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收取充电服务费,这是最中规中矩的赚钱方法。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这辛苦钱大概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类型。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用户收取电费和一定的充电服务费。这个所谓的“充电服务费”,是指车主在公共充电设施上享用充电服务后,需要向服务提供方支付的除基本电价之外的费用。

 2016年中国充电桩市场需求及投资前景分析

    一、批发+零售电力

    新电改放开售电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主体,也就是说,充电站运营商只要符合相关资质并拿到售电牌照,也能成为一名售电商,分一杯售电的羹。当然,如果你不愿自己操盘,更稳妥而折中的办法是选择直接与售电公司合作。

    盈利模式主要是充电站运营商以批发价获得电力,零售价收取电费,赚取批发零售电价差,归纳起来就是“批发零售电力+充电服务”。批发零售电力差越大,成本回收期越短。

    这条思路的痛点在于,电力购销差究竟能有多大的盈利空间。电力毕竟不是白菜,单纯打电费价格战难保不会出现淘宝“9块9包邮”的混战局面。因此我们更关心的是,细分后的电动汽车充电领域,能否实现良性而有效率的竞争,是否能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而发改委密集召开了四次电改配套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分别向电网、协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电力企业及地方发改委征求意见,电改“9号文”的五个配套实施意见和一个指导意见有望很快发布。

    二、收取充电服务费

    收取充电服务费,这是最中规中矩的赚钱方法。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这辛苦钱大概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类型。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用户收取电费和一定的充电服务费。这个所谓的“充电服务费”,是指车主在公共充电设施上享用充电服务后,需要向服务提供方支付的除基本电价之外的费用。

    在北京,自2015年6月1日起至2020年1月1日,公共充电桩每千瓦时收费的上限标准为当日北京市92号汽油每升最高零售价的15%。截至2015年7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江西等13个省市陆续出台了充电服务费标准。其中,江西标准最高,达到2.36元/千瓦时(含电费),青岛最低,为0.65元/千瓦时。充电服务费最高标准不等于实际执行标准。

    目前,社会资本建一个普通规格的慢充充电桩成本大约在4到5万元之间,光指望充电服务费回本就得三五年,盈利空间真心不忍看。再者,为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必须确保其使用成本显著低于燃油(或燃气)汽车,太高的充电服务费无疑会降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连带危害充电设施产业。充电服务费永远不可能成为整个充电桩产业盈利的重点,盈利只能来自于增值服务。

    三、与智能停车结合

 如将智能停车和充电桩结合,则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

    《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收费,大力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意见》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推动停车智能化建设,包括各地加快对城市停车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并对外开放共享;促进咪表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

     停车智能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成本,分流高峰车流,车主可以根据实时监控的停车场车位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原本的行程,避免了到了目的地四处寻找车位带来的车流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并可有效地将停车场空余资源利用起来。

    四、充电服务生态系统

    如果你天生脑洞比较大,想来点儿有趣的,投资充电桩同样适合你。以充电网络作为入口,你甚至可以打造一个充电服务的生态系统,挖掘手机app、汽车检测保养、充电套餐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让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因为充电站不同于传统加油站“即加即走”,充电服务时间普遍较长,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之间,这就给高附加值服务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充电期间,充电站可以提供汽车检测、汽车保养维护等服务,还可以通过开发APP,实现手机预约、网上付费、到站充电兼维修保养的流程,打通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整个产业链,打造综合服务生态圈。一旦有了足够的用户和数据,又可以通过收取广告费、为客户定制充电方案、收取用户附加费等方式,借鉴淘宝模式增加盈利点,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形成自我成长的生态系统。

    五、众筹建桩盈利模式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加油站”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软肋。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近8万辆,更凸显充电桩建设的滞后性与紧迫性。目前,北汽新能源首批8个充电站21个充电设施正式投入使用。此次北汽新能源投资建设公共充电桩采用的是众筹模式,即无论企业或个人,都可通过提供场地或资金的方式参与建设,共同分享收益。

    充电桩众筹并不是新概念,北汽在北京众筹建桩之前,星星充电就已经在江苏常州开始试行充电桩众筹,效果非常显著。江苏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采用互联网思维的“众筹模式”,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设充电桩1160个、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289辆。

    众筹模式作为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充电运营商需要自己买桩、找地、建设的自建自营模式,由项目发起人、支持者和平台构成,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分摊成本、合力共赢的形式,可有效提升项目效率。公共充电桩建设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环节,存在成本高、规划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而众筹模式的加入则恰好解决了这些难题。

