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周广西糖价涨跌互现,备糖尚未开始。周一受批发市场价格回落的影响,南宁陈糖价报至2980元/吨,周二受各批发市场价格小幅回调的影响,糖价回调至2950-2970元/吨,周三继续回落报至2930-2950元/吨,周四受批发市场大幅上涨的影响,报至2950-3000元/

  本周广西糖价涨跌互现,备糖尚未开始。周一受批发市场价格回落的影响,南宁陈糖价报至2980元/吨,周二受各批发市场价格小幅回调的影响,糖价回调至2950-2970元/吨,周三继续回落报至2930-2950元/吨,周四受批发市场大幅上涨的影响,报至2950-3000元/吨,周五小幅回落至2940-2980元/吨,本周新糖报价维持在3050元/吨左右,本周总体跌幅为60元。新糖上市并不是说陈糖就已经消失了,陈糖的身影并未淡去,仍在抢夺新糖的市场份额。制糖企业本身是不想降价销售的,但是只要有一家糖厂降价销售获利,就必然引发降价风潮,尤其是在目前开榨初期资金链紧绷的时候。柳州周一受各批发市场价格回落的影响,报价报至2970-2980元/吨,周二维持2980元/吨的报价,周三小幅回落至2970元/吨,周四受批发市场大幅上调的影响,报至3010-3020元/吨,一直维持到周五,由于柳州糖市多为新糖,因此报价主要以新糖为主,本周总体上涨10元。开榨高峰的推迟,只会使销售压力后移,春节临近,可备糖还没有开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量的增加。有的商家认为,在产量不明确的情况下,收储的政策不会贸然出台,在产大于销的时期,即使有节前旺季采购作为支撑,12月的糖市承受的压力远比11月的大。

  本周云南新糖与陈糖价格逐步拉近,糖厂清库价格偏低。本周初和周末,云南分别有两家糖厂开榨,新糖上市量也逐渐增加,虽然新糖总量不多,但新糖逐步的上市对市场心态造成一定影响,糖企加快了清库销售步伐,在市场上的报价相应较中间商略低,尤其是二级糖报价偏低,新糖上市报价逐渐与陈糖接近,至周末,新糖与陈糖价差仅30-40元,销量随价位调低较上周有所增加,目前中间商有规模库存的不多,本周市场销售主要以糖企清库销售为主。本周云南各食糖集散地糖价较上周涨跌互现,其中,昆明下跌30元,甸尾和大理分别下跌10元,大量的成交价位普遍与上周基本持平,一级糖:昆明2900-2920元、甸尾2840-2860元,二级糖低30-40元,大理因无糖厂陈糖库存,报价相对偏高,实际成交情况不如昆明和甸尾。本周总体成交情况较好,外销量维持较大,主销方向仍以西南、西北和北方等地为主。

  本周华南产销地糖市维持以陈糖销售为主,新糖适量补充的格局。面对新糖的逐渐增多,压力已经越来越明显,商家的观望也越来越浓,一周内华南各地糖价基本以阴跌为主,周跌幅在30-50元不等。本周湛江地区多数商家手中的食糖量偏少,当地主流报价在一周内基本持稳在2920-2930元/吨,个别商家在周三的拍卖中拍得一批糖,价位在2880元/吨左右,低价位成交稍好。据统计,截至12月4日,湛江已经开榨了3家糖厂,新糖除在湛江本地销售一部分外,第一船已经销往汕头地区,船板价在3100元/吨左右。本周海南多数商家仍以清库的陈糖销售维系,在售新糖多为大集团所有,产量偏少,且价位偏高,销量不大。估计随着12月中上旬开榨糖厂的逐渐增多,以及陈糖的销售殆尽,下周新糖将逐渐成为主导。到目前为主,海南共有4家糖厂开榨,新开榨的小糖厂产出食糖一直没有报价。本周汕头新糖陈糖共存,陈糖仍居主导。一周内糖价随主产区糖价波动较为紧密,基本以阴跌为主,周四随主产区糖价上调,销价也有所抬高,也就是因为周四糖价上涨,销量尚可,其余时段,仅是清淡维持。目前当地在售的新糖中,广西糖、湛江糖均有,因质量相当,价格持平,一周内多在3080-3100之间波动,成交不及陈糖。本周广州食糖销售也是陈糖为主,新糖为辅。陈糖销价在2970-3000元/吨的区间波动,新糖销价在3250-3300元/吨上下浮动,成交均不理想。目前两销地走糖均以维持终端用户为主,清淡的销售中,春季备货也仍未启动。

  本周华东销区前期糖价一路走低,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厚,各地库存的陈糖也日渐减少,有的地区如义乌以销新糖为主。后期受相关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糖价有涨有跌,节前备糖也逐渐步入轨道,但也有部分地区的终端用户把眼光放在新糖上,所以备糖步伐较往年相比明显放缓,以山东最为明显。周一华东销区受相关产区价格下跌影响,糖价全线下跌,跌幅在10-70元/吨不等。杭州、义乌到货有新糖,义乌陈糖已不多主销新糖,杭州到的新糖主要是销售给终端用户,但由于到货量不多报价高出陈糖100元/吨。整体销量一般。周二除南通、杭州、义乌、福州和晋江价格下跌10-20元/吨,其余各地糖价持稳。南通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到货的多为海南的陈糖,糖色偏黄且糖质不好。宁波有极少量新糖到,但商家惜售。周三糖价多数持稳,义乌、福州和晋江均调低10元/吨,销量一般;杭州由于陈糖库存不多,糖价调高10元/吨,成交尚可。周四上海、杭州、义乌、福州和晋江糖价调高10-30元/吨不等,上海、杭州和福建两地各食品生产商节前备糖开始,且糖果厂采糖量大,成交较好。其余各地备糖节奏缓慢。周五糖价波动不大,上海调低20元/吨,义乌调低30元/吨,且义乌陈糖已销完;其余各地价格持稳,到货不多,由于寒流入侵,大雾弥漫,宁波到货船只受阻。合肥今日已有少量新糖到货,报价高出陈糖20元/吨,销量不好。

