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6192.2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0.95%;完成利润总额增565.45亿元,同比增长45.86%。由于2006年同期的医药经济增长出现了近五年来的较大滑坡,基数相对较低,故今年医药工业出现了一个较快的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6192.2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0.95%;完成利润总额增565.45亿元,同比增长45.86%。由于2006年同期的医药经济增长出现了近五年来的较大滑坡,基数相对较低,故今年医药工业出现了一个较快的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8年继续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安排政府投入832亿元,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的四个重点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随着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和"新农合"扩大,全民医保网络已经成形,以及基本药物定点及医药分家的启动,在我国"需方为主,供方为辅"的新医保模式逐渐成形。这也预示着我国未来医疗市场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

08年注册新政和GMP修订,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考虑到医药行业整体属性不强,行业内公司个性差异较大,我们对于医药行业及所有子行业均给予"中性"评级。结合当前证券市场特点,本期策略为"医改受益 确定性增长"为主线进行投资。

一、07年医药行业呈现出较快增长

在我们07年的季度系列策略报告中,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在经历了06年的行业全面整顿以及重点在医药商业领域打击商业贿赂后,医药行业06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水平。由于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其行业内在增长性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故我们在07年年初,判断07年医药行业有望出现回升。现在07年医药行业实际数据已经出台,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一)生产总值恢复快速增长,产销衔接有所改善

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6192.26亿元(现价,七大行业,下同),比2006年5119.78亿元增长了20.95%,增幅比去年同期水平提高了3.72个百分点。在销售收入方面,2007年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392.69亿元,同比增长了24.90%,增幅同比上升了7.02个百分点。由于2006年同期的医药经济增长出现了近五年来的较大滑坡,基数相对较低,故2007年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再次呈现出快速回复增长的势头。

从医药行业的七个子行业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工业的增长幅度均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大幅上升了11.54个百分点,2007年同比增长25.75%,而生物制剂和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工业虽与06年相比有增长,但增长幅度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产销方面来看,2007年七大行业产销率为96.43%,比2006年的94.95%上升了1.48个百分点,库存产品进一步下降,产销衔接得到明显好转,有利于现金加速流动。而七子行业产销完成情况比去年同期均有改善,其中改善幅度最大的是中药饮片工业,这与中药饮片工业认证大限在2007年年底到期有一定的关联;化学药品制剂工业改善的幅度最小,只提高了0.35个百分点。

(二)销售收入稳步上涨,利润总额大幅拉升

2007年,在生产回暖和资本投资收益增加的带动下,2007年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大幅上升,七大行业比2006年同期增长45.86%,累计实现565.45亿元,销售利润率从2006年同期的8.08%提升至2007年的9.83%。

其中:化学原料药、卫生材料和中药饮片工业同比增幅高于七大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和中成药工业分别增长了45.21%、41.71%、37.75%和44.37%。除中药饮片工业销售利润率低于2006年同期0.97个百分点外,其余六个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均比去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中成药工业更上升了2.43个百分点。
(三)行业运营质量有所改善

2007年,医药工业反映资本运营情况的各项指标都比2006年同期有较大的好转迹象。虽然七大行业累计资产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其负债下降的幅度大于资产的下降幅度,以至于七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从2006年的50.94%上升至48.95%。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应收帐款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分别提高至7.27次和1.91次,资金变现周期在不断缩短;而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同样也有所改善,变现周期比2006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7天和59天。在整体资本运营情况向好的形势下,加上有效控制成本和各项费用,七大工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

除了七大行业整体情况优于2006年同期外,其各个子行业的资本运营情况同样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二、"两会"关于医保方面的政策安排及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8年继续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安排政府投入832亿元,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的四个重点:

(一)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直接扩大了医疗消费市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由于基本医疗是针对简单的小病,可以实现不出社区即可完成诊治,故而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直接扩大增加了基础药品的消费。基础医疗服务和基础药品的消费随着基本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而逐渐扩大,因此普药直接将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加。

(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专科用药企业受益政府采购。政府报告特别指出加大对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的患者免费治疗。加强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防治。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城乡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中药产业受益。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全科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和中医药的医疗价值不断得到发现,中医药逐渐受到重视。此次单独提出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的相关政策,表明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
(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报告中指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控制药品价格上涨。

将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列入了政府报告,表明国家以前的强制性行政降价使得常用的普通药品价格过低,厂家不愿生产的问题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但是另一方面,那些价格虚高的非普通药品,仍在政府控制药品价格范围内。

将常用的普药通过定点生产方式纳入保障体系,这个政策已在去年开始实施,发改委规定了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和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普药龙头生产企业因为规模优势及质量优势将成为药品保障体系的主力军。

三、"需方为主,供方为辅"的医改模式逐渐成形

中央已经明确医改目标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中央还明确在医改过程中,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政府居于主导地位。

实际上,无论是今年"两会"对医改的相关阐述,还是以前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从理论上讲,这些政策措施都可以从一个理论模型上来进行说明。我们将医改归纳为需方、供方和第三方。需方也就是医疗筹资体制或医疗保障体系,其核心是解决医疗服务谁来付费的问题;供方就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核心就是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组织和制度结构的问题;第三方基本上就是政府,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以有利于全社会的方式对需方和供方进行正确的干预。

国际目前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需方"医保模式,另一个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供方"医保模式。实际上,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这两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其优缺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二元特征,决定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不会照抄世界上任何一国的现行医疗体制,即我国的医疗体制既不会是纯粹的"需方"模型,也不会是纯粹的"供方"模型,而是这二者的综合。即以"需方为主,供方为辅"的医疗保障体系。这种体制将同时从需方和供方着手,但以需方为主导,来推进我国的医疗体制建设。