    参与众筹的企业和个人,可以在这个模式中扮演投资方、充电服务运营方、场地资源方中的一个或两个角色。通过众筹这种形式,实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场地的出场地”,共同推进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充电桩众筹有效整合了充电桩建设中各种资源,解决了“有场地的没资金建桩,想建桩的没有场地”等问题。

    六、免费电桩盈利模式

    在美国,有这么一家电动汽车充电公司--ChargePoint,在电动汽车只有星星之火之时,就抢先布局了充电桩市场,只因电动汽车是它的信仰。如今,美国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角逐充电桩市场,俨然已成燎原之势,而它几乎成了美国充电桩市场的霸主。

    2007年,这一年美国电动汽车数量可谓屈指可数,但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坎贝拉的ChargePoint(当时称作CoulombTechnologies,2012年12月更名)却开始着手电动汽车充电的布局,比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早了一年的时间。

    早年的布局使得ChargePoint现在成了业界的翘楚,目前它已拥有22,424个可供充电点,遍布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四大洲,并在公共充电站网络系统占有70%的市场占有率,充电站与所有品牌的电动车都可以兼容,且开发了自己的手机APP。

    ChargePoint拥有全美国70%的公共充电桩,而它们中绝大部分都提供免费充电。你可能会很疑惑,免费充电还能挣钱吗?这个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粉丝经济,只有先拥有大量的用户,后期才能打开正确的挣钱方式。而吸引粉丝的第一步就是“免费”。

    先从卖桩说起,ChargePoint几乎免费地把充电桩卖给雇主,让更多商家拥有充电桩,从而实现“电动汽车随处充电”的梦想。而解决了充电的后顾之忧,也就有更多的人选择电动汽车,毫无疑问ChargePoint也就拥有更多粉丝。

    但几乎免费不等于完全不要钱,早在2013年10月,ChargePoint就推出了“Net+”的购买计划,它能让购买者只需要首次支付很少一部分钱,然后自主选择分期付款年限。值得提出的是,拥有充电桩者可以用后期盈利的钱来填充分期付款的钱,而且这笔购买的钱还包含了安装和后期的维修。

    ChargePoint在把桩卖给各个商家后,就靠其网络运营而每月向它们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二者形成利润的分享。

    这些购买充电桩的商家一般是大型商场、超市、酒店,以及房地产商等,而它们为了吸引顾客则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你很难说它们让消费者免费充电就不挣钱,因为同样依靠“免费”,这些买桩的商家也拥有了一票粉丝。比如大型商场,顾客可能会因为是免费充电而花更多时间购物,这深层次地增加了商场的营收。

    即使大多数2级充电桩仍然是免费的,到2023年,美国电动汽车充电的整体收益将从2014年的8110万美元增长至29亿美元。

    但需要提出的是,不是所有买桩的商家都提供免费的充电,因为这些收费的商家当初是冲着挣钱而买的。ChargePoint在把充电桩卖出去后,就让买家自主经营,自主决定服务对象和设定充电价格。

    这些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商家平均要价2美元/小时,但根据研究显示,这种公共充电如果花费2美元,在家充电竟花不到1美元。这样一来,很多车主就不会选择去这些商家充电。

    针对这种情况,ChargePoint的CEO-Romano就提出,2美元/小时确实有点贵,但是随着这个市场的成熟,充电的价格会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而这些商家也会慢慢学会经商之道。

    纵观免费充电和收费的,消费者更愿意去免费充电的地方,互联网时代讲究的就是粉丝经济,只有拥有了一票追逐者,想怎么挣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七、盈利模式面临困境

    2015年10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这一具体目标。

    毫无疑问,充电桩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目前看来,政府以及电网、民营资本、汽车企业等多个渠道均有资金注入这个业务。国家会拨款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鼓励社保基金探索投资充电基础设施领域,此外未来还将成立充电基础设施基金,发行基础设施企业债券解决资金问题。

    但充电桩业务需要有明朗的盈利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充电设施的建设中。

    目前充电桩公司倾向于采用“互联网+”方式来提供充电服务,通过app等互联网连接方式,将线上的需求和线下实际的充电桩连接起来,消费者可以提前了解充电桩的位置,提前在软件上预约充电时间,并且在网上完成支付,最后再到充电桩前接上电源。

    但目前这种方式还处于开拓生态圈的阶段,由于使用效率低,近期难以通过充电收费、广告、app的客户数据分析与运用等方式来实现盈利,充电桩业务无法准确计算出其投资回报周期。

    所以目前充电桩业务虽然备受关注,依然没有进入发展快车道,希望在一系列支持政策落地后,未来会有更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出现,充电桩业务的盈利方式也能更明朗。

    2016-2022年充电桩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