北省鄂州市团头鲂(武昌鱼)种质资源保护区”。提高武昌鱼养殖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武昌鱼的知明度得到了提升。同时该市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武昌鱼加工厂焕发了生机。加工厂自该市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从日本大洋株式会社引进先进的鱼糜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以来,全市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水产加工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有较大的提高,1996年起由生产“吉品”牌产品改成生产“武昌鱼”牌产品后,品种由鱼香肠、冷冻调理食品等6个品种,增加到现在的30余个优势品种,年销售额由原来的200万元上升到2000万元。目前,已形成武昌鱼系列、熏鱼系列、鱼香肠系列、冷冻产品系列、蔬菜系列等5大系列的水产加工食品,产品俏销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美国、韩国和欧盟。武昌鱼品牌的无形资产地位和价值凸现出来。为此,武昌鱼缔造农业上市公司。2000年8月,鄂州市第一家农业企业湖北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名优淡水鱼命名的上市公司,标志着武昌鱼给鄂州市带来了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机遇。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总资产达到26亿元,以农业养殖、加工为主导产业,开发房地产、电子信息产品、制药及旅游业等热门产业。
武昌鱼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了鄂州市水产支柱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全市引以为自豪。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武昌鱼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应把加快武昌鱼产业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开发鱼文化的底蕴,作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分散的养殖模式阻碍了规模效益的产生。武昌鱼作为鄂州市优势品种,在现有国有、集体、个体养殖水体中,多以搭养为主,单产量不高,且连片的精养鱼池主养不多,无法达到大批量生产商品武昌鱼的目的。近年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客商提出的年求购量都在1000吨以上,因全市的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不能满足客商的需求。2002年,全市武昌鱼养殖区域分散到“四区”(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长港管理区),产量6300吨,仅占水产总量的5%,无法使这条名鱼从规模养殖、批量生产中得到“大蛋糕型”规模效益,较难形成武昌鱼的远期效益和发展成果。
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武昌鱼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工附加值高的武昌鱼已成为带动武昌鱼养殖和销售的“效益链”。2002年,全市34家加工企业和个体户加工生产即食型“多味武昌鱼”系列产品和方便型“风干武昌鱼”系列产品仅为156万条,计1100吨。生产出的产品不存在存库,可以说是即产即销。但加工量不大,不能获取量增价多的效益。其主要原因是多数企业的加工设备技术含量一般,生产方式多为手工作坊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大批量优质产品。另一方面,生产的高科技含量产品较少,花色品种更新速度慢,难以体现高附加值产品效益。加上常规的加工技术易掌握,省内其他地区已开始生产仿冒本地武昌鱼相似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较严重影响产品品质保持及武昌鱼名声,同时用低价的方法打压该市产品,不利于武昌鱼品牌长期良性发展。
宣传力度不够影响铸就武昌鱼驰名品牌商标。广告宣传是品牌产品形成的重要方法,同时也为形成驰名商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武昌鱼品牌虽说在名人效应和一定的营销方式(如举办武昌鱼文化节)中脱颖而出,在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中销售,但建立营销公司不多,仅限于北京、深圳、武汉等少数几个城市,远远未到达名牌产品应有的“功底”。这与广告宣传资金投入不足,参与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媒体“露脸”率不高无不有重要原因。可以这么讲,近几年来,中央级甚至省级电视、报纸媒体几乎难觅武昌鱼的“音容相貌”,给人“闺中佳人君不识”的印象。
武昌鱼一直是该省、市渔业主管部门重点推广发展的对象。2005年,武昌鱼被确定为鄂州市今后发展四大优势水产品的首位产品(其他依次为河蟹、珍珠、红尾鱼),已被作为启动“50万亩无公害水产板块”项目中的“10万亩武昌鱼出口基地”的主要发展对象。这对于振兴武昌鱼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向社会大量提供正宗原种武昌鱼,进而提升武昌鱼品牌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同时,武昌鱼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加快,为不久将来生产以武昌鱼冠名的各类系列产品注入增殖的潜力。
开展主养,连片生产,满足需求,形成规模效益。在杜山至三山的十公里武昌鱼养殖长廊里,可分期规划一定的区域精养连片面积,作为武昌鱼主养地,通过产业宣传、技术培训、种苗供应和政策扶持,帮助渔民主养武昌鱼,形成较大规模的精养基地。国有、集体养殖单位应发挥养殖面积大、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开展规模化的武昌鱼生产。去年以来,武四湖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用500余亩精养鱼池进行武昌鱼生产,亩产达1000—1500斤,产品俏销武汉,值得推广。只有武昌鱼生产达到规模化养殖,形成大批量的商品鱼,才能满足外地客商的“批发”需求,达到类似“山东寿光蔬菜基地”规模化的效益。
注重原种,繁育良种,搞好苗种生产基地。鄂州市20世纪八九十年建成的一批武昌鱼繁殖基地,由于建设标准不够高,规模不大,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座落在杜山水生科技园区内的国家级湖北团头鲂原种场项目的续建工程全线完工和待验收期的到来,该市水产主管部门应全力抓好1250亩的高标准、高档次、大规模的国家级原种场建设,使之今后能为社会提供15亿尾的优质武昌鱼苗种,吸引全国水产养殖企业的“眼球”,以此通过销售种苗来提升武昌鱼品牌的效益。
增加加工产量,引进高新科技,开发新品种,获取高效的附加值。面对全市170多家中小型水产加工企业和个体加工专业户,龙头加工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归并一些有市场、有规模生产能力的加工企业作为联营企业,用统一的“武昌鱼”品牌、统一的营销策略来扩大加工规模。同时,尽快更新设备,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技术,除生产的以武昌鱼为原料系列产品外,可大量利用低档水产品开发“武昌鱼牌”保健、美容、合成及新型水产饮料食品和调味品,提高优质水产品深加工的品位和档次,重点开发有药理、保健、益智作用的系列产品,直正使武昌鱼品牌在高新科技的水产加工中发扬光大式的增值。
文化包装,广告投入,网络拓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效应。生产加工品要围绕品牌,通过保持品牌形象和识别统一性,建立完善的品牌文化,如:产品文化、产品商标、包装、宣传品等要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一致性、协调性及延展性。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可有选择地筹措资金开展五种形式的武昌鱼品牌广告宣传:上互联网,在网上做主页发布供求信息;做媒体以区域市场为主,在电视、电台、报纸发布信息;立户外广告,通过在区域市场树立企业及品牌形象广告;办活体广告,根据不同的区域市场及消费心理开展以人体流动的促销活动;缴进店费,通过交费进入商家的场店,开展场庆、周年庆和产品促销活动宣传企业及产品。以网络拓展的形式,在重点城市建立企业武昌鱼品牌产品销售直属分公司,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在中小城市以代理商来发展业务网络,以此用协助管理、监督、服务和指导来辐射周边市场。通过以上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武昌鱼”品牌产品,争取早日纳入国家驰名商标,获取具大价值无形品牌资产和效益。
养殖武昌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