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重要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近年来在我国的消费增长迅速,年消费量已从2000年的15万吨猛增到2004年的5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但由于国内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每年要靠大量进口来弥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国内外都已开始对中
作为重要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近年来在我国的消费增长迅速,年消费量已从2000年的15万吨猛增到2004年的5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但由于国内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每年要靠大量进口来弥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国内外都已开始对中国聚碳酸酯业进行投资,虽然全部形成生产能力尚需时日,但专家认为我国聚碳酸酯紧缺短局面未来几年内就会得到改变。我国聚碳酸酯研究开发起步很早,沈阳化工研究院早在1959年就开始对聚碳酸酯进行研究开发,起步很早但始终未形成规模化生产。2004年我国仅有上海中联化工厂、重庆长风化工厂、五矿常州合成化工总厂等8家工厂建有生产装置,但装置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较落后,产量低、品级牌号少,总年生产能力仅在5000吨左右,实际产量仅约3000吨。而且由于品质还无法达到下游应用厂家的要求,产品大部分自用。因此,实际上我国聚碳酸酯业尚未真正起步,长期以来国内供应几乎全都要靠进口解决。
与此同时需求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聚碳酸酯进口量已由2001年的27万吨迅速增加到59万吨左右,需求增长动力十足。近年我国聚碳酸酯市场快速增长主要是电子电气产品、中空阳光板、CD和DVD光盘及非一次性饮用水桶和食品容器需求拉动。其消费结构大致为:电子电气包括计算机配件42%,中空阳光板26%,光盘13%,饮用水桶和食品容器10%,复合材料和汽车工业等领域10%。今后几年我国原有的主要消费领域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计算机和家用电器持续增长,该领域未来对聚碳酸酯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12%;铁路、公路、机场及城市建设,对中空阳光板需求依然强劲,预计未来对聚碳酸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15%;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最大光盘消费国,随着拜耳公司上海光盘级聚碳酸酯生产基地投产,未来几年光盘对聚碳酸酯需求仍将保持20%以上高速度增长;而未来国内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将是以之为基材的共混合金类复合材料,其中汽车工业将是主要拉动力。
投资踊跃仍难补缺,是目录我国聚碳酸酯业的真实写照。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或者说占领中国市场外商加快了投资中国聚碳酸酯市场的步伐。拜耳公司已与上海华谊集团组成合资企业,共同投资5.6亿美元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聚碳酸酯装置,计划一期工程2006年2季度完工、生产规模达10万吨/年,二期工程2007~2008年建设、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到20万吨/年;帝人化学公司在浙江嘉兴建设5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已于2005年6月投产,2007年产能计划扩建至10万吨/年,虽然规模一般但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聚碳酸酯的里程碑;中国蓝星集团所属沈阳化工的28万吨/年聚碳酸酯计划于2006年开工,虽然产品品质可能略逊于拜耳,但规模更胜一筹,可跻身于全球前列;另外,三菱瓦斯化学公司也拟在中国建设10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计划2007年投产。
聚碳酸酯在国内研发起步早、发展速度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主要原料双酚A不过关。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www.epoxy-e.cn)介绍,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的双酚A产业都是污染严重、产品粗放的落后工艺,1985年前后全面关闭。这些产品不要说制备聚碳酸酯,就是用于要求低得多的其它领域也不能满足要求。而双酚A技术含很高,上世纪西方对我国一直进行封锁,90年代初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才从波兰引进了离子法工艺,由于当时该自行负责了设计,同时设备国产化达到90%,因此很快实现了消化提高,目前该厂不仅拥有全部自主知产权,而且多年经过改进技术已远先进于当初引进的“工艺包”;而且该厂又于2003年建成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25000吨/年先进装置,因此为国内发展聚碳酸酯提供了基础平台。随着我国万吨级酯交换法聚碳酸酯连续缩聚新工艺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聚碳酸酯生产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为我国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建立万吨级聚碳酸酯生产装置奠定了基础。2004年3月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聚碳酸酯项目在四川省绵阳国家科教创业园动工建设,由晨光发达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该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最终将形成年生产能力5万吨/年,其中一期1万吨/年装置将于2006年投产;吉化公司计划在2007年兴建10万吨/年的聚碳酸酯装置;兰炼化工总厂也将投资15亿元建设10万吨/年装置。
我国聚碳酸酯正在呈现内外资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将保持15~20%之间,2005、2006年国内的聚碳酸酯市场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7万吨、80万吨左右。国内产能短期内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扭转基本依赖进口的状态,到2010年我国聚碳酸酯将成为全球产销大国,并实现产需平衡。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www.epoxy-e.cn)专家表示,届时我国双酚A消费也将由环氧树脂一极独大,变为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平分秋色。
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