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预计,2008年我国银行业运行环境依然良好,全行业总体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银行放贷动能强烈与信贷调控压力加大的矛盾会更趋突出,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更大但幅度有限,上市银行净利润仍将保持50%以上的较高增长。业务产品创新将继续围绕需求变化而展开,新

  据预计,2008年我国银行业运行环境依然良好,全行业总体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银行放贷动能强烈与信贷调控压力加大的矛盾会更趋突出,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更大但幅度有限,上市银行净利润仍将保持50%以上的较高增长。业务产品创新将继续围绕需求变化而展开,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高级人才稀缺、IT系统滞后的瓶颈效应将逐步显现。境内外并购活动将愈演愈烈,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合规性监管仍是银行业监管的重头戏,监管协调机制有望取得新突破。

  商业银行应根据发展趋势选择合理的应对策略

  一、2008年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信贷调控将更加严格,同时预计后期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出口增长会有所放缓,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看来,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企业利润增幅会有所降低但增长依然较快,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业的运行环境依然良好。2007年我国银行业的一些重要特征在2008年将有所延续,同时还将呈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贷款投向和结构将继续调整。

  2008年推动银行放贷的因素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工业企业效益继续保持良好,贷款需求将依然旺盛。零售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增长因房价因素会有所放缓,但规模扩张仍然较快。重要的是,2007年连续加息的正面效应在2008年会更加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强银行的放款动力。多数银行同时还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为支撑。

而另一方面,为防止CPI反弹和通胀扩散,货币政策将维持从紧,监管部门对年度新增贷款的控制将更加严格,预计全年增长目标在15%左右。不排除央行继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可能,届时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头寸会更加紧张。出于各方面压力,各行必然要加大对分支行信贷投放的过程调控力度。依然强烈的放贷动能与持续加大的调控压力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在总量调控约束下,贷款投向和结构的调整将成为2008年各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预计会有以下方面表现:一是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信贷项目会明显压缩;二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投资性按揭贷款的比例将有所降低;三是票据贴现业务将进一步控制,但转出票据的空间已相对有限。事实上,贷款需求的旺盛为商业银行优化贷款投向和结构提供了有利契机,有助于银行优选信贷项目,提高议价能力。

  2、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更大但幅度有限

在2007年为银行利润立下汗马功劳的净息差,在2008年仍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净息差变化的方向和幅度。首先,预计后期还有一次加息,如果加息仍是非对称的(即活期存款利率不变),银行受益会更大;否则,受益稍小。其次,预计定期存款活期化速度将逐渐放缓,分流到股市和债市的活期资金将以同业存款形式回流银行,但银行承担的利息成本将有所增加;再次,如果存款准备金继续上调,不仅降低了非信贷资金的收益率,银行迫于头寸压力还必须调整生息资产结构,通过释放部分盈利来换取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2008年净息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会更大些,但幅度比较有限。同时,生息资产规模在调控政策影响下,预计增速将低于2007年。总体判断,2008年我国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虽然会低于2007年,但仍将保持在50%以上的较高水平。

  3、业务产品创新将继续围绕需求变化而展开

  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业务产品创新仍将层出不穷,各类创新主要围绕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展开。例如,针对利率调整的不确定性增加,将加快创新利率衍生金融业务,帮助投资者有效管理短期利率风险。同时针对人民币加速升值,将向出口型企业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外币保值和现金管理业务;针对股票市场和资源品价格节节攀升,推出更多与股票、股指、黄金、石油等挂钩的理财产品,以提高客户理财收益率;根据公司客户的不同特征,在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票据贴现、按揭贷款等业务领域都将继续推陈出新,注重市场细分的同时加强金融服务品牌塑造。与业务创新密不可分的是服务手段的创新,如网上开证、电子票据、电子报关、电话银行、银企直连等都将成为银行提升服务效率、加快业务发展的创新突破口。

除了对公贷款、按揭贷款等传统业务领域,近年快速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融资、综合理财、现金管理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中小企业融资上,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参与者的不断加入以及银行自身业务组织架构的形成,争抢这一曾经被市场冷落的“蛋糕”的时代将真正到来。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将进一步加大,我们首先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比例,有效抑制投融资资产的过快膨胀;二要加快票据周转,加强同业存款营销,积极拓展负债业务,实现“搬家”资金的回流,以增加可用资金;三要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结构,新增资金尽量投向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业务,同时保持资金拆借的灵活性,提高主动负债的操作管理水平。

  针对“两高一资”行业的信贷风险开始向中小银行转移,一方面要严格授信审查条件,提高“两高一资”行业贷款的准入标准,风险资产计量中适度提高该行业风险调节系数,从严控制贷款利率下浮比例。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动向及行业风险变化情况,利用信贷总量调控的时机,从一些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中坚决退出,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

  针对美元等外币资产(负债)面临的汇率风险将持续加大,我们首先要加强对汇率风险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细化汇率风险内控制度及操作规则,强化外汇业务内审管理;二要推进汇率风险管理电子化建设,增强对外汇交易风险点的实时监控;三要促进汇率衍生产品创新,在产品的定价机制、平盘方法、操作流程、风险管理、IT系统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四要加速经营国际化进程,积极与国外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国外成熟的报价模型和风险管理技术。

除此以上几类风险外,还有一些风险值得各商业银行密切关注。例如,中小企业融资在征信、担保、司法等外部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各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定价水平和内控能力;一些集团客户存在公司治理效率不高、偏离主业、关联企业互为担保、多头授信等问题,各银行应建立专门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追踪和通报制度,密切关注其现金流变化,防范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多年持续的高增长之后,未来经济可能出现周期性调整,各银行要重点关注周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信贷,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