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艾凯咨询集团对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行业公开信息;
  • 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评价及设计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07)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 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今后10年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环境问题是否处理得好是涉及全球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就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二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当然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三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四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 目 录 〗

第1章:生态城市介绍
第1节:生态城市的相关定义
第2节:中国构建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第2章:城市生态建设的原则
第1节: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复合生态原则
第2节: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层次分明原则
第3节: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规模差异原则
第4节: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5节: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适度发展原则
第6节:城市生态建设应坚持人类生态原则
第1篇:发展篇
第1章: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1节:相关数据分析
第2节:建设现状分析
第2章: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影响因素
第1节:行政体制
第2节:经济发展
第3节:城市文明
第4节:城市管理
第2篇:问题篇
第1章: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1节:国内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分析
1.城市绿地面积不足, 结构布局不合理
2.植物种类单调, 缺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3.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
4.管理不善, 资金投入不到位
5.周边地带顾及不够
6.城市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7.城市居民生态意识不强
第2节:城市生态建设的思路
1.建设开放的城市网络体系
2.建设高效的物质生产系统
3.建设宜人、怡人、冶人的自然生态环境
4.建设文明的社会环境
5.注重历史文化开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第3篇:城市生态建设篇
第1章: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1节:北京建立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1.生态城市理论的提出和特征
2.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北京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
第2节:北京生态城市建设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2.北京生态城市建设能力现状评估
3.能力评估结果分析
第3节:难度较大的环境问题分析及预测
1.自然条件限制山区森林覆盖率
2.颗粒物污染治理难度大
3.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并存
4.水资源危险长存,地下水大量超采
第4节: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1.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与基本原则
2.生态城市建设基本框架
3.生态城市建设重点行动领域
第2章:广州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1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势
1.减少城市化对农田的侵占
2.减少环境污染
3.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4.作为仓储用地有着天然的优势
5.增强城市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功能
第2节:广州生态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和计划
第3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第4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和谐发展的解决途径分析
1.对地下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和适宜性评价
2.注意对地质环境的保护
3.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第3章:武汉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1节:水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1.水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影响
2.城市发展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3.水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第2节:水生态系统问题分析
1.中心城区湖泊及主要排水渠污染、淤积严重
2.湖泊与江河之间缺乏有效的连通和互动
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4.滨水区建设与保护起步较晚
5.水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结构性矛盾
第3节:武汉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1.转变思路, 高起点做好规划
2.谋定而动, 着力付诸实施
3.制定规则, 加强政策引导
4.转变观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加大宣传教育
第4节:水生态系统建设的工程与实践研究
第3章: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1节: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问题特征
第2节:南京的城市化进程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第3节:南京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2.重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
3.管理缺失及生态环境建设不足
4.制度不完善及执法力度不足
第4节: 南京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1.明确设计生态化理念
2.注重生态绿化
3.加强工业生态化发展
4.完善环保设施
5.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第4章:贵阳生态城市人居环境分析
第1节:贵阳可持续发展人居生态环境分析
1.城市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2.贵阳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3.贵阳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4.贵阳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评价体系计算
第2节:贵阳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1.聚居条件指标分析
2.聚居建设指标分析
3.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第3节:贵阳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1.改善人居聚居条件
2.加强人居聚居建设
3.完善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第5章:西安生态城建设研究
第1节:西安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
第2节:西安市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
第4篇:评价篇
第1章: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1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可查性原则
6.前瞻性原则
第2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第2章: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第1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评价标准
4.评价模型
第2节:重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1.权重系数的确定
2.健康状态的确定
3.对比评价
第3章:生态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研究
第1节: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2节:生态城市投入与效益指标的筛选
1.生态城市投入指标体系
2.生态城市收益指标体系
第3节:生态城市建设经济效益分析
1.投资净现值(NPV) 评价
2.投入贡献率评价
第4节:生态城市环境建设方案的选择
1.确定需要建设的项目
2.确定优先的投资项目
3.确定主要投资项目
4.确定最优的投资项目
第4章: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第1节: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第2节: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3节: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1.数据标准化处理
