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来自不少家电厂家的消息显示,这一轮针对小家电等消费品的质量市场抽查、工厂监督,相对于过去十多年以来的质检、工商部门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来说,力度更大、手段更严。
近日,来自北京、河南、河北、广东等地质监、工商部门的市场行动已经表明,小家电成为这一轮“质检利剑”行动重点监督检查的对象。
来自不少家电厂家的消息显示,这一轮针对小家电等消费品的质量市场抽查、工厂监督,相对于过去十多年以来的质检、工商部门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来说,力度更大、手段更严。
此前已经公布的一些省市小家电产品质量抽查信息表明:小家电产品质量成为重灾区,大部分市场的抽查结果显示,小家电产品的最低不合格率在10%左右,而最高的不合格率竟然高达45%左右。
可以看出,2016年的小家电市场上至少有三成左右的品牌面临被清理出局。
造成近年来小家电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源,其实并不复杂:一方面,是大量小家电品牌,均为租赁品牌,而且一个品牌往往被多家不同企业租赁使用。比较知名的,如先科、万利达、半球、三角、夏新、长城,以及荣事达、美菱、康佳、奥克斯、志高等,这些品牌被多个企业租赁。
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小家电的产品多采取贴牌代工生产,往往是浙江、广东等地的很多手工作坊一家代工几十个品牌的小家电。
比如说,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电水壶,售价从18元到28元不等。很多电磁炉售价也在48元到58元,这种售价已经远远低于质量成本价,怎么可能有好产品?
温床与土壤正在消失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小家电市场上的很多品牌之后还会“死灰复燃”。因为,很多小家电品牌的操盘手们,就是典型的“游击队”策略:行情好就贴牌生产,行情不好就休息。
不过,对于今年这一轮的产品质量市场监管风暴,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思路,显然不只是希望刮起一阵风、很快就消失,而是在通过对很多劣质小家电产品长期赖以生存的电商平台的温床和土壤公开打击,希望可以对这些劣质的小家电品牌和产品“连根拔起”。
此前,家电圈也多次提醒各位家电厂商,阿里巴巴的全网“净网行动”,绝对不是偶然之举,而是基于与国家质检、工商部门达成共识,甚至是迫于相关压力之下,做出一种主动的“民间亮剑”:
意图就是要杀鸡儆猴,提醒那些还没有被抽查到的小家电品牌和厂家,要及时主动转型。尽快淘汰劣质小家电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
由此这一轮针对小家电行业的产品质量抽检风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家部委层面的市场抽查和打击,毕竟这种抽查的概率要小,而且周期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阿里旗下的全网平台开始整治劣质小家电,这可是长期以来大量劣质小家电存活的“温床”。
由此,随着曾经孵化和培养大量劣质小家电的“电商”平台的土壤开始清理劣质家电产品,众多的随机性、游击队型小家电品牌们,又能靠什么继续混下去呢?
小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