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艾凯咨询集团对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行业公开信息;
  • 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2004-2005年中国车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产业投资机会研究年度报告
主要结论
一、2004年全球Telematics产业发展概述

2 (一) 发展现状
2 1、产业认知程度提高,全球规模稳步增长
2 2、服务收入比重上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3 3、美欧占据市场主导,亚太地区奋起直追
4 (二) 基本特点
4 1、消费需求强劲拉动,应用比率迅速提升
4 2、新进厂商逐渐增多,核心技术趋多极化
5 3、系统标准亟待制订,商业模式有待完善
6 (三)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6 1、北美:政府政策明确规划,推动产业领先全球
8 2、欧洲:相关企业积极响应,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11 3、日本:城市交通优化建设,带动产业奋起直追
14 4、韩国:政府财政资金补贴,激励企业推广应用
16 5、亚太(除日本):市场历经多年酝酿,积聚产业发展潜力
二、2004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发展状况
17 (一) 发展现状
17 1、产业处于导入初期,基础应用占据主导
17 2、规模偏小服务落后,价格过高形成障碍
17 3、“北斗”已投入民用,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18 4、中国汽车市场庞大,潜在需求蓄势待发
19 (二) 基本特点
19 1、产业缺乏统一标准,拖缓产业发展步伐
19 2、信息服务体系滞后,限制用户规模扩大
20 3、关键元件依赖进口,影响技术自主创新
20 4、电子地图构成瓶颈,阻碍产业快速增长
20 (三) 用户需求现状分析
三、2004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链盈利状况
22 (一) 产业链结构
22 1、产业链构成
23 2、产业链分析
24 (二) 产业链主要环节盈利状况分析
24 1、技术服务:收益较高
24 2、内容提供:收益有限
25 3、应用服务:收益高
25 4、网络运营:收益高
四、2004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SWOT分析
26 (一) 产业竞争格局
26 1、技术服务:技术主导、垄断竞争
26 2、内容提供:品牌主导、竞争激烈
27 3、应用服务:规模主导、垄断竞争
27 4、网络运营:政策主导、寡头垄断趋向竞争
27 (二) 重点企业SWOT分析
27 1、Motorola
28 2、合众思壮
29 3、灵图软件
30 4、四维图新
31 5、青鸟科联
31 6、中国移动
32 7、中国联通
五、2005-2009年全球和中国Telematics产业发展趋势
35 (一) 全球发展趋势
35 1、产业趋向理性成熟,全球规模持续增长
36 2、效益与需求兼具备,服务成为成长动力
36 3、北美发展步伐减缓,欧亚成新增长引擎
37 4、供需双方合力推动,应用比率显著上升
38 5、产业标准逐步建立,商业模式不断完善
38 (二) 中国发展趋势
38 1、潜在需求开始显现,应用比例迅速提升
39 2、车辆事故逐渐上升,交通安全引起重视
39 3、用户需求意识提高,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40 4、基础应用逐步普及,技术服务趋多样化
六、2005-2009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成长性分析
42 (一) 影响产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
42 1、政治
42 2、经济
42 3、社会
43 4、技术
43 (二) 产业成长性分析
43 1、判断依据
44 2、结论
七、2005-2009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成长性预测
45 (一) 用户规模预测
46 (二) 市场规模预测
八、2005-2009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重点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47 (一) 细分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47 1、技术服务:技术壁垒、垄断竞争、收益较高
47 2、内容提供:门槛低、充分竞争、收益有限
47 3、应用服务:投入较大、垄断竞争、收益较高
48 4、网络运营:政策壁垒、寡头垄断、高收益
48 (二) 投资价值评价
九、建议
50 (一) 对企业
50 1、细分用户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多样服务
50 2、强化服务竞争意识,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51 3、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抵抗业务单一风险
51 (二) 对投资者
51 1、认准产业发展潜力,切入车载应用服务
51 2、并购现有寻呼网络,规避电信政策壁垒
52 3、挖掘企业潜在价值,注重持续投资回报
53 (三) 对政府
53 1、落实电信开放协议,降低产业进入壁垒
53 2、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构建整体发展环境
53 3、制订产业服务标准,扩大服务应用范围
报告说明
表目录
8 表1 北美Telematics产业合作情况
11 表2 欧洲Telematics产业合作情况
13 表3 日本本土品牌汽车Telematics产业合作情况
14 表4 日本国外品牌汽车Telematics产业合作情况
15 表5 韩国Telematics服务情况一览
34 表6 中国Telemtics产业重点企业SWOT分析
41 表7 Telematics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44 表8 Telematics产业成长周期判断
49 表9 中国Telematics产业投资价值评价
图目录
2 图1 2000-2004年全球Telematics产业规模
3 图2 2000-2004年全球Telematics产业收入结构
3 图3 2000-2004年全球Telematics产业区域结构分布
4 图4 2000-2004年全球汽车Telematics设备应用比率
5 图5 2000-2004年全球Telematics微处理芯片(MPU)市场份额
6 图6 2000-2004年北美Telematics产业规模
7 图7 1996-2003年北美主要Telematics服务情况
9 图8 2000-2004年欧洲Telematics产业规模
10 图9 1996-2003年欧洲主要Telematics服务情况
12 图10 2000-2004年日本Telematics产业规模
13 图11 1996-2003年日本主要Telematics服务情况
16 图12 2000-2004年亚太(除日本)Telematics产业规模
18 图13 2000-2003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
19 图14 2000-2003年中国汽车销售量
21 图15 用户对Telematics的需求现状分析
22 图16 Telematics产业链
23 图17 Telematics产业链运营模式
35 图18 2005-2009年全球Telematics产业规模预测
36 图19 2005-2009年全球Telematics产业收入结构预测
37 图20 2005-2009年全球Telematics产业区域分布预测
37 图21 2005-2009年全球汽车Telematics应用比率预测
38 图22 2005-2009年中国Telematics设备应用比率预测
39 图23 2000-2003年中国交通事故情况
40 图24 消费者对Telematics服务的认知程度调查
41 图25 Telematics需求变化趋势
45 图26 2005-2009年中国Telematics设备销量预测
46 图27 2005-2009年中国Telematics产业规模预测

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