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艾凯咨询集团对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行业公开信息;
  • 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09)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礼记王制篇》说“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汉书王吉佳》载:“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些都是先辈对风俗文化的明确指认。我们的旅游经营、旅游开发、旅游规划,在文字上、在口头上,常常也以“民俗旅游”做“主题”;但是在实际上,真正民俗旅游的内容并不很多,或者并不多。究其原因,其实还在于我们对于当地的民俗传承了解不多,或者是还没有分出工夫去挖掘。除了我们的经营者、开发者、规划者应该在这个领域更加努力外,还应该欢迎更多的民俗学者进入到旅游经营、旅游开发、旅游规划的工作中来。在这里,不能不提到韩国“江陵端午祭”(韩国的中文网站上仍称“江陵端午节”)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去年的申报成功。在我国,虽然各个地方当局对“申遗”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多把目光集中在本地的某一处文物上。反观韩国,端午节虽然在总体上也是一个正在淡化的民间节日,然而江原道的江陵市,却不仅把这个乡土味儿、农民味儿十足的节日活动保留和发挥得很好,而且还取得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这对我国说来,是不乏警醒意义的。从事后我国媒体发表的一些专家的评论来看,诸如什么“韩国端午与中国端午根本不是一回事”、“韩国端午是祭祀山神而中国端午是祭祀水神”等不合实际的解释,也说明了,即使是我们的某些专家,也仍然有进一步学习的必要。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作为生活传承的民俗正在不断地淡化和消退。但是,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总是滞后于城市的。所以,乡村保存的民俗也就总是多于城市,再加之我国广袤土地上交通阻隔的历史差异,因此地域性的民俗特征就更显出了它的千差万别。本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组织课题组编辑而成。本报告是高层次、权威性,深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目 录 〗

1.前言
1.1本报告的研究动机
1.2相关研究综述
1.3数据来源
1.4有关术语/指标解释
1.5研究方法
2.报告研究的支撑理论
2.1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特征
2.1.1民俗旅游的概念
2.1.2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1.3民俗旅游特点研究
2.2民俗旅游资源概述
2.2.1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
2.2.2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
3.中国民俗旅游资源
3.1中国民俗旅游资源赋存背景分析
3.1.1区域背景分析
3.1.2开发条件分析
3.2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3.2.1服饰民俗旅游资源
3.2.2居住民俗旅游资源
3.2.3节庆民俗旅游资源
3.2.4婚姻民俗旅游资源
3.2.5饮食民俗旅游资源
3.2.6崇尚吉祥物习俗
3.3中国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3.3.1保留传统民俗且各具特色
3.3.2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民俗兼容
3.3.3境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民俗与特定范围的奇风异俗兼有
3.3.4中外风情兼融
3.3.5女性风情地位突出
4.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1必要性分析
4.1.1适应旅游业发展趋势,满足游客需求
4.1.2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的需要
4.1.3更好的保护民俗文化
4.2可行性分析
4.2.1民俗旅游资源等级高,开发价值巨大
4.2.2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
4.2.3具有充足的客源市场
4.2.4已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和典型产品
5.中国民俗旅游开发探讨
5.1存在问题
5.1.1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
5.1.2现存的民俗旅游活动缺乏文化内涵
5.1.3民俗旅游开发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
5.1.4规模偏小,资源利用期短
5.1.5民俗旅游配套措施重复开发
5.2中国民俗旅游开发原则
5.2.1挖掘民俗资源的独特性原则
5.2.2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5.2.3坚持多样性与参与性相结合原则
5.2.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相结合原则
5.3开发模式探讨
5.3.1动态开发
5.3.2静态开发
5.3.3商品开发
5.3.4服务开发
5.4开发方式研究
5.4.1集中开发,建立民俗旅游点
5.4.2联合开发,开辟民俗旅游线
5.4.3系列开发,建立民俗旅游区
6.结论

旅游民俗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