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4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低于此前公布的13%这一调控预期值。此外,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000亿~9000亿元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前许多外资投行呼吁中国央行及时采取进一步的货币放松政策,2014年12月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不尽乐观,但在昨日公布数据的同时,央行依然通过另外一篇新闻稿传达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决心。
此外,根据央行数据计算,2014年12月影子银行再度升温,社会融资相关指标在12月均大幅飙升,同时12月新增贷款也只占当月社会融资总量的约41%,而这一数据在11月为74%。
2014年新增信贷创新高
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了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且从历史经验来看,年末一般是信贷增长的低谷,与往年同期数据相比,近7000亿元的12月新增贷款已经不算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2014年的M2增长不及预期呢?
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昨日的通气会上表示,M2增速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外汇占款明显放缓,2014年末,外汇占款27万亿元,全年增加6410亿元,同比少增了2.12万亿元,这使得央行不需要通过回收外汇来投放流动性;二是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导致货币派生能力下降;三是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实施,使得季末、年末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的积极性减弱,导致12月份存款增长不及往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虽然M2增速不如预期,但符合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经历由重“量”到重“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相应也不需要那么高速的货币供应增长,这体现了央行在控制流动性上的稳健取向。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229亿元,同比少增4281亿元。存款数据的疲弱,可能会削弱金融机构进一步投放贷款的能力。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其计算出来的12月企业户中长期贷款新增近5300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企业贷款“淡季不淡”对经济而言是积极信号,可能与之前央行调高合意贷款规模有关,也有可能与近期密集出台的投资计划有关。但这一势头与当前信用风险上升、资金风险偏好下降的势头相悖,其中是否有非市场因素存在,高增长势头能否持续均有待观察。
12月表外融资大幅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比上年少8598亿元。从结构看,2014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9.4%,同比高8.1个百分点。2014年委托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少增39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5174亿元,同比少增1.32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285亿元,同比少增9041亿元。同时,直接融资的规模则有所增加,2014年企业债券净融资2.43万亿元,同比多614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50亿元,同比多2131亿元。2014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69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5486亿元和4413亿元。
宗良表示,由于表外融资受到政策调整挤压,大量的融资需求转移到表内的信贷上来,导致2014年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占比反弹。
盛松成指出,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预计未来人民币贷款占比总体还是会呈下降趋势。他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50%~5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央行降息之后,影子银行出现明显抬头。
就去年12月的社会融资情况,根据央行公布的全年及前11个月的分项数据计算,12月,涉及到影子银行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量大幅上升。其中,12月委托贷款较11月多增3000多亿元、信托贷款环比多增241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量由负转正,由11月的-672亿元增长到12月的约600亿元,环比多增了约1200亿元。同时,12月不到7000亿元的新增贷款也只占了当月社会融资总量的约41%,而这一数据在11月为74%。
刘东亮表示,“从信贷结构来看,12月社融是个亮点,达到1.69万亿,为下半年最高,回升至2014年上半年的水平,也好于历史同期,表外融资出现积极迹象,信托、委托贷款都有大幅增长,实体经济融资的可获得性出现明显上升,有利于经济企稳;如果社融高增的局面能够持续,则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压力的上升,也有利于一系列投资计划的落实。”
专家:央行或保持以静制动
与此同时,2015年央行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于1月13日至14日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定向调控和改革创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平稳适度增长,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2014年以来,“定向”、“微调”成为央行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尽管央行在2014年底实施了一次降息,但对进一步降息或降准则保持谨慎。央行官员也多次强调,降息并不代表稳健货币政策转向。
“只要金融数据不剧烈下滑,央行在中短期政策基调上可能就会保持目前以静制动的格局。”刘东亮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盛松成指出,据央行抽样统计数据,2014年12月末,企业贷款利率比2014年初下降5个基点,比3季度末下降14个基点。这表明央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效果。
宗良表示,央行通过SLF、MLF等定向流动性调节工具,能影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达到间接引导长期的企业融资利率下降的效果。
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