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整车厂商可以很清楚地算出我们的成本是多少,除非到了公司支撑不下去的情况,否则采购方是不会提价的,他们的日子也很难过。”武汉一家汽车冲压件企业的副总经理叶先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为整车厂商生产车身等冲压件,其中钢材占据了该公司生产成

 “整车厂商可以很清楚地算出我们的成本是多少,除非到了公司支撑不下去的情况,否则采购方是不会提价的,他们的日子也很难过。”武汉一家汽车冲压件企业的副总经理叶先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为整车厂商生产车身等冲压件,其中钢材占据了该公司生产成本的60%以上。 2006年至今,钢铁平均价格已经翻了一番,2008年上半年,钢铁价格相比2007年,也上涨了34%。目前,该公司冲压件的毛利率,勉强维持在10%左右。   2007年下半年以来,钢铁、石油等汽车零部件的上游产品价格大涨,而相比整车厂商的强势地位,散落全国的800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则颇似“游兵散勇”,即便是细分行业的领军者,如福耀玻璃(600660.SH)等,亦不能置身度外。   从各家基金公司陆续披露的半年报中,亦可以一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艰难时刻。   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2008年二季度末,基金持有的汽车及配件股市值合计达到23.32亿元,与2008年一季度末的101.55亿元相比,环比下降了77.04%。   坏消息接踵而至。7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了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报告。认定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违反相关贸易规则。这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的首次司法落败。   “此后,中国有一段时间的上诉期,终审结果将在今年11月正式发布,但逆转的可能性已经不太大。”东海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赵世光向记者表示。   机构弃守   通过统计全部基金公司2008年半年报,天相投顾的报告显示,2008年二季度末,汽车及配件股市值,在基金净值中的比例由一季度的0.41%降至0.12%,在基金整体持股市值的比例由1.30%降至0.40%。   而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部A股的流通市值为5.82万亿元,汽车及配件行业的流通市值为1179.42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2.03%。   “基金对汽车及配件行业的配置属于超低状态。”天相投顾在其报告中表示。   而之前被基金重仓的福耀玻璃、威孚高科(000581.SZ),更遭到基金大幅减持。2008年二季度,基金持有福耀玻璃股份占其流通股比例已由一季度的34.24%降至11.02%,持有威孚高科股份占其流通股比例已由10.84%降至3.11%。   两家公司的股价,在此期间,也上演了“高台跳水。”   即便做复权处理,福耀玻璃股价,相比一季度末,也已被“腰斩”。威孚高科,从一季度末的17元/股左右,跌至7月25日的收盘价9.04元/股。   统计显示,福耀玻璃与威孚高科2008年二季度的累计跌幅分别高达52.26%和49.47%,同期上证指数下跌21.21%,汽车及配件行业指数累计下跌40.79%。   2008年一季度,福耀玻璃实现每股收益0.19元,其2007年的每股收益为0.92元。   “虽然公司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海南浮法玻璃的生产线开工,拖低毛利率所致。但我个人看来,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无疑是更重要的因素。”有券商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   长江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徐敏锋估计福耀玻璃即将公布的半年报业绩仍难有大的改善,“原材料价格短期难以回落,而它的长单子比较多,价格又动不了。”   成本之重   基金抛弃汽车零部件板块,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大环境的风雨飘摇不无关系。而成本上涨,无疑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头上最重的一座大山。   除钢铁之外,铝合金、塑料、橡胶、玻璃都是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成本的价格去年以来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以福耀玻璃为例,其主要产品汽车玻璃的原材料为重油、纯碱、PVB膜,其中重油是石油炼制的副产品,PVB膜为石油下游的化工产品,二者都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2008年1-5月重油均价为3822元/吨,同比上涨36.07%,1-5月纯碱均价2026元/吨,同比上涨20.80%。   另一家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宁波华翔(002048.SZ),也背负了沉重的成本压力。“宁波华翔的塑胶和塑料粒子等原材料价格与原油价格关联度较高,因此原油涨价的压力也会传导过来。”赵世光告诉记者。   面对向来强势的整车厂商,零部件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并不理想。   “目前供应商还没有能力将上涨压力转给整车厂商。”某国内大型汽车集团采购部人士告诉记者。他表示,目前主要还是由供应商承担原材料上涨压力,“不过公司采购部正在研究对策解决材料上涨的问题,据说通用、大众都有这种对策。”   据其介绍,该公司供应商可以享受到的唯一补助是,整车厂商与钢厂一般有采购协议价,此价格比市面价格低800元/吨左右,“公司零部件供应商可以享受此协议价”。   上述人士表示,该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大都是一年一签,“一般没有浮动合同”,也没有合同与原材料价格挂钩,“除非是原材料价格出现几倍的增长,比如说铜”。   更有甚者,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商长达数年的合同,令其成本压力“一人独背”。   “像福耀玻璃,就有一些长的单子,最长的五年都有。”上海一券商的汽车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   整车厂商也有自己的苦衷。上述国内大型汽车集团采购部人士告诉记者,整车厂商成本上升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钢材涨价,导致自制冲压零件成本上涨;二是PP(聚丙烯)价格上涨,导致仪表板、挡泥板、通风管等成本增加。
  整合时机   行业寒冬将至,对于强者来说,或许正是整合时机。   赵世光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有8000多家汽配企业,“整合是必然的趋势”。   汽车零部件国内两强福耀玻璃与宁波华翔的扩张之势颇为迅猛。   2007年下半年,福耀玻璃北京汽车玻璃项目、广州汽车玻璃项目、海南汽车级浮法玻璃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这也弥补了其产能不足的缺口。同时,该公司再融资计划出炉,计划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其汽车玻璃的产能扩大一倍。   但此时再融资已成风声鹤唳之势,福耀玻璃在2008年初被迫取消了这一融资计划。   “福耀玻璃去年扩张得比较厉害,所以今年收缩一下,采取更为稳健的策略。”徐敏锋表示。   2007年也是宁波华翔的扩张之年。该公司的东北生产基地已成型,围绕一汽先后布下富奥、长春消声器、公主岭内饰、在建的公主岭工业园区等数枚棋子。   徐敏锋认为,在目前整车行业趋于集中的趋势下,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化趋势并不明显。在零部件产品定价方面,零部件厂商对整车厂商不具有优势。   “目前零部件行业对整车行业的收入比,仅在0.7左右,远低于成熟市场的1,行业增长潜力巨大。”徐敏锋表示。   在此背景下,他认为扩张型企业的增量拉动,或将成为投资机会。“从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来看,零部件企业的整合是一个趋势,这个过程,主要通过并购完成。并购的成功,可以迅速扩大收入和业绩规模,从而跳出行业增速的限制。”   但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市场预期仍比较悲观,所以一定程度上,汽车行业下游的需求减少,会逐步传导给零部件厂商。
汽车零部件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