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的增长已基本停滞。从城镇居民来看,自2002年以来,虽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在持续增长,但每年的人均猪肉消费一直稳定在20千克左右。由此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猪肉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的影响微弱.
虽然目前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仅为2.24%,但其波动幅度往往很大,由此就会对CPI涨跌产生关键影响,以至于我国CPI的涨跌周期也被不少人士称为“猪周期”。由于CPI是宏观政策关注的关键变量之一,因而,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直接左右着货币政策的方向和空间。由此导致2015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的猪肉价格上涨,牵动着各方神经。
猪肉价格的上涨,从基本面来说,必然对应着猪肉供需缺口的出现。那么,我国当前猪肉的供需状况到底如何?储备肉和进口能够有效平抑猪肉价格吗?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如何?
2007年上半年之前,我国国内猪肉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2007年下半年及其之后,我国猪肉需求开始超过猪肉供给,供给缺口呈现波动扩大趋势。到2015年,国内的猪肉供给缺口已达80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2016年我国这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107万吨(图1)。供给缺口的扩大,直接推动了当前猪肉价格的快速攀升。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的增长已基本停滞。从城镇居民来看,自2002年以来,虽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在持续增长,但每年的人均猪肉消费一直稳定在20千克左右。由此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猪肉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的影响微弱.
从农村来看,人均猪肉消费需求也基本稳定。2000至2012年农村居民每年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大致在13~15千克之间波动。虽然2013年农村人均猪肉消费突然跳跃增长到了19千克,但笔者推断,这应是统计口径变化所导致的。因为我国在2013年之后,开始以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替代了城乡分离的调查方式,由此可能导致农村居民每年人均消费量的异常变化。在这种因统计原因所导致的一次性的跳动之后,2014年的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已与2013年基本持平,并未随收入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由此折射出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也已趋于稳定。
在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已趋于稳定、城乡居民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猪肉需求的增长就主要取决于人口规模的增长。而我国目前年均人口增长率已相当缓慢,仅0.4%~0.5%,大致每年仅仅增加500万~700万人。按照每年人均20千克左右推算,仅仅相当于我国2015年猪肉产量的0.01%~0.02%,是微不足道的。
截至2016年4月,猪肉价格已连续14个月上涨,累计上涨幅度超过46%,猪粮比已达历史最高值附近,然而,生猪存栏量却反倒还下降了4%。猪肉价上涨一年多、按猪粮比推算的养殖户盈利应大幅提升,但却未带来生猪存栏量的明显上升。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压缩了养猪的盈利空间,降低了养殖场(户)的补栏动力,这是传统的“猪粮比”指标所没有包含和无法测度的。
根据公开能得到的数据,生猪的养殖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质与服务费用,二是人工成本。在物质与服务费用方面,2011年之前,的确上涨明显,其也是2007~2008年那一轮猪肉价格迅速上涨的主要推动力。然而,从2011年至今,生猪养殖所需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基本保持了平稳,但人工成本却快速上涨。与2011年相比,2014年规模养猪所需的人工成本增长48%,散养生猪的人工成本增长超过6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猪粮比已开始与养殖利润率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背离。比如,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猪粮比价提高了约0.4,但成本利润率却下降了3.1%,生猪养殖出现了亏损。过去一般认为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为6:1,而2015年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将平衡点调至5.5:1至5.8:1。但事实上,在2013年猪粮比已上升到6.3:1时,生猪养殖成本利润率却竟然为-0.1%。由于人工成本的上涨,生猪养殖的实际盈亏平衡点明显高于调控政策所关注的门槛值。
由此显示,在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未能包含人工成本的传统猪粮比或猪料比,已不再是衡量养殖利润的有效指标(图3).
为此,我们对现有猪粮比指标进行改进,以生猪价格与玉米和人力价格之和的比值为基础,计算生猪价格与投入比。从图3可以看出,经历人工成本快速上涨之后,改良指标与近年生猪养殖利润率的走势更为接近。当生猪价格与投入比在2.2左右时,生猪养殖接近盈亏平衡。
人工成本的提高还直接导致了生猪养殖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缺乏规模效益、成本更高的散养户由于盈利困难,被迫退出市场。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数据计算,2014年散养生猪的盈亏平衡出栏价约为15.9元/公斤,规模生猪的盈亏平衡出栏价约为13.7元/公斤,而当年的生猪平均价格约13.3元/公斤。养猪场(户)的生猪销售价格低于盈亏平衡价。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每公斤分别亏损约2.6元和0.4元。
饲养规模在50头以下的养殖户(场)过去一直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主力。根据估算,自2007年至2013年,50头以下的养殖户(场)的生猪出栏量占比从超过50%下降到30%左右。散养户的退出导致此类养殖户出栏量下降超过了7000万头,而同期超过50头的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增长了2.3亿头。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与2007年相比,2013年生猪出栏量增长约26.6%,低于同期猪肉消费量增长约29.8%。
从储备肉投放的历史来看,当猪价上涨较快时或节日期间,政府往往投放储备肉以缓解供给不足的压力。然而,储备肉的投放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二,储备肉的投放规模有限,对猪肉市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2015年9月至10月,为应对中秋国庆双节的猪肉需求,政府投放10.2万吨中央储备肉,占同期总屠宰量的不到2.5%。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政府共投放15.2万吨的储备肉,仅占同期屠宰量的约1.4%。
从进口猪肉的情况来看,当前进口猪肉的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猪肉价格。2016年4月,进口猪肉的平均价格约11.7元,明显低于国产生猪的盈亏平衡出栏价。然而,进口猪肉的规模相对较小,2015年进口占猪肉消费的比例约1.9%。因此,当前可以适当加大进口力度以平抑国内猪肉价格。
首先,从成本来看,近期饲料价格的下降,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人工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我们估算,2016年散养和规模养殖生猪的盈亏平衡出栏价分别在17.9元/公斤和15.7元/公斤左右。2016年年初至今,生猪平均价格约19.2元/公斤,这一价格水平已能使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都实现盈利。
其次,养殖户已开始补栏。盈利条件的改善刺激养殖户增补库存。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32个月以来的首次环比上升。只是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处于低位。从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到培育的生猪出栏大致需要12个月的时间。
第三,人工成本上涨放缓。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也将有所放缓,由此将使得人工成本的上涨势头有望缓和。
顺便提及的是,从市场关心的猪肉对同比CPI影响的角度,由于基数的抬高,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将开始放缓。
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