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8年1-9月份,全国食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布局更加协调,全行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食品行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保持稳定,

2008年1-9月份,全国食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布局更加协调,全行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食品行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保持稳定,产值稳步提高。据统计,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125家,其中:大中型企业2706家,从业人员534.32万人,同比增长7.09%。食品工业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8月份“奥运经济”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促进了快速发展。

前三季度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5.88%,累计实现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30351.85亿元,接近上年全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3.84%,完成销售产值29736.16亿元,同比增长33.68%,产品销售率97.97%。

今年1-8月,主要食品产、销量同步增长。全国生产大米2839.82万吨,同比增长34.49%;生产小麦粉5060.03万吨,增长30.93%;乳制品产量1295.65万吨,增长12.55%;鲜冷藏冻肉产量858.95万吨,增长11.11%;生产饼干181.65万吨,增长44.54%;葡萄酒产量46.09万千升,增长38.48%。

(二)效益保持稳步提升,部分行业利润水平下降。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4772.72亿元,同比增长25.85%,其中利润总额2085.04亿元,同比增长32.76%。食品工业人均实现利税7.9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56万元/人;人均实现利润3.47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0.67万元/人。

但受农产品价格上涨、交通、能源等成本增加影响,食品企业经营偏紧,部分行业经济效益水平下降。经济效益较好的食品行业有:谷物磨制业、焙烤食品制造业、酒精制造等行业。行业运营艰难、利润水平下降较大的行业是:屠宰及肉类加工、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

全国食品工业亏损企业455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6家,食品行业亏损面14.63%,比上年同期下降1.90个百分点。

(三)产品进出口增速平稳,进口增速快于出口。1-8月食品饮料累计进口155.1亿美元,同比增长43.31%;出口18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1%。受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影响,相当程度上引发了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近期,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我国乳制品和含乳食品出口。

(四)食品价格涨幅回落。今年8月全国CPI下滑至4.9%,1-8月累计CPI达到7.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3%,涨幅较一、二季度分别回落2.7和2.1个百分点。各类产品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幅最高,达到32.3%。

从分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看,植物油加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处于较高水平,1-8月分别达到35.8%和30.8%;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厂价格指数下降的是制糖工业,下降2.42个百分点。

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食品工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整体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国加工食品占消费食品的比重仅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其中,经过商品化处理的蔬菜仅占30%,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占90%以上;柑橘加工量仅为10%左右,而美国、巴西达到70%以上。

(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我国食品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例如,玉米加工产品主要以生产普通淀粉、酒精、白酒和饲料为主,多元醇、变性淀粉、乳酸、聚乳酸等深加工产品少。大豆加工基本上以油脂和饼粕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卵磷脂、异黄酮等深加工品少。

(三)食品工业布局尚不尽合理,区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食品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食品工业发展滞后,丰富的原料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食品工业布局与农业生产布局衔接不够紧密。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互为促进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造成原料供应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我国稻谷加工达到日生产能力400吨及以上合理规模的企业不足1%;甘蔗糖厂的平均日榨能力仅为2000吨;规模以上软饮料企业的年均产量只有3万吨;罐头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1000吨左右。企业规模小,严重制约了食品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

(五)食品工业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我国食品工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低;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度高,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如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三聚氰胺检测设备严重缺乏,检测耗材需要从国外进口,给企业大批量的生产与检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期“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心理,相当程度上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目前,食品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源头污染严重。二是加工过程中使用非食品原料现象突出。三是生产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诚信。四是食品流通环节秩序不规范,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五是新技术广泛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隐患。

三、政策和建议

目前,世界金融动荡,经济形势走低,致使食品企业融资难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另外,“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信心,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尽快恢复消费信心。要进一步加大优质合格产品的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克服恐慌心理,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尽快摆脱行业困境,增强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工业的信心。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食品行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提高食品行业、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创新与完善;二是推进改组改造和资产重组力度,突出制度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培养,加快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和优化升级。

(三)建立诚信体系,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指导和监督食品生产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道德和质量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做到制度健全,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初加工的监管上,重点加强对食物污染物、重金属、农药残留、致病型微生物、三聚氰胺等化工原料的生产使用的监控,严厉打击在饲料中和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和违法使用、添加禁止使用三聚氰胺等化学品的行为,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四)建立食品产业安全预警制度。 食品产业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要充分发挥信息产业优势作用,通过定期采集、分析食品行业数据,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尽快形成从原料、辅料到成品等各环节安全预警制度,及时分析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做好预警和信息引导工作。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食品工业发展中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职能,进一步加强桥梁与纽带作用。

食品工业