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方案设计中,MAX1.0共有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而在量产环节,车厂可以灵活选择硬件配置方法以规划不同的自动驾驶功能。例如选择单一的自主泊车功能,只需要配备部分设备,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近日,自动驾驶公司纽劢科技(Nullmax)CEO徐雷透露,公司正在智慧城市融合领域布局,计划在下半年发布长三角等地的示范运营项目。

具体方案是,第一阶段在出行需求量大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城市新区域,约十平方公里范围内试运行无人驾驶出租车,让无人驾驶汽车与当地智慧路边设备、城市云平台等智慧交通系统结合,试验L4级别的无人驾驶。方案中,无人驾驶出租车将配备安全员并首先针对合作单位的内部员工开展试运营。在随后的第二、三阶段,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扩大车队规模。

徐雷表示,“我们希望打造安全、高效、经济的自动驾驶方案,能够大规模使用以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同时与智慧交通系统中的路边设备、云平台等相融合,逐渐升级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纽劢科技是一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产品方案主打以计算机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公司于2016年在美国硅谷成立,2017年初在上海设立总部。CEO徐雷曾在特斯拉供职,是前特斯拉自动驾驶高级计算机视觉工程师、Autopilot团队成员。

今年6月,纽劢科技推出了首个对外发布的系统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计划在2020年落地量产。

前装量产的“插拔式”方案

徐雷表示,实现L4级别的无人驾驶是纽劢科技的最终目标。

在自动驾驶领域,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发布的自动驾驶的六级分类体系被广泛采用, L0级到L5级,车辆的自主驾驶程度逐渐升高。L3级别下,车辆完成绝大部分驾驶操作、人类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集中以备不时之需。L4级别下,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人类驾驶员无需保持注意力,但限定道路和环境条件。

为实现L4的目标,纽劢科技目前有两种并行的路径规划。

一方面,在前装量产市场落地一些量产项目,例如最后一公里、高速代驾等,让用户更多地体验到自动驾驶带来的好处。落地量产也能反馈数据,帮助团队进一步迭代算法。

这条路径目前已有一些成果。2019年6月,纽劢科技举办了首次发布会,正式推出面向量产的MAX1.0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应用于高速代驾、拥堵跟车和自主泊车场景。纽劢科技对MAX1.0的定位是L3级。

徐雷介绍,MAX1.0是一种“插拔式”的模块化方案。

方案设计中,MAX1.0共有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而在量产环节,车厂可以灵活选择硬件配置方法以规划不同的自动驾驶功能。例如选择单一的自主泊车功能,只需要配备部分设备,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他解释,能做到这种“插拔式”的方案是因为MAX1.0系统的自动驾驶平台“是完全自主研发的”,“没有对第三方库的依赖,能够快速移植到各个计算平台”。

MAX1.0将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实现量产。主要方式是与一级供应商合作或者与整车厂联合开发项目。

单车智能VS智慧城市融合路径

除了前装量产,纽劢科技打算跳出单车智能的视角,采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车辆深度融合的路径实现L4级别无人驾驶。徐雷认为,与智慧城市结合的路径是纽劢科技与特斯拉最大的区别,因为后者主要侧重于单车智能。

徐雷详细介绍了这条融合路径。

为了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减少未知的不安全区域,他希望将自动驾驶车辆与城市道路深度结合,把部分功能分配到车以外的路端或者云端,让路边设备,例如车路协同,V2X(车用无线通信)设备等支持车辆安全行驶。

具体而言,智慧交通的云端设备将运用大数据和运筹学的方法,根据出行模式和交通系统的需要调度自动驾驶车辆,减少空载率,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

徐雷以十字路口这一常见场景阐释了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相融合的情形。在十字路口等复杂场景,边缘云、中央云等后端设备将给予自动驾驶汽车超视距的感知能力。“对一辆单车而言,当它停在一个十字路口前,无论加装多少传感器,都无法看到被遮挡的地方”。“但如果在十字路口的上方,有一个摄像头或雷达能够把十字路口的感知结果发送给自动驾驶汽车,车辆就能够做出更好的规划”。

理论上,这套方案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徐雷发现,在浙江、上海等地,信息化道路的发展速度比他们的需求更快,“这些东西都已经有了,但苦于不知道如何把它们串联起来”。

他透露,公司正在智慧城市融合领域布局,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布上海、浙江等地的示范运营项目。具体方案是第一阶段在出行需求量大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城市新区域,约十平方公里范围内试运行无人驾驶出租车,让无人驾驶汽车与当地的智慧路边设备、城市云平台等智慧交通系统相结合,试验L4级别的无人驾驶。方案中,无人驾驶出租车将配备安全员并首先针对合作单位的内部员工开展试运营。在随后的第二、三阶段,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扩大车队规模。

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