  本周华中销区新糖已经上市,新糖价格和陈糖价格差距不大,陈糖现货价格或稳或跌,由于春节备糖的商家很少,所以销量欠佳,销区普遍反映库存不大,由于价格持续震荡,到货量均不多。周口、商丘本周现货价格与上周持平,库存不多,每天都有少量的到货,成交清淡,新糖报价与陈糖价格一样;新乡周五销量不错,其余时间销量欠佳,本周陈糖现货价格与上周持平,新糖报价比广西陈糖略高20元/吨,库存及到货量均很小;武汉陈糖现货价格与上周持平,库存及到货量均不多,新糖和陈糖报价一样,销量一直无起色,很清淡;长沙下调20元/吨,新糖报价本周维持在3140-3180元/吨之间,销量一般,食品加工厂拿糖较多,库存及库存量少,周一无到货;郑州现货价格下调70元/吨,周一有少量新糖上市,报价3200元/吨,销量不佳,库存及到货量不多。就关于收储,减产的消息,华中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消息在短时间内会引起价格震荡,加上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价格波动的比较厉害,导致许多商家现在的春节备糖积极性不高。许多的商家对后市信心不足。

  本周西南各地糖市购销情况比较配合云南产地清库销售,趁着新糖大量上市之前,产区清库糖价偏低,与销地价格为顺价,商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补库为春节前消费备货。成都糖市观望气氛维持较浓,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周初糖价基本维持3100元的报价,实际成交价格偏低20元左右,周四跟随相关市场价格上调,但市场成交情况并不配合价格的上涨,周五略有回调,糖价周涨幅10元。本周重庆到货量较上周有所减少,由于销售不畅,前期到货集中积压下了许多库存,目前节前需求尚未启动,市场销售不畅,价格逐渐下调,糖价周跌幅40元。贵阳糖市相比较为稳定,上周商家购进的糖源陆续到达,伴有少量新糖到货,糖市销售维持正常,新糖主要以终端需求为主,销售价格较陈糖高20元。因云南糖价较广西偏高,部分商家已打算购进广西糖。

  本周华北销区市场报价相对持稳,部分地区成交较往周好转。由于本地供应较充足,本周华北销区市场报价相对稳定,价格变动幅度不大,但出现了各个销区涨跌互现的情况。各个地区周五报价相对上周同期的幅度分别为:北京下调40元,天津上涨50元,廊坊上涨30元,石家庄下调20元。其中,天津地区由于春节备货,在部分交易日的成交较好,报价随市上扬。其余三地市场供需无较大的变化,报价相对持稳。成交方面,由于已经进入春节备货阶段,部分地区成交较往周有好转,但大规模的采购尚未出现;另外,由于产区市场和相关市场的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加之市场对后市的判断多不甚乐观,市场的观望情绪较浓,采购多为随需随够,成交量亦受到影响。产区的价格波动对市场的氛围影响较大,中间商家期盼产区报价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有利于食糖消费市场的流通。再来关注新糖,新糖已经在天津、廊坊、石家庄等地上市流通,到货量较小,由于部分企业对用糖质量有一定的要求,新糖的销售较好。本周的冷空气没有在华北地区出现降雪,交通运输未受影响,对市场的影响较小。部分厂商认为,随着春节备货的启动,华北销区市场的成交将会有好转。

  本周东北、西北产销区各地市场弱势难改,本周南方主产区出现的回升行情仅有西安等个别地区应和,大多数地区糖价或稳或跌。至本周五,涨跌相抵后,西安报价较上周同期提高10元,太原、呼市、哈市等地砂糖报价持稳无变化,长春、乌市、大连、鲅鱼圈砂糖报价较上周下调30~40元,太原、哈市、长春绵糖报价有50元左右的下调,呼市绵糖价格变化较大,由于个别糖厂竞相降价,本周该地绵糖价格较上周下跌了150元,该地绵糖报价已与当地砂糖新糖价格相差无几。目前东北、西北销区砂糖供应仍以南方陈糖为主,西北部分地区有地产新糖供应,近期西安市场二级糖居多。本周东北、西北产销区多数地区反映市场较冷清,购销普遍持续低迷,终端用户开工不足,经销商经营普遍较谨慎,需求明显下降,以往的春节备糖用糖尚不见明显的启动迹象。不少厂商对近期市场尤其是明年的购销难有乐观态度。

  相关消息所引发的回升行情起于周四止于周五,对以下跌为主的本周糖价走势影响不大,产销区糖价仍以表现为下跌者居多,少数地区飘红,但涨幅有限。购销总体偏淡。

  有关传言变换了方式再次现身糖市,但市场的“感冒”来的快也去的快。天气变化似乎又成了可借助的题材,最终是稻草还是方舟,还要看老天的脸色。相比之下,不确定的天气变化因素比传言中似已成定局的收储与减产更值得期待,毕竟前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后两者经过数次的翻炒后,其“价值”也会相应的缩水。无论利好以何种方式出现,最终还需转化成购销的升温,否则仍难逃短命之厄,对糖市毫无补益,徒增疑虑。


到货陈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