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艾凯咨询集团对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行业公开信息;
- 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科技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产业,是以创新为增长动力的产业,也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科技产业没有确切的内容,它是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而不断变化其内涵的。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个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面貌都将发生深刻的改变。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可见,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以及纳米科学等都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的新兴科技产业。科技产业之所以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是因为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更加突出地表现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竞争。一个国家不管现在处于何种地位,如果不重视创新,都有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挑战与危机。本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组织课题组编辑而成。本报告是高层次、权威性,深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目 录 〗
绪言11-18
1.科技产业的含义11
2.科技产业与经济增长12-14
⑴科技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12-13
⑵科技产业与经济增长的联系纽带13
⑶创新与经济增长13
⑷创新与科技产业14
3.中国科技产业的特征15-17
4.中国培育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17-18
⑴科技产业是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17
⑵科技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的重要手段17
⑶科技产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7-18
⑷科技产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18
第1篇:产业发展篇19-83
第1章: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分析19-58
第1节:发展现状及其相关数据分析19-40
1.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分析19-20
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007年支出及其增长分析19
⑵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007年支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分析图20
⑶中国基础研究2007年经费支费支出及其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占比分析图20
2.中国科学技术2007年课题及研究中心建设情况分析21
3.中国高新技产业2007年发展分析21-27
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产值分析21-23
⑵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进出口分析23-26
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企业规模分析27
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2007年发展分析27-32
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规模分析27-28
⑵中国53个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分析29
⑶中国53个国家高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分析29-30
⑷中国高新区利税分析30
⑸中国国家高新区进出口分析31-32
5.中国专利2007年授予分析32-33
6.中国技术合同2007年成交金额及其增长分析33
7.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分析34-40
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规模分析34-35
⑵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分析36-38
⑶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额及其增长分析39
⑷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新产品项目分析39-40
第2节:市场发展分析40-49
1.市场规模分析40-46
⑴产业产值、销售及进出口分析40
⑵技术市场规模分析41-46
2.市场结构分析46-49
⑴市场结构整体分析46-48
⑵市场结构具体分析49
第3节:市场集中度分析49-58
1.国际市场集中度分析49-52
⑴R&D经费支出总额的世界排名49
⑵R&D经费占世界的比重分析49-50
⑶R&D经费投入强度分析50
⑷R&D经费的主要来源和R&D活动分析51
⑸基础研究经费分析51-52
2.国内市场集中度分析52-56
⑴中国各省市200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分析52-53
⑵中国各地区200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分析53-54
⑶中国2007年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分析54-55
⑷中国各地区2007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分析55-56
3.区域市场集中度分析56-58
第2章:中外科技产业发展水平比较58-70
第1节:与国际整体情况比较分析58-62
1.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的比较分析58
2.部分国家R&D经费按执行部门支出分析59
3.部分国家R&D经费按活动类型支出比较分析59
4.部分国家R&D人员比较分析60
5.部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比较分析60
6.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分析60-62
⑴ 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类型60-61
⑵ 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62
第2节:与发达国家情况比较分析63-70
1.国外政府高技术产业管理的新趋势63-67
⑴ 立足长远, 注重制定高技术产业规划63-64
⑵ 广辟渠道, 建立多元的科技投入机制64-65
⑶ 增投减税, 注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65-66
⑷ 强化教育, 着力培养高技术人才66
⑸ 穿针引线, 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67
2.国外政府高技术产业管理新趋势对我国的启示67-70
⑴ 注重高技术产业规划的战略性与具体性相结合67-68
⑵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高技术产业投入体系68
⑶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68-69
⑷ 积极培养开发高技术研发人才及管理人才69
⑸ 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发展69-70
第3章:中国科技产业生命周期分析70-72
第1节:生命周期的意义70-71
第2节:中国科技产业生命周期分析71-72
1.产业导入期分析71
2.产业成长期分析71
3.产业成熟期分析71-72
4.产业衰退期分析72
第4章:中国科技产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72-77
第1节:中国科技产业发展问题研究72-75
1.存在的问题分析72-73
⑴政策措施不完备72
⑵科技创新能力不足72-73
⑶风险投资相对落后73
⑷引进技术消化不良73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73-75
⑴数量、规模、资金的制约73
⑵信息服务制约74
⑶研发能力制约74
⑷国际化制约74
⑸风险投资总量制约74-75
⑹人才制约75