2.权数确定
3.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
第4节: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1.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评价
2.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评价
第5节: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1.发展循环经济
2.推行清洁生产
3.倡导绿色消费
4.建设生态住宅
5.发展环保产业
6.全面实施IS014000 认证
7.严格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
8.综合规划, 协调发展
第5篇:管理篇
第1章: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研究
第1节:政府
1.政府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
2.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3.生态城市建设中政府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
第2节:居民
第3节:社区
1.社区环境生态化
2.社区发展的生态意识
3.社区对居民的组织作用
第4节:社会团体
第5节:企业
第6节: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1.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动力、以公众参与为手段
3.提高环保和生态意识
4.发展城市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
5.以人为本,追求城市、人、自然和谐统一
6.秉承可持续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6篇:人文生态研究篇
第1章: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研究
第1节:生态城市应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迭加
第2节:人文生态的内涵
1.物质形态层面
2.精神形态层面
3.制度法规层面
第3节:良好人文生态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有利于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个性魅力
4.有利于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5.有利于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环境
第4节: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的着力点
1.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
2.构建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
3.凝炼城市人文精神
4.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利用
第7篇:规划设计篇
第1章: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第1节: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第2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准则及要求
1.以环境为本
2.将自然融入城市
3.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4.合理布局, 节能、低耗、无污染
5.推广应用先进的生态技术
6.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第3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1.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
2.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
3.绿化系统的规划
第4节: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指标
2.社会发展指标
3.生态环境发展指标
第5节:生态城市规划趋势
1.高度综合的规划理论
2.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分析方法
3.生态城市规划是“软”与“硬”结合
第2章:城市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第1节:生态设计概述
第2节:公共设施设计生态化的必要性及其内涵
第3节: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1.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生态化公共设施的结构设计
3.生态化公共设施的功能设计
4.生态化公共设施的外观设计
5.生态化公共设施能源的选择
6.生态化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亲近自然的情感需要
第3章: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研究
第1节:生态廊道的功能
1.保护野生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游憩功能
3.减少景观破碎化,维护城市生态格局
第2节:城市生态廊道规划设计
1.生态廊道的规划原则
2.生态廊道的结构特征
3.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设计
4.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第4章:生态城市交通设计研究
第1节:交通设计概述
第2节:生态城市交通特点
第3节:生态城市交通建设要点
第4节:以惠州为例研究生态城市交通设计
第5节:惠州市交通组织规划设计背景简介
第6节:惠州市区路网现状与改善设计
1.惠州市区整体交通构成情况
2.惠州市区环路重叠问题及解决方案
3.惠州市区区域过江通道不足问题及解决方案
4.惠州市区区域过江通道交叉口重新设计
第5章:生态城市地质环境建设研究
第1节:我国城市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第2节:德国的地质环境建设
第3节:对我国城市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
1.最大程度地维持原有的自然状态
2.采用更加节约、更加符合生态学规律的建设方法
3.改进道路施工工艺,大力推广通透性路面
第8篇:智能调控篇
第1章:城市生态调控的智能方法研究
第1节:城市生态调控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系统原理
2.组织理论
3.生态控制论
第2节:国内外城市生态调控的实践
1.国外进展
2.国内进展
3.对比分析
第3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生态调控中的应用
1.人工智能技术
2.生态模拟
3.生态功能分区
4.生态反馈调控
5.集成优化途径
第9篇:借鉴篇
第1章:巴西生态城市建设分析
第1节:巴西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1.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2.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3.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第2节: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借鉴
1.大力发展“公交优先”和“轨道交通”
2.减少垃圾、使用再生品
3.普及和提高城市市民的整体素质
主要图表
图1:人工智能方法在城市生态调控中的应用
图2: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各要素评价结果
图3: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
图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对比评价结果
图5:广州地区基岩断裂构造图
图6: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图7: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指标体系
图8: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产出指标体系
图9:生态城市环境建设效益最大化方案
图10: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图
图11:西安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变化趋势图
图12:规划设计总体步骤
图13:交通设计主体内容框架
图14:生态城市的交通设计
图15:惠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路线
图16:惠州市路网重叠现象严重
图17:重叠处改善方案
图18:惠州市过江通道不足
图19:增加过江通道
图20:惠州市西枝江桥现状
图21:西枝江桥改善方案
图22:惠州市西湖周边交通通行现状
图23:建议修建西湖隧道改善方案
主要表例
表1:国内学者提出的城市生态调控方法
表2:青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
表3:总方差分解表
表4: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
表5: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表6: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各指标年现状值
表7:地下空间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
表8: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数值分级
表9:贵阳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评价计算
表10:国内不同学科背景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优缺点
表11:生态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
表12: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表13:十大城市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市场分析发展研究报告趋势评价城市设计建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