(一)全民医保网络已经成形

国家通过补需方模式使部分被压制的医疗消费需求释放,对国内药品需求有明显拉动作用。国家从1997年开始部署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目前已经基本覆盖1.7亿人;2003年推行新农合,2008年完成,覆盖农民7.2亿;2007年开始推行城镇居民医保,预计2010年完成,覆盖2.4亿人口;国家通过三网覆盖,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二)基本药物定点及医药分家开始启动

国家对供方的改革主要是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制度,即对定点生产产品实行单独制定价格。同时,也明确了定点生产产品不实行集中采购,直接入围候选品种进入医疗机构采购。确保定点生产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工作健康稳步地开展。
此外,考虑到短期内改变"医药分家"的难度较大(既要有大的投入,又要平衡各方利益)。目前已经开始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这将成为改变"医药分家"的过渡方式。

四、医保推开后将给医疗市场带来结构性改变

在我国医改逐步推开后,将不仅给医疗卫生市场带来总量的增长,而且,"新农合"、"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这些政策的逐步实施,还将给医疗市场带来结构性改变。形象地说,这将使目前医疗市场的"倒金字塔"转变为"正金字塔"结构。

(一)高端医院:销量增长放缓,药品市场份额将逐步下降

目前,三级医院占据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然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三级医院的门诊中,80%以上是慢性病、小病、常见病。以后,在全民医保政策的调控下,随着"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等政策的逐步落实,三级医院的患者人数都将被分流,至少有60%被引导到基层医疗单位。

虽然三级医院可能会因为门诊量下降而导致用药量下降,但是因为医保覆盖面提高、保障程度提升,同时因为今后三级医院的主要职能将转向疑难杂症、大病重病的治疗,三级医院的用药金额则不会有很大的下滑,仍将是药企竞争之地。

(二)中档医院:市场定位模糊,分化加快

二甲、二乙等中档医院将加速分化:一部分可能会被出售,条件较好的将会转化为三级医院,部分效益差、规模小的医院,可能会被转化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其他服务机构。这类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量将会下降。

(三)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均快速增长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含乡村卫生室)等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是"全民医保"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市场总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今后几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这在行业受到政策调控影响时候,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三、2008年医药行业展望及投资策略

(一)2008年医药行业展望

08年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事件主要有注册新政和GMP新标准实施,这些修订后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而环保压力和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原料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此外,药价结构仍将继续调整,即基本药物价格可能上调,而同时,大多数价格虚高的所谓"新药"仍有下调可能。

总之,2008年政府将对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明显的加大投入,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另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前一阶段出台的严格的政策法规虽然令企业经历了调整期,但产业在调整过程中提高了集中度,销售收入与利润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增长,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有序公平的积极作用在2008年将进一步显现。但由于行业的整顿,对普药类公司是受益的,而一些低水平重复仿制的药企则受到打击。综合而言,我们认为08年医药经济是相对谨慎乐观,根据SFDA南方医药所预测,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400-7600亿元,同比增长达19%-20%。

(二)二季度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医改受益 确定性增长

医药行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在08年宏观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医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期相对比较明确。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医药行业属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行业内公司的个性差异较大,行业整体属性不明显。因此,我们继续沿用上期策略报告的思路,即采取"轻行业,重个股"的投资策略,对于医药行业及所有子行业均给予"中性"评级。

综合考虑行业外部发展的政策因素及当前证券市场因素,二季度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为:医改受益 确定性增长。

1、"医改受益"型公司

目前医改所带来的增量市场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保守估计,一是原没有医保的城镇居民纳入医保体系,这方面约有2.4亿人,以人均40元计,则带来近100亿元的增量;二是新农合,这方面约有7.2亿人,以人均50元(政府40元 个人工10元)计,这方面的增量在360亿左右。三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大病医疗保险,这方面约有0.7亿人,按企业人均缴费200元计,将带来140亿的增量。合计由于医改所带来的至少在600亿左右。

对于"医改受益"型公司,我们根据其行业属性又可细分为四类:

(1)普药类公司

从我们对医改覆盖范围分析,可看出"低水平、广覆盖"将是中国医改的一大特色。在确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国家于11月又出台了第一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企业。这就明确了普药类公司在未来的医改中受益。

(2)医药商业类公司。

与"低水平、广覆盖"的医改特点相适应的是,未来的药品流通渠道必须扁平化,这就要求有全国性的商业网络。而我国目前医药商业网络条块分割现象非常严重,集中度低是该行业的最大特点。这与未来医改是极不适应的。因此,在未来医改中,必然会产生全国性的医药商业公司。

(3)中成药类公司

由于新进入医保范围的人群普遍支付能力低,而中成药类公司在一些慢性病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且治疗同样的疾病,中药所需费用远比西药低。因而,中成药类公司在医保市场中受益相对要大一些。主要关注两种类型公司,一是中药品牌类公司,这类公司历史悠久,品牌深入人心,对公众的影响大。另一类是类似于西药普药类公司。

(4)专科受益型公司

"一品两规"的实施,给国内具有研发优势的医药专科型企业带来发展良机,目前国内医药企业中,已经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和专业优势的企业首推恒瑞医药,其次华东医药。

2、确定性增长

理论上,医药行业绝大多数公司或多或少地从医改中受益,考虑到当前证券市场特点,我们认为应采取防御性投资策略,即在受益医改的公司中,再选取公司业绩较厚实且未来增长确定性较高的企业作为投资品种,即所谓"医改受益 确定性增长"。

医疗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