第2节: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对策研究75-77
1.继续完善政策措施75-76
2.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76
3.加强信息服务建设76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76-77
5.完善风险投资制度77
第5章:产业价值链分析77-83
第1节:产业价值链特点77-78
1.产业链条长77
2.产业联系方式复杂77
3.设备制造难度大78
第2节:产业价值链现状分析78-80
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78-79
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79-80
3.中药制造业80
4.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80
第3节:产业价值链问题分析81-83
1.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81-82
2.区域内产业低水平同构导致过度竞争82
3.环保压力加大了企业运行成本82
4.医药宏观调控政策改变产业发展路径82-83
第2篇:市场分析篇83-97
第1章:科技市场的构成因素83-84
第1节:科技市场的内涵83
第2节:科技市场的构成要素84
第2章:科技产业形成及特征分析85-86
第1节:科技产业形成的特点和本质85
1.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低85
2.高新技术产品的替代品容易生产85
第2节:科技产业的结构特征85-86
第3章:科技产业市场结构及运行分析87-97
第1节:市场结构分析87-88
1.市场结构的含义和类型87
2.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87-88
⑴集中度分析87
⑵产品差别化分析87
⑶进入退出障碍分析87-88
第2节:科技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88-89
1.科学技术是创造消费的根本动力88-89
2.当前中国消费趋势的主要特征89
第3节:科技市场的驱动研究89-97
1.传统的市场导向思路的局限性89-90
2.从市场驱动到驱动市场:市场导向执行思路的转变90
3.驱动市场战略的多维度性和多层次性90-91
⑴多维度性。驱动市场战略具有如下三个维度90-91
⑵多层次性91
4.驱动市场战略对科技企业的适用性91-93
⑴科技产品的特点91-92
⑵驱动市场战略对于科技产品的适用性92-93
5.科技企业驱动市场战略的框架93-97
⑴驱动市场型组织的创造阶段93-95
⑵驱动市场型组织的过渡阶段95
⑶驱动市场型组织的执行阶段95-97
第3篇:环境分析篇97-116
第1章:科技产业发展战略SWOT分析及其案例97-106
第1节:科技产业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因子97-98
第2节:德州地区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99-106
1.战略制定内外环境现状99-101
⑴区域科技发展状况99
⑵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对比)99-100
⑶竞争状况(产业关联度、技术更新速度、企业竞争度)100
⑷社会环境100
⑸区位、政策平台101
2.发展战略SWOT分析矩阵102
3.发展战略选择103-105
⑴适用技术战略103-104
⑵集中战略:增长产业关联率,发展化工轻工行业技术创新104-105
4.联盟战略105-106
第2章:中国科技产业内部条件及其案例分析106-116
第1节:下属分公司业务状况106-108
1.工程检测与环境化工分公司106-107
2.新材料分公司107
3.净化技术分公司107-108
第2节:内部管理分析108-115
1.股权结构状况及分析108-109
2.组织结构状况及分析109
3.人力资源状况及分析109-110
4.研发管理状况及分析110-111
5.企业文化建设状况及分析111
6.财务状况分析112-115
第3节:内部因素评价115-116
1.内部关键因素115
2.内部条件评价 (IFE)矩阵115-116
第4篇:发展战略篇117-133
第1章:科技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117-118
第1节:市场目标117
第2节:创新目标117
第3节:盈利目标117-118
第4节:社会目标118
第2章:我国科技产业发展战略选择119-125
第1节:一体化发展战略119-120
1.横向一体化战略119
2.纵向一体化战略119-120
第2节:集聚发展战略120-121
第3节:协调发展战略122-123
1.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活动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协调122
2.科技产业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协调122
3.投资结构与科技产业发展协调122-123
第4节:差异化发展战略123-125
1.战略规划创新123-124
2.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差异124-125
3.区域间产业演进速度差异125
第3章:科技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126-133
第1节:组织结构126-130
1.建立动态的组织管理模式126-128
⑴定期审议126-127
⑵破格行为127
⑶走动管理和越级建议127
⑷人员平行流动127
⑸灵活用工方式127
⑹组建团队组织127-129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29-130
⑴消除“内部职工”与“外聘职工”的差别129
⑵建立人才评价标准129-130
⑶建立绩效薪酬制度130
⑷建立考核制度130
第2节:企业文化130-131
1.文化建设基本内容130
2.文化建设措施131
⑴建立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体系131
⑵ 发挥企业领导层在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131
第3节:财务管理131-132
1.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渠道与方式131
2.实行股份多元化131
3.加强目标责任制和体系建设131-132
第4节:平稳实施发展战略并进行发展战略实施评价与控制132-133
1.平稳的实施发展战略132
2.发展战略实施的评价132-133
结 论133
主要图表
图1: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007年支出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2: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007年支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分析图
图3:中国基础研究2007年经费支费支出及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占比分析图
图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5: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GDP占比分析图
图6: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决与GDP比较分析图
图7: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
图8: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9: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进出口总额的全国外贸进出口占比分析图
图10: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出口总额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11: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出口总额的全国外贸进出口占比分析图
图12: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出口总额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13: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进口总额的全国外贸进出口占比分析图
图14:中国高新技术产品2007年进出口差额分析图
图15:中国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国家高新区列入统计企业占比分析图(2007)
图16:中国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数量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17:中国国家高新区中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18:中国53个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19:中国53个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超200亿园区的总量占比分析图(2007)
图20:中国53个国家高新区企业出口额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21:中国2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出口额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22:中国专利2007年授权件数的构成占比分析图
图23:中国发明专利2007年授权件数的构成占比分析图
图24:中国技术合同2007年成交金额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25: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26:中国大中型企业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27:中国大中型企业科学家工程师数量的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比分析图(2007)
图28: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29: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30: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构成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31: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32: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劳务费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33: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购建费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34: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35: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额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36: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施新产品项目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37: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及其增长分析图(2007)
图38:中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数量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39:中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每份平均成交额与上年比较分析图
图40:中国1996-2007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分析图
图41:中国技术合同2007年成交量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42:中国技术合同2007年成交额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43:中国各类技术合同2007年成交金额构成的占比分析图
图44:中国2007年各类技术合同知识产权构成的占比分析图
图45:中国企业输出技术2007年交易额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46:中国企业输出技术2007年交易额的全国成交额占比分析图
图47:中国企业购买技术2007年成交额及其增长分析图
图48:中国企业购买技术2007年成交额的全国占比分析图
图49:中国高新技产业产值按领域构成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50:中国高新技产业工业增加值按领域构成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51:中国高新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按领域构成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52:中国高新技产业利润按领域构成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53:中国高新技产业利税按领域构成的占比分析图(2007)
图54:主要国家和地区R&D经费支出占38个国家总额的比重分析图(2006)
图55: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总额与GDP之比分析图(2007)
图56: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按经费来源分布图(2007)
图57:部分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及其占本国R&D经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分析图
图58:中国各省市200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分析图
图59:各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百分点排序图
图60:中国各地区2007年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分析图
图61:中国各地区2007年科技进步环境指数提高百分点排序图
图62:中国2007年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分析图
图63:中国2007年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提高百分点排序图
图64:中国各地区2007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分析图
图65:中国各地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提高百分点排序图
图66: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比较分析图(2007)
图67:部分国家R&D经费按执行部门支出分析图(2007)
图68:部分国家R&D经费按活动类型支出比较分析图(2007)
图69:部分国家R&D人员比较分析图(2007)
图70:部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比较分析图
图71:高技术产品与普通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对比图
图72:科技企业驱动市场战略实施框架示意图
图73:SWOT模型战略思路图
图74:德州市2006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图
图75:德州20004-2006年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比分析图
图76: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图
图77:科技公司组织结构图
图78:战略管理过程图
图79:企业战略实施评价与控制过程图
表1:中国科学技术2007年课题及研究中心建设情况表
表2: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及人力资源表(2007)
表3:中国53个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增幅较大园区分析表(2007)
表4:中国国家高新区净利润排前3位园区排名分析表(2007)
表5:中国国家高新区上缴税额排前2名园区表(2007)
表6:中国2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出口排前5名企业表(2007)
表7:中国高新技产业利税按领域构成的经济指标分析表(2007)
表8: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区分布一览表
表9:中国东、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数据比较一览表(2006)
表10:国外政府制定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宏观规划表(2007)
表11:国外政府制定的专业性高技术产业微观规划(2007)
表12:长三角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2006年产业布局分析表
表13:中国科技市场要素及其2007年指标与上年对比分析表
表14:公司2004年、2005及2006年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万元)
表15:公司比较资产负债表
表16:公司比较利润表(单位:万元)
表17: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综合比较表
表18: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综合比
表19:内部条件评价矩阵